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甘肃人大代表履职故事 积石山的他奔走一线重建家园

看甘肃人大代表履职故事 积石山的他奔走一线重建家园

原标题:2025甘肃两会前瞻·代表履职故事丨司马曙财:重建家园 感恩奋进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刘姗

司马曙财,甘肃省十四届人大代表,积石山县安集镇杨家湾村村民。

在担任省人大代表的3年时间里,他始终牢记使命、立足基层,以饱满的为民热情和强烈的使命担当积极履职,以实际行动始终如一地践行着“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2024年7月1日,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积石山县6.2级地震发生时,司马曙财的家乡积石山县安集镇杨家湾村大庄社受到波及,他家的房屋出现了裂缝,在安顿好家人后,他第一时间投入到抗震救灾的工作中。

时值严冬,寒风刺骨,灾区群众的冷暖安危始终是他心中放不下的牵挂。司马曙财先后奔赴大河家镇、刘集乡、石塬镇、柳沟乡,他一边自掏腰包购买生活必需物资,一边联系身边的爱心人士,动员大家为受灾群众送去温暖。

“地震发生后,我筹集了价值7000多元的生活物资和3000多元的感冒药、包扎药连夜驱车奔赴地震最严重的刘集镇陶家村开展援助。”司马曙财认为,人大代表应该第一时间奔赴一线,帮助更多的受灾群众。到达刘集乡陶家村后,司马曙财与村干部及时转运受灾群众,迅速组织大家有序搬迁安置、领取物资,保障了受灾群众的生活需求。

安顿好陶家村受灾群众后,他顾不上吃饭和休息,又迅速赶赴大河家镇克新民村、陈家村等安置任务重、缺人手的受灾村,并紧急组织12名志愿者奔赴支援,帮助受灾群众尽快搬进了临时安置点。

地震发生第三日,司马曙财多方动员联系了七万多元的生活物资,发放到安集镇杨家湾村村民手中。在随后的抗震救灾工作中,他又联系省州县各级人大代表奔赴到各个受灾地区,开展一系列援助服务。在抗震救灾最关紧的时刻,彰显出一名基层人大代表的使命担当。

司马曙财不仅在抗震救灾时奔赴一线、用心用力,在之后一年多的恢复重建工作中,依然满怀热情地走访受灾群众、访难问需、解民忧帮民困,在安置搬迁过程中,配合乡村干部做通了许多思想有顾虑的群众工作,连续十多天组织志愿者帮助群众搬东西,不仅如此,他的身影还出现在深夜11点多,帮助搬迁群众解决家中供电线路故障问题的现场……

杨家湾村党委书记豆子文说:“司马曙财作为我村的村民、省人大代表,地震后,他冲锋在一线,筹集发放救援物资,奔赴其他重灾乡镇开展救援,充分发挥了省人大代表的模范带头作用,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群众关心、议论的问题,就是人大代表工作的出发点,只有积极为老百姓的利益着想,为家乡发展多添一份力,尽一份心,才能对得起群众对我的信任。”司马曙财认真整理自己在基层工作中了解到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了许多事关县域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的建议,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同时,他还将履职平台融入基层一线、延伸到产业基地。

“司马曙财人很好,不仅关心群众,各项工作还干得好,我们很满意。”杨家湾村村民司马浩说。

“作为一名基层代表,我比较关注乡村振兴、医疗卫生、教育等方面的问题,平时走访当地群众,了解民生民意,形成我自己的议案建议,反馈到两会当中。”司马曙财说,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一定积极履职,建言献策,努力把老百姓的心声和愿望变为现实,为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关新闻:2025甘肃两会前瞻·代表履职故事丨康金兄:民族团结一家亲 乡村振兴谱新篇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刘姗

康金兄,藏族,甘肃省十四届人大代表,景泰县漫水滩乡红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白银市民族团结进步形象代言人。

“从目前长势来看,一个大棚至少能产10000斤西红柿,8个大棚年产值应该在24万元以上。”走进景泰县漫水滩乡红溪村设施蔬菜大棚内,只见一垄垄西红柿苗长势正旺,满眼翠绿。说话间,康金兄脸上满是笑容。

作为一名基层的人大代表,自当选以来,她坚持把科技兴农作为促进村民增收、履职尽责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广泛听取村民意见建议,最终确立了各族群众“互嵌式”融合的发展目标。利用村集体30座小拱棚,10座日光温室大棚种植,以“支部+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模式运营,推动科技普及培训,示范引导村民发展特色产业,让科技真正扎根农村,为三农发展持续赋能,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康金兄结合环境整治与生态治理,平整断头沙河,新建30座多季节循环利用晾晒棚,共计2.1万平方米。2024年,订单种植螺丝椒、茄子、普罗旺斯西红柿15棚,剩余拱棚免费提供给村民晾晒枸杞,支持枸杞产业发展。

此外,康金兄还通过鼓励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引导村民发展洋葱、枸杞鸡林下养殖等产业,进一步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预计2024年底,我们村集体经济收入将突破100万元。届时将有更多资金用于村级事务管理,更好服务于群众,助推乡村振兴。”康金兄说。

红溪村是一个多民族聚集村,村里有汉族、藏族、土族、满族、壮族、回族共计91户,369人。为了打造民族示范村,康金兄带领村两委班子挨家挨户走访,听取村民意见建议,经过梳理归纳,最终确立了“村庄美、产业兴、治理好、乡风和、百姓富、集体强”的多彩红溪建设目标。

在康金兄的带领下,村两委通过改造田间道路,完善水利、电力、渠道等基础设施;新建4000平方米的民族融合文化活动广场,布置民族宣传栏,修建1.8公里游步道,新建街心花园,打造民族团结进步一条街,设计安装民族文化特色的雕塑与墙画;在村庄主干道沿线等地平整林带10公里,栽植各类苗木2万棵,种植花卉12亩,进一步推动红溪村人居环境提档升级。

“在打造多彩红溪村的过程中,我们归类梳理出10多条村民意见建议,并采纳付诸实施,既加强了人大代表与群众的联系,又提高了村民共建共享和美乡村的积极性。”康金兄说。

如今,干净平坦的村庄道路,规划有序的农家小院,随处可见的民族风情主题墙绘,还有广场上热闹的锅庄舞、小曲子联唱、红歌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欢声笑语中促进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漫水滩乡红溪村,一幅安居乐业、幸福文明的画卷展现在眼前。

康金兄身为少数民族人大代表,时刻将民族团结工作挂在心间。她将红溪村党群服务中心作为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的主阵地,每逢农闲时节就将群众聚集起来用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大家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法律法规、安全常识以及健康教育知识,教育引导群众自觉促进民族团结。

工作之余,康金兄还经常深入各族群众家中访谈,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困难、家庭矛盾纠纷,并想方设法的帮助解决。2024年上半年,康金兄为四户生病住院家庭申请临时救助2万元,慰问困难群众及80岁以上老人24户,为5户困难儿童家庭发放学习用品,调处家庭矛盾纠纷3起,进一步提升了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人大代表不仅是荣誉,更是沉甸甸的责任。”康金兄说,“我们现在取得的成绩,距离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还有差距,今年我35岁,还可以干很多事情,我将牢记嘱托,持续把村民服务好、村庄美化好、产业发展好,用实干答好乡村振兴答卷,不负群众对我的信任、组织对我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