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热的“五一”假期刚刚结束,陇南以文旅为笔、春日为底,用“出圈”“出彩”“出新”的表现,掀起“热力爆表”的文旅消费高潮。
据官方统计,“五一”假期期间陇南全市累计接待旅游人数342.08万人次,同比增长58.82%;实现旅游花费202071.59万元,同比增长81.27%,游客接待量与旅游花费两项指标都创下创历史新高。
这座素有“陇上江南”美誉的小城,凭借独特的自然景观、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创新的服务模式,从“小众秘境”到“火爆出圈”,成功冲入了全国热门旅游目的地行列。
1.流量爆发:山水人文共舞,解锁全域旅游新场景
“单日接待量突破3.12万人次!”今年的“五一”,宕昌县官鹅沟大景区“人气爆棚”,拉开了陇南文旅盛宴的帷幕。
“在抖音上经常刷到官鹅沟,这回第一次过来,没想到人这么多。”从兰州出发自驾旅游的刘女士一家在5月2号到达官鹅沟大景区后,对现场的火爆程度发出了感叹。
不仅是官鹅沟,这个“五一”,陇南各景点景区都呈现“井喷式”增长,旅游市场“多点开花、全域繁荣”。
雷古山索道开通首日即引发游客争相体验,缆车穿越云海俯瞰冰层杜鹃的奇观刷爆社交媒体;武都万象街区日均客流超3.5万人,机甲熊猫光影秀、非遗高山戏与美食“三件套”的烟火气碰撞,让老街焕发时尚活力;文县《白马盛典》实景剧凭借360°旋转舞台与千年白马文化的融合演绎,让演出场场爆满;青龙山旅游度假区数十公里步道与亲子业态组合,成为家庭出游的“心头好”;秦腔剧团在礼县三国文化产业园的铿锵唱腔,更让历史场景在山水间鲜活再现……
陇南位于甘陕川三省交界处,青藏高原的雄浑、秦巴山脉的险峻、黄土高原的苍茫在此碰撞,长江支流蜿蜒而过,让这里高山峻岭与峡谷盆地并存,溪水跌宕与飞瀑流泉兼具,成为了文旅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
而同时灿烂的历史文化、多彩的民俗文化、珍贵的红色文化交汇交融,孕育出了深厚的人文底蕴,更是为陇南文旅赋予了鲜活的灵魂。
用山水铺长卷,用人文着笔墨。一直以来,陇南充分利用独特而优越的自然禀赋,以山水为本底、以生态为特色、以文化为灵魂、以康养为载体、以旅游为纽带,将灵秀天成的自然奇观与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深度糅合,着力解锁全域旅游的多元场景,构建起“大景区+全域乡村游”发展格局。
如今陇南景区内涵不断提升、体验形态不断拓展、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文旅康养胜地”的名片擦得更亮、叫得更响。
“这里的一砖一瓦仿佛都在说话,自然的美景和这样古朴的建筑融在一起,既饱了眼福,还能感受到深厚的文化气息,旅游的体验感非常独特。”来自西安的游客李女士游览过康县岸门口镇朱家大院后说道。
2.创新赋能:新业态激活文旅消费新动能
如果说这个“五一”,陇南因山水与人文良好的“化学反应”而“出圈”,那么新业态带来的新体验则让陇南的文旅更加“出彩”。
无论是礼县六出祁山景区对历史故事的实景演绎,还是文县白马河景区以“民俗+生态”焕新体验模式;无论是西和县将非遗带进大景区,还是两当县“红色文化+生态康养+乡村旅游”三色融合激发新活力……
陇南始终坚持以创新为引擎,深挖本土文化资源,以业态创新为抓手推动文旅深度融合,通过数字赋能、业态升级、体验升级等举措,不断将“文旅+”的融合发展新模式应用到文旅市场的方方面面,让这个假期的陇南亮点频出,活动多彩。
康县青龙山旅游度假区,“缤纷假日”迎宾促消费活动在“五一”当天盛大启幕,“首届青龙山艺术节”主题系列活动连番推出,模特走秀、乐队表演等各类精彩的文艺节目一一上演,农特产品展销、特色小吃品鉴等活动也持续点燃着游客的热情。
“康县的活动特别丰富,有好玩的、好看的、好吃的,我的行程直接安排的满满当当的,回去也会推荐亲戚朋友来康县游玩。”兰州游客吴先生说。
业态创新,让沉浸式的旅游体验成为引爆消费热潮的新“爆点”。
“五一”期间,陇南各地着力发掘新亮点,创造新增长,积极尝试以新业态赋新文旅市场,“非遗+旅游”“乡村+研学”……各种元素在这里不断升级重组,创新发展出多种“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模式,不断激活文旅市场的消费动能。
文县民族风情与生态畅游不断提升文旅“热力值”。成县西狭颂、杜甫草堂景区推出粗陶创作、投壶、漆扇制作等中式活动,沉浸式感受传统文化。徽县田河村千年古银杏群邂逅乡村篮球赛(村BA),全网累计超200万人观看。非遗表演羊皮扇鼓走进西和云华山景区,为景区增添别样色彩……
此次假日期间,全市共谋划推出88项文旅活动,涵盖了非遗体验、民俗展演、体育赛事等多个领域,拓展出了不少文旅新业态,为广大游客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旅游服务与体验,形成了“白天观景、夜晚看戏、动静皆宜”的全天候旅游“新路子”。
3.服务升级:从“爆火”到“长红”的暖心答卷
“爆火”的影响是双面的,“流量”能带来产业升级、经济增长,但同时也是对地方应急处置能力、旅游承载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考验”。
“五一”假期陇南火爆出圈,5月1日当天,仅武都区就接待游客12.23万人次,城区379家酒店、宾馆、民宿,19000余张床位,在当日下午18时就已经达到100%的入住率;
宕昌县官鹅沟大景区“五一”首日接待人数1.82万人次,比最高峰年份2023年增长156.34%,全县“五一”首日接待总人数更是达到9.3万人次;
礼县六出祁山景区“五一”首日接待游客量突破12万人次,文县天池景区“五一”首日接待游客量8500人次……
一个又一个景点传来“捷报”,但这也意味着一个又一个新挑战。
面对突如其来的客流高峰,陇南迎难直上、主动作为,迅速响应,快速集结,展现出了超强的应急响应能力与暖意融融的民生温度。
5月1日,武都区酒店全线告罄,全区各级各部门及时启动应急保障预案,为滞留旅客开辟“暖心转运通道”,组织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有序组织乘客前往临时安置点,并耐心解答旅客疑问、协助搬运行李,提供爱心生活物资,让游客能够安心游、放心住;
宕昌县官鹅沟大景区为更好地保障游客的旅游体验,实行分时预约+动态限流,将景区瞬时承载量控制在安全阈值内,并且在景区增设无障碍通道与亲子卫生间,获得了家庭出行游客好评;
礼县公安、交警、消防、市场监管等多部门联动,全面落实各项保障措施,在景区周边及市场,增派人力,加强监督监管,从各个方面为游客提供便捷周到的服务;
……
值得一提的是,全市数千名志愿者身披“红马甲”,出现在各主要旅游景区、交通枢纽和城市地标处,为游客提供咨询引导、医疗救助等服务,成为这个假期里陇南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感谢”“暖心”“美好回忆”……旅行虽然已经结束,但游客们将这些词汇留给了陇南,也留给了在许多个紧急情况中挺身而出的人们。陇南用真诚为“流量”写下了最生动的注脚,也用真诚书写出了从“爆火”到“长红”的暖心答卷。
精彩不止于当下,陇南以山河为脉,文旅作笔,将四季美景绘成诗与远方新图景,用一场“五一”假期的完美答卷,证明了文旅产业的无限可能。未来的陇南,必将在文旅融合的道路上继续书写华章,让“文旅康养胜地”这张名片更加响亮。
(文记者/张埥 图/王立宪 宗明)
(中共陇南市委宣传部官方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