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项目通过验收
新甘肃客户端兰州4月1日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冯宝强)筛选出优异种质资源57份,成功育成5个专用马铃薯新品种,建立试验示范基地40个……记者今天从甘肃省农业科学院获悉,由省农科院马铃薯研究所主持的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项目“优质鲜食与加工马铃薯新品种选育”近日通过省级验收。
验收会现场 图片均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提供
验收会上,由省科技厅、省农业农村厅组织的专家组通过听取汇报、审阅资料、质询答疑等环节,确认项目全面完成预定目标。
该项目系2021年甘肃省农业农村厅立项的种业攻关项目,同步纳入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计划B类项目管理。项目启动以来,科研团队重点突破马铃薯品种专用化不强、早熟鲜食品种竞争力不足等产业瓶颈,创新种质资源利用技术,累计创制优异种质353份,新育成淀粉及全粉加工型陇薯22号、全粉加工型甘农薯9号、彩色鲜食与油炸加工型陇薯红1号、抗病高VC鲜食天薯19号、中早熟鲜食型陇薯20号等5个专用品种,其中陇薯红1号实现彩色鲜食与油炸加工双功能突破,填补了西北地区彩色鲜食与油炸加工型品种空白。这些新品种已通过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并在省内四大生态区建立40个示范基地,累计推广17.75万亩。
陇薯20号
值得一提的是,项目组科研团队开发的抗旱耐盐分子标记技术,使马铃薯抗逆性显著提升。“新品种已与4家经营主体达成产业化合作协议,解决了品种专用化不强、早熟鲜食品种竞争力不足等瓶颈问题。”项目负责人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高淀粉品种改良岗位专家文国宏介绍,项目构建的“科研院所+高校+推广部门+企业”协同创新模式,有效推动了育种技术成果转化。其中陇薯20号等品种已实现成果转化,预计可提升产区综合效益10%以上。
该项目通过产学研协同,联合科研单位、高校、推广部门、企业历时三年攻关,建立我省从品种选育到加工应用的全链条技术体系,推进新品种的产业化应用,助力打造西北马铃薯优势产业集群,为构建我省现代种业体系、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
榆中县陇薯红1号示范田
(新甘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