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创新兰州2025年暨科技成果转化突破年行动方案》出台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1300家
兰州晚报讯 为贯彻落实全省科技大会暨强科技行动推进会会议精神和《甘肃省打造全国区域性科技创新及转化基地行动方案》(甘政办发[2025]20号),积极构建“政产学研金介用”协同创新体系,落实落细《创新兰州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取得实质性突破,兰州市于近日制定出台《创新兰州2025年暨科技成果转化突破年行动方案》。
根据《方案》工作目标,今年我市将全面深化与在兰科研“新四军”创新合作,科技成果转化主体动力持续增强,在“3+2”现代产业体系和“6+X”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领域转化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形成体系化实施、场景化驱动、要素融合发展的技术转移生态。全年发布企业技术需求1500个以上,挂牌成果350个以上,举办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活动20场以上,促成转化重点科技成果100项以上,新培育创新孵化载体、概念验证中心、中试熟化平台和技术转移机构50家以上,技术经纪(理)人累计达到900名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1300家,技术合同年成交额达到135亿元。
《兰州晚报》后续将对该《方案》重点任务进行分项解读。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何燕
(兰州晚报)
相关新闻:全市科技大会内外,科创者说——
“兰州市真金白银奖励成果转化!”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张晓强在4月2日召开的全市科技大会上强调,要加快构建全过程创新链,并提出相关要求。讲话在会场内外引发持续热议,科创者纷纷表示,大会更加坚定了大家对科技强市的信心,并将为走好科技自立自强之路贡献自己的力量。
省科技功臣、兰州大成公司董事长范多旺
努力在行业领域内完成“0”到“1”的突破
“张晓强书记在这次大会上强调,要推动科技创新企业增强内生性活力。我对此深表赞同。”省科技功臣、兰州大成公司董事长及首席科技专家范多旺告诉记者,“兰州大成公司最初是我们四个教授发起成立的。科技兴国,我们始终把科技放在第一位。拿我们的光伏发电领域来说,没有技术创新,自身没有过硬的核心技术,根本就无路可走,无法走到前沿、无法发展。所以,民营企业首要的路线,一定要坚持持续创新,努力在行业领域内完成‘0’到‘1’的突破!”
虽古稀之年,范多旺仍精神矍铄,“我今年才70岁,‘才70’正是干事创业的时候!”“才70”的范多旺带领着一支年轻而优秀的团队,每年近300天在现场,及时发现问题、讨论方案,为百万千瓦级光热储能电站技术创新,为大成公司翻倍向上发展而奔忙。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副院长、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李宗省
“兰州市真金白银奖励成果转化!”
中国科学院西北研究院副院长、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李宗省参会后表示,兰州市近年来围绕强科技战略,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科研创新的政策和保障措施,显著提升了本地科研院所的创新活力。出台的促进兰州科技创新相关政策,为科研人员提供了科研项目资助、税收减免、人才补贴等支持。通过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等渠道,为西北研究院在生态环保、冰川冻土、沙漠治理等领域的研究提供配套资金。在黄河流域生态治理项目中,西北研究院科研人员通过兰州市“揭榜挂帅”项目获得相关政府资金支持,加速了关键技术攻关。
兰州市通过落实“陇原人才服务卡”制度对院士、国家级领军人才、博士等提供“陇原人才卡”,通过提供落户、子女入学、医疗保障、机场高铁VIP通道等福利引进高层次人才。同时,兰州市提供拎包入住式人才公寓,社会反响很好,让青年科技人才没有后顾之忧地投入科研工作。西北研究院近几年也凭借着该政策引进了大批青年科技人才。此外,兰州市还针对新能源、生态环保、信息技术等重点产业设立专项引才计划,并配套了相应的科研经费,支持青年科研人员独立承担课题,这对青年人才引进、培养起到了很好的托举作用。
“兰州市真金白银奖励成果转化!”李宗省说,近年来,科研成果转换收益的大部分归研发团队所有,很大程度上调动了研发团队的积极性;同时,技术转让所得免征增值税,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科研人员技术转让的成本,西北研究院也是节省了大量资金;将成果转化有效纳入职称评定指标,进一步促进成果转换,受益人群很广。兰州市还对科研人员提供评估—交易—孵化“一站式”服务,促成了大批的技术交易,西北研究院相关特色农业技术得到了很好的转化落地,取得了实效。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杨天育
以科技创新赋能现代农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杨天育在看到大会相关报道后非常振奋。他表示,近年来,兰州市高度重视科研资源统筹分配和科技人才培养激励,积极搭建高校、科研院所、企业、金融机构合作桥梁和资源共享平台,不仅为省农科院发展注入了强劲活力,为科技人员成长提供了广阔空间,也为增强科技成果的市场竞争力创造了良好条件。“兰州市根据本地农业产业发展需求,2020年以来支持省农科院科技支撑和人才创新创业等项目28项、总经费345万元,极大地激发了科研人员的创新热情。”他举例说,兰州市将兰州特色优势农作物航天育种材料莴笋、辣椒、番茄、黄瓜等12个品种搭载返回的种子,交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进行深入研究,引导科研工作向解决实际问题、服务产业升级方向发展。此外,兰州市还通过举办农业科技成果对接会、推动省农科院与金融投资企业合作等活动,促进了科研成果与企业、农户的精准对接,为农科院科研成果走向市场、服务农业生产开辟了绿色通道。
他表示,未来,省农科院将在利用基因编辑等生物育种技术培育更高产量、更好品质和更强抗性作物新品种,推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融合发展研发智慧农业新技术,促进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打造新模式和培育新业态等方面持续发力,积极探索打造农业科技新引擎、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有效途径,以科技创新赋能现代农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兰州科技大市场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陈喆龙
为在兰科研“新四军”提供系列增值服务
兰州科技大市场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陈喆龙在全市科技大会上受聘为高级技术经理人,他表示,兰州市以强省会为目标,积极推进各项事业改革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企业也享受到了许多政策,作为与政府共建的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政府给予了我们很多支持,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让我们的信心也更加坚定。”
他同时表示,今后,兰州科技大市场将积极构建“政产学研金介用”协同服务体系,持续提升服务平台功能,筑牢成果转化“牵引器”。引导技术经理人深入企业、高校院所挖掘有效技术和成熟技术成果,建立科技成果数据库、技术需求项目库和服务企业台账,建立“企业出题、高校院所答题、技术经理人助题”联动机制。年内挖掘企业有效技术需求200项以上,梳理成熟技术成果500项以上,举办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活动10场。同时,将强化市场验证效能,打造成果落地“加速器”。分级分类筛选一批具有转化潜力和高价值的科技成果,建立高价值成果池,促进高价值成果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此外,将为在兰科研“新四军”提供知识产权挂牌交易、交易鉴证、价值评估、交易撮合、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知识产权金融等系列增值服务,年内促成科技成果转化交易100项以上,技术合同登记额达到20亿元,促进在兰科研“新四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