原标题:跨越山海 来民勤书写绿色传奇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房惠玲 通讯员 张小芳 许洁 卢璐
“我们有个梦,禾下乘凉梦;我们还有一个梦,沙漠变绿洲。”铿锵有力的誓言在被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不断侵蚀的民勤上空久久回响。高空俯瞰民勤,哪里有沙丘,哪里就有义务治沙造林者的身影,他们齐心协力,与黄沙搏斗,播撒绿色希望,绘就绿色家园。
种下一株树苗,培植一方绿土。2月15日—17日,全国各地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响应“请到民勤种棵树”的号召,纷纷来到武威市民勤县昌宁镇昌宁村东窑沙窝,他们与当地村民并肩作战,挥洒青春汗水,播种绿色的梦想与希望。
18岁的西北政法大学学生张沥文因综艺节目《种地吧》关注到民勤县的生态环境问题,刚过完春节就来到民勤,志愿参与到治沙造林行列,感受沙漠治理不易,以绵薄之力助力当地生态文明建设。
“今年春节,我在‘种梭梭的马哥’抖音号上看到了‘请到民勤种棵树’的号召后加入了马哥建立的种树聊天群。这次我坐着高铁过来,为治沙贡献自己的力量。治沙过程中,我拍摄了很多视频,陆陆续续发布到网上,呼吁更多的人来民勤治沙种树。”张沥文说。
同样因这个号召从广州赶过来的莫思琪告诉记者,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活动,比起在网络上动动手指,来到民勤亲身参与种树环节,更能体验到种树的不易和治沙的难度。
民勤,地处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之间,对于维护整个区域的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每一年,沙漠都在侵蚀这片绿洲,黄沙不断对村民的土地进行破坏,民勤人在黄沙漫天中坚守,沙退绿进,是每一代人的心愿。
甘肃青梭公益发展中心执行主任马俊河,2006年放弃优越的城市生活,毅然决然回到家乡民勤,扎根沙漠,栽植梭梭,同时借助网络号召更多的人加入家乡的治沙事业,为家乡的生态文明建设默默奉献。
“今年春季植树治沙活动从2月15日开始,3天时间已有2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来到民勤,他们和村民们一起在草方格上种梭梭、红柳、花棒等沙生植物,建立一个锁边林带,保护下方农田和村庄。”马俊河说。
2024年,民勤县依托全国防沙治沙示范区、省级财政防沙治沙补助资金等项目,完成人工造林8.43万亩、退化林修复4.5万亩、封沙育林草4.31万亩、工程固沙13.16万亩、义务植树220万株。
在民勤,治沙者如绿色使者,跨越千山万水,共植希望之林,守护未来之梦。他们以树苗为笔,足迹为墨,将“沙漠变绿洲”的愿景逐步绘成实景。
(甘肃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