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从敦煌壁画看中国绘画史:支持体与媒介自身的演变史


来源:澎湃新闻网

当人们在追根寻源、探求东方艺术作品的基本语言形态时,常常会有“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古代画工画师们选择“这样那样”的理由是什么?影响甚至制约原创绘画语言形态的根源是什么?当绘画的支持体从壁面转向绢本、纸本,艺术的语言形态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相关阅读:“行者无疆——卓民水墨·岩彩之路”展览

“行者无疆——卓民水墨·岩彩之路”于10月25日在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对外展出,展出卓民水墨以及岩彩作品共计49件。卓民青年期习慕各家山水、又拜入海派吴门,承大写意笔墨,后负笈东赢,籍此学习日本画的契机,潜心研究佛教美术及中国南北朝、隋·唐的艺术语言形态,在对东方美术史的重新研读和考证中,在中国美术界倡导“岩彩绘画”。 水墨画制作则以麻纸为支持体,并用拓印法将其“碎片化”、“痕迹化”,重新组构,施以皴法和晕染。 

《日月图·月》

古代壁画的临摹作品

第一展区:水晕墨彰

麻纸水墨画,将展出卓民水墨画作品以及麻纸相关文字及实物介绍(由日本小津和纸博物铺提供)。

第二展区:东方材质

岩彩绘画作品,将展出部分古典岩彩壁画摹写作品。

《水乡纪行·小憩》

作品《无间》

第三展区:媒介与载体

绢、楮纸、宣纸,不同载体的卓民水墨画,将展出东方意味的水墨研习作品。

第四展区:

重要艺术活动文献及图片介绍。

上海油雕院展出现场

[责任编辑:王露]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政务

网罗天下

今日推荐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