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大咖齐聚兰州这场盛会 区域性科创高地这样打造
甘肃
站内

院士大咖齐聚兰州这场盛会 区域性科创高地这样打造

原标题:张晓强在全市科技大会上强调

    加快建设科技强市 打造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 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兰州篇章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本报讯】4月2日,全市科技大会召开,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张晓强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视察甘肃、兰州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建设科技强市,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兰州篇章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中国工程院院士、兰州大学校长杨勇平,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兰州化物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刘维民,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近物所甘肃省同位素实验室主任赵红卫,中国工程院院士高雄厚出席。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建勋主持。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陶正茂,市政协主席王宏出席。

张晓强肯定了近年来我市科技事业发展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并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致以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他强调,要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准确把握兰州科技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进一步坚定建设科技强市的信心决心,坚持“四个面向”,聚焦1139工作部署,深入实施科教强市战略、人才强市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扎实推进强科技行动,以建设“黄河百里科创大走廊”为牵引,大力推进科创平台矩阵构筑、关键核心技术攻坚、科技成果转化突破、创新企业雁阵培育、科教人才一体贯通、创新生态优化提升“六大行动”,着力打造国家重要的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加快推进兰州“161”科技创新体系高质量发展。

张晓强强调,加快构建全过程创新链,要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提升新型实验室体系效能,夯实科技基础能力,加强技术创新中心体系建设,加快建设“黄河百里科创大走廊”,推动重大科创平台加快扩量提质。要聚力锻造更多独门绝技,集中力量突破产业技术短板,加强战略性前沿技术攻关,积极运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高质量科技供给形成标志性成果。要加强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深入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百千万”行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构建科技金融生态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取得实质性成效。要加快推进创新主体培育,大力开展“高技术、高成长性、高附加值”企业培育壮大行动,着力提升企业创新活力能力,下更大气力抓好科技招商,推动科技创新企业增强内生性活力。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一校一策”支持在兰高校高质量发展,做实人才“引育服用”四篇文章,探索以科技创新需求为牵引的教育科技人才融合贯通,推动创新体系效能实现整体性提升。要围绕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优化科技管理体制,推进职务科技成果赋权和资产单列管理改革,完善科技激励机制,为科研人员松绑减负,推动科技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张晓强强调,要坚持和加强党对科技工作的全面领导,压紧压实各方责任,持续强化政策、投入、用地等要素保障,打造一流创新生态,汇聚加快建设科技强市的强大合力。

会上,向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所长、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获得者郑海学兑现了人才支持政策并颁发荣誉证书,为20个科技创新平台进行授牌。中国工程院院士、兰州大学校长杨勇平,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近物所甘肃省同位素实验室主任赵红卫,中核兰州铀浓缩有限公司、天华化工机械及自动化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方大炭素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兰州高新区负责同志作交流发言。186个项目集中签约,涵盖科创平台、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孵化、科技服务等领域。

在兰科研“新四军”有关单位负责同志,科技人才代表和科技创新企业代表,市委常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负责同志等参加会议。

会前,张晓强与科技人才代表进行了座谈,共同参观了兰州科技创新成果展。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郭兰英

(兰州日报)

相关新闻:汇聚加快建设科技强市强大合力

     ——全市科技大会侧记

兰州科技创新重大成果展现场

兰州科技创新重大成果展现场

4月2日,全市科技大会召开。这不仅是一场回顾科技创新成就的总结会,更是一场面向未来强化科技创新的动员会,吹响了2025年全市纵深推进强科技行动、加力加效建设“创新兰州”和科技强市的嘹亮号角、汇聚加快建设科技强市的强大合力。

创新驱动 锻造“独门绝技”

兰州交通大学研制的隧道智能监理机器人创新性地开拓了机器人新的应用场景,作为国内首台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隧道智能监理机器人,现已投入川藏铁路隧道建设工程现场,为工程领域带来了全新的变革与突破。

西北永新集团有限公司研制的永新风电涂料具有耐风沙侵蚀、防结冰、防强紫外线老化等性能,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风电涂料领域的空白,也打破了国外品牌的垄断。

……

会场外,兰州科技创新重大成果展示令人振奋。会场内,视频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兰州市科技事业重点成就令人鼓舞。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一项项科技成果,彰显的是兰州的硬核实力和科技力量。

科技创新是企业的永恒课题,也是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作为科研代表参加科技大会,深受启发、倍感振奋!”甘肃省机械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李晓康表示,作为科技型企业,既是科技创新的承担者,也是科技创新成果的受益者。近年来,在科研项目、平台建设等方面得到兰州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科技创新也取得了系列成果,比如研发的系列青贮饲料打捆包膜一体机,打破了国外技术装备垄断,研究成果荣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接下来企业将以此次大会为契机,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聚焦主业,为打造兰州科技创新的高地作出行业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兰州坚定不移把创新摆在现代化建设全局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强科技行动,纵深推进1139工作部署,全面深化与兰州大学、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在兰军工企业、在兰央企等科研“新四军”创新合作,加快构建“政产学研金介用”高效协同的创新体系,形成了化学、大气科学、航空航天、地质勘探、石油化工等一大批优势学科群,在冰圈冻土、草种农业、固体润滑等领域打造了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在重离子治疗、动物疫苗、离子电推进等领域锻造了一批支撑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兰州“独门绝技”,为深入实施强省会行动、加快建设新时代美丽兰州提供了坚实科技支撑。

协同联动 激荡发展新动能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大会现场,在兰科研“新四军”代表、民营企业代表交流了秉承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方面的发展探索和业务实践。

中国工程院院士、兰州大学校长杨勇平在发言中表示,近年来,兰州大学坚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强化对重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与兰石集团联合建设的能源装备重点实验室,仅一年就孵化出3项产业化技术,其中“超大型加压气化炉”打破国外垄断,使我国煤化工装备出口价格降低40%。成功研发硼中子俘获治疗装备、质子治疗装备和医用同位素生产装置。13件党参相关专利和9件党参相关产品开发技术转让至兰州佛慈制药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以来,兰州大学与在兰企业单位签订1534份成果转化合同,金额5.7亿元。未来将推动域内高校、科研院所、科技领军企业等战略科技力量整合,构建“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中试实验-成果转化-产业化应用”的完整创新链条,加快培育和发展域内企业新质生产力。

天华化工机械及自动化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简称天华院)是中国中化在兰科技型骨干企业,主要从事化工、石化装备国产化攻关工作。现建有11个国家级创新平台,获得国家级奖励37项,拥有专利874件,完成了80余类重大装备的国产化替代。目前,天华院已与兰州市各重点单位建立了有效的产学研合作机制,累计有40余项重点成果在本地成功应用。天华院执行董事、党委书记、总经理何德强表示,未来,天华院将重点围绕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新业态,以创新驱动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积极为国家、为甘肃、为兰州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担当实干 推动高质量发展

大会向“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获得者”郑海学研究员兑现了人才支持政策并颁发荣誉证书,向20个科技创新平台进行了授牌,聘任了14名高级技术经纪人。

大会部署了创新兰州2025年暨科技成果转化突破年行动,从完善平台服务体系、强化高校院所支撑等6个方面安排了20项重点任务,责任主体、完成时限很明确,具体措施已细化实化。

会议还进行了项目签约。签约科技项目186个,其中现场签约项目20个,主要包括科技招商项目8个、成果转化项目6个、科技服务业合作项目6个。

随着一项项会议议程的进行,全市科技创新工作的蓝图愈加清晰。

号角已然吹响,接下来就是干起来!市政协副主席、兰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芮文刚表示,将认真落实此次大会精神,充分发挥科技资源集聚优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上闯出新路。将构建高能平台,筑牢创新基础强支撑;强化主体培育,打造科技创新“主力军”;贯通转化通道,完善产业技术“供应链”;厚植环境沃土,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圈”,努力在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上实现新突破,真正以资本力量为创新引擎赋能添力。

当下,春光正好,兰州科技创新、百花竞放的春天已到来。全市上下将以建设“黄河百里科创大走廊”为牵引,推进科创平台矩阵构筑、关键核心技术攻坚、科技成果转化突破、创新企业雁阵培育、科教人才一体贯通、创新生态优化提升“六大行动”,打造国家重要的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加快推动兰州“161”科技创新体系高质量发展,用科技创新点燃兰州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让更多科技成果在兰州大地生根开花、结出硕果!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马艳玲 文/图

创新潮涌黄河之滨 科技赋能产业发展

兰州科技创新重大成果展在兰开展

成果展现场

成果展现场

【本报讯】4月2日,以“黄河之滨 创新潮涌”为主题的兰州科技创新重大成果展在兰开展。此次展览汇聚高校、企业及科研院所的众多参展单位,集中展示兰州市科技成果及企业科技创新的重大突破,旨在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助力西部区域高质量发展。

参加此次展览的兰州泰基离子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白鹏,在展会上介绍了最新研发成果——质子重离子一体机和小型化重离子治疗装置。该公司医用重离子加速器(碳离子治疗系统)已签下全球最大商务合同,小型化重离子治疗装置性能更是全面领先。

“小型化重离子治疗装置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目的是在达到现有常规重离子治疗装置各项性能指标的同时,大幅减小设备占用空间和应用成本,且可提供呼吸引导的门控治疗、自适应放疗、旋转机架等新功能,以进一步满足精准放疗的要求,更好地服务于人民健康。”白鹏说道。

成果展现场,甘肃紫光研究院研发人员李龙带来了警务机器人及低空经济领域的最新探索。警务机器人专为公安部门设计,显著提升了公安场景下的效率与科技含量。而在低空经济领域,公司布局无人机飞行调度与AI识别系统。近期,团队针对农业、公安、林草等场景开展实地调研,开发出沙漠治理、农业巡查及城市管理等解决方案。相较传统人工巡查,无人机节省时间与人力,还能轻松应对复杂地形,这些应用将在未来进一步推广。

兰州大学信息科学工程学院阎石团队自主研发的远程手势控制机器人成为展会亮点。该机器人集成远程手势控制、履带式全向运动底盘和灵巧机械臂三大核心模块,兼具高度智能化与实用性。其应用范围涵盖工业自动化、深海作业及太空探索,尤其在高风险任务中表现出色,能保障安全并提升操作灵活性。阎石团队表示,这款机器人是兰州大学在智能机器人领域的重大突破,未来将在更多场景实现产业化落地。

此次展览还展示了兰州市在多个领域的创新成就。郑海学团队研发的猪用重组口蹄疫O型、A型二价灭活疫苗堪称行业标杆;兰州百合新品种“中百一号”展现农业科技新风貌。企业展区中,甘肃陇神戎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元胡止痛滴丸、宣肺止嗽合剂均为全国独家品种;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的特种丁腈橡胶则应用于“神舟”系列航天飞船火箭系统等。这些成果共同描绘出兰州市科技创新的蓬勃景象。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华静 文/图

推荐0

甘肃名片

风直播

凰家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