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国际农业发展基金贷款甘肃省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启动实施
启动会现场 本组图片均由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马国顺 摄
新甘肃客户端兰州5月15日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马国顺)今天,国际农业发展基金贷款甘肃省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启动会在兰州举行。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中国代表处官员和专家团队,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和项目实施地景泰县、麦积区、华亭市、渭源县的项目管理与实施单位有关负责同志参加项目启动仪式。
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作为联合国系统内专注农业与农村发展的国际金融机构,专注于通过资金支持、技术援助和政策创新,帮助发展中国家解决粮食安全、农村减贫和生态治理等关键问题。国际农发基金自2006年与甘肃首次合作以来,与其他国际组织一起分别在定西、临夏等地实施了农村综合发展、贫困片区产业扶贫等项目,惠及142万农村人口。
此次实施的项目设计和实施理念融合国内乡村振兴项目建设经验与国际农业发展基金发展目标,更加注重广泛包容机制、生态绿色转型和产业模式创新,靶向支持小农户和小型农村经济实体发展,深度契合4个项目县(市、区)实际,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创新性和示范性。
项目正式启动
据了解,项目总投资16.6亿元,其中使用国际农业发展基金贷款7969万欧元,项目《贷款协定》于2025年4月29日由财政部代表中国政府与国际农发基金正式签订并即时生效。该项目建设期预计6年,通过实施景泰县设施农业产业集群示范项目、麦积区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发展项目、华亭市农业生态旅游产业建设项目,以及渭源县马铃薯种薯基地建设和中药材精深加工项目等具体建设内容,将有效促进4个项目县(市、区)现代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培育,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文旅产业绿色转型发展和乡村振兴内生动力提升,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模式,打造南南合作国际交流特色亮点,为深化甘肃与国际金融组织在乡村发展领域合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挥示范作用。项目的实施将惠及4个县区10.8万户农户、35万农村人口。
此次项目在绿色发展方面,将推广滴灌技术、建设高标准农田、发展设施农业、改进加工设备等,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通过商业计划融资模式,支持合作社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产业,让更多“甘味”农产品走出大山、走向全国;通过盐碱地改良、可再生能源应用、防洪设施建设、农业保险补贴等,提升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通过支持小农户生产升级、妇女青年创业、庭院经济、生态旅游等,让农民在家门口实现增收致富。
(新甘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