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张大千魂牵梦绕 深藏瓜州峡谷的壁画究竟有多“窟”

让张大千魂牵梦绕 深藏瓜州峡谷的壁画究竟有多“窟”

千年一窟,一窟千年。

在甘肃河西走廊西端,敦煌莫高窟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继而成为一张闪亮耀眼的文化名片,吸引着世界各地学者、游客纷至沓来争睹芳容。相较于敦煌莫高窟的盛名,距离敦煌170多公里的瓜州榆林窟则有一种“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感觉。其实,榆林窟的表现内容、艺术风格、绘画形式和莫高窟一脉相承,同属敦煌石窟艺术体系,被称为莫高窟的“姊妹窟”,“莫道敦煌石窟美,壁画佳作在榆林”这句话,在当地和学界早已耳熟能详。

让张大千魂牵梦绕 深藏瓜州峡谷的壁画究竟有多“窟”

榆林窟又名万佛峡,位于甘肃省瓜州县城南约70公里的戈壁峡谷中,榆林河从峡谷中穿流而过,两岸榆树成林,榆林窟因此而得名。1961年,榆林窟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由于缺乏文献史料记载,榆林窟具体的开创年代已无从考证,现存的洞窟最早建于初唐,历经唐、五代、宋、西夏、回鹘、元、清各代建造和重修,共有洞窟43个,壁画总面积约5200平方米,彩塑270余身,内容十分丰富,文物价值极高,自唐至元,历代留有不少佳作,被誉为壁画艺术宝库。

榆林窟第25窟 观无量寿佛经变

榆林窟第25窟 观无量寿佛经变

第25窟是榆林窟最具代表性的洞窟,也是敦煌石窟中唐时期最重要的洞窟之一,其中唐代原作壁画《西方净土变》和《观无量寿佛经变》,被誉为旷世精品。

第25窟 观无量寿佛经变之舞乐 唐

第25窟 观无量寿佛经变之舞乐 唐

第25窟观无量寿佛经变之舞乐 唐

第25窟观无量寿佛经变之舞乐 唐

25窟主室南壁的《观无量寿佛经变》,经变中央以富丽堂皇的宫殿楼阁表现西方极乐世界,中央靠下部一组乐队正专心致志地演奏音乐,中间的舞伎体形丰满,巾带飞旋,挥臂击鼓而舞,节奏欢快激扬,表情和动态刻画细致入微,属敦煌石窟壁画艺术标志性作品。

第25窟 北壁 弥勒经变 唐

第25窟 北壁 弥勒经变 唐

第25窟 弥勒经变 树上生衣 唐

第25窟 弥勒经变 树上生衣 唐

25窟主室北壁的《弥勒经变》,画面以弥勒说法为主体,两侧穿插画出弥勒世界中的弥勒降生、一种七收、树上生衣、路不拾遗等美妙景象,以丰富的想象力表达出未来人间的美好生活和壮美岑寂的自然风光世界。整个画面构图精巧、线描细腻,色彩绚丽,意境幽远,艺术造诣尤为高超。

第25窟 东壁北侧 药师佛 唐

第25窟 东壁北侧 药师佛 唐

第25窟 东壁北侧 八大菩萨曼荼罗经变(部分) 唐

第25窟 东壁北侧 八大菩萨曼荼罗经变(部分) 唐

第25窟 东壁八大菩萨曼荼罗经变 卢舍那佛 唐

第25窟 东壁八大菩萨曼荼罗经变 卢舍那佛 唐

25窟主室东壁(正壁)的《八大菩萨曼荼罗》,画面中诸佛菩萨们分别坐在莲花座上,均有近似椭圆形的头光和圆形身光,头束高髻,戴宝冠,卷发披肩,人体比例匀称,肩宽腰细,肌肉丰满,赤裸上身,斜披天衣,胸饰项圈,臂饰臂钏,下穿紧身长裤;人物形象以遒劲流利的铁线描刻画,造型严谨,描绘细腻,色调柔和,具有浓郁的印度波罗王朝绘画风格特征。

张大千临摹《水月观音》图

张大千临摹《水月观音》图

中国国画大师张大千非常推崇榆林窟25窟,他说中国画的远山无皴、远水无波和远人无目在这里都有很好的表现。25窟的壁画人物带着唐代典型的丰腴圆润的特点,其线条的运用更将唐代兰叶描的笔法发挥到了最大胆、最泼辣的地步。所有这些,无不使观者沉浸在浓郁炽热的开元、天宝时代气氛中。难怪人说,榆林窟25窟的唐画人物,恐怕是国内所有壁画、历代绢本中最精彩、最卓绝的传世之宝了。

第3窟 东壁南侧 五十一面千手观音变 西夏

第3窟 东壁南侧 五十一面千手观音变 西夏

第3窟 东壁南侧五十一面千手观音变中 锻铁、酿造 西夏

第3窟 东壁南侧五十一面千手观音变中 锻铁、酿造 西夏

第3窟 东壁南侧五十一面千手观音变中 耕作 西夏

第3窟 东壁南侧五十一面千手观音变中 耕作 西夏

第3窟 东壁南侧五十一面千手观音变中 舂米、杂技 西夏

第3窟 东壁南侧五十一面千手观音变中 舂米、杂技 西夏

画面中,观音的五十一面累积形成宝塔状,观音身后伸出千手,各持法器。整个画面中绘出了 108 种 224 件物品,这些持物品类丰富,有生产工具、交通工具、兵器、乐器、生活用具、花卉、水果以及佛教法器等,基本对称地分布在观音两侧,这些图像是考察西夏社会经济生活的珍贵资料,特别是“冶铁图”、“酿酒图”、“牛耕图”等真实地反映了西夏社会的生产生活场景,有很高的科技史价值。

始建于西夏中晚期的第3窟,洞窟内容和形制独具一格,反映出西夏党项游牧民族的特性,是榆林窟西夏时期的代表性洞窟之一,特别是“五十一面千手千眼观音”“文殊变”“普贤变”等大量的精美壁画在敦煌石窟艺术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第3窟 普贤变 西夏

第3窟 普贤变 西夏

第3窟 西壁北侧 文殊变 西夏

第3窟 西壁北侧 文殊变 西夏

第3窟“文殊变”与“普贤变”,山水与人物共同成为画面表现的主体,将人物置于一个辽阔深远的自然环境之中,主体与背景错落有致,情景交融,给人以空灵、悠远的佛教氛围和独特的山水情趣。群峰矗立,云霞缭绕,雾气蒙蒙,幽谷之中藏有古刹,山峦之间横跨彩虹,仙山楼阁神秘幽静,颇具道教仙山琼阁之意境。文殊、普贤各乘坐骑与圣众漫步于云海之间,人物飘逸洒脱,神采飞扬;线描手法刚柔相济、炉火纯青。

敦煌石窟中的山水自北朝发展至两宋,随着中原文人画的蓬勃发展和水墨山水的日渐成熟,在榆林窟第3窟中呈现出全新的风貌,画面中大山大水的磅礴气势充分体现出两宋以来山水画的高度成就,为敦煌石窟山水画的封鼎之作。

第2窟 西壁南侧 水月观音 西夏

第2窟 西壁南侧 水月观音 西夏

第2窟 窟门北侧 水月观音 西夏

第2窟 窟门北侧 水月观音 西夏

第2窟是敦煌石窟西夏时期代表性洞窟,尤其是两幅水月观音,线描精湛,敷彩清雅,构图新颖,意境深远。古代艺术家将人物形象与山水景物完美的结合起来,用山水画的意境表现佛教内容和哲理,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精神,这在印度佛教艺术和新疆的诸多石窟中是无法看到的。

第2窟 窟门北侧 玄奘取经 西夏

第2窟 窟门北侧 玄奘取经 西夏

《西游记》中,唐玄奘西去取经,孙悟空除妖降魔、护送取经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榆林窟第2窟的水月观音画像将这个故事定格了下来:玄奘身披袈裟,双手合十,仰首遥拜观音。身后的猴行者头戴金环、散披头发,右手举到额前,遥望远方,牵马相随。面对观音,他并不施礼,顽皮的不敬之态跃然画上。这幅西夏绘制的玄奘取经图比明代小说《西游记》成书早三百多年,是研究《西游记》十分珍贵的图像资料。

第3窟 西壁南侧普贤变中唐僧取经图

第3窟 西壁南侧普贤变中唐僧取经图

榆林窟比较真实地再现了敦煌石窟自唐至元的佛教艺术,保存了较为丰富的丝绸之路中西方文化和多民族文化交融的信息,尤其是中唐第25窟、西夏第2窟、第3窟、第29窟、元代第4窟等壁画艺术作品,不仅弥补了莫高窟的不足,丰富了敦煌石窟艺术内容,同时也是整个中国佛教石窟中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具有极高的历史与艺术价值。

第25窟 弥勒经变 老人入墓

第25窟 弥勒经变 老人入墓

第25窟 北壁 弥勒经变之迦叶献袈裟

第25窟 北壁 弥勒经变之迦叶献袈裟

榆林窟第17窟内景

榆林窟第17窟内景

榆林窟第6窟弥勒大佛

榆林窟第6窟弥勒大佛

《中国国家地理》这样评价榆林窟:如果说莫高窟的壁画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居全国石窟之冠,那么榆林窟就是仅次于莫高窟的壁画艺术宝库。不过,榆林窟的石窟艺术绝非是莫高窟的简单“翻版”。

恢弘悠远的佛国世界、高贵神秘的水月观音、灵动欲仙的乐舞飞天、大气磅礴的水墨山水…… 戈壁深处的榆林石窟,是开凿在崖壁上的不朽传奇,默默无闻,却别有洞天。

让张大千魂牵梦绕 深藏瓜州峡谷的壁画究竟有多“窟”

一个个静默的洞口,守望着长河落日、大漠孤烟,也收藏着文化中国、千年历史。

(图片来源:敦煌研究院、莫高窟资料馆、丝路莫高研学之旅微信公众号)

记者丨张鹏 马万旭

(瓜州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