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信县公路段坚持“以创新增质效发展”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职工队伍“小改小革”优势,研究改造具有实用性的养护新设备,提升专业化养护水平,实现“从0到1”,“从1到N”的创新积累突破,为公路养护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持续激发公路养护事业发展新动能。
“0”,卡脖子问题的困扰
波形护栏的清洗,历来是公路日常养护的重要工作,特别是在汛期,不仅有助于充分发挥波形护栏的安全警示作用,还可以有效减少雨水中的酸性物质对钢板层的侵蚀,延长其使用寿命。
崇信公路段所在的崇信县城是个“山城”,公路两边有波形护栏的地方往往“弯大坡急”,所以波形护栏清洗工作是难上加难。
赵利民是一名在公路养护战线工作了近二十年的老师傅,他深有感触地说:“以前我们清洗护栏作业主要以人工清洗为主,经常采用分点作业方式,由3到4名职工相互配合,需要经过取水、打湿、清洗等多道工序才能完成。而且清洗时还要受水源远近的限制,虽然单位有水车,但要不时地往多个作业点不间断送水也是分身乏术。这样,每人每天单侧清洗工作量不到200m,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清洗效率低,作业人员安全风险也比较大。”
看到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问题。有人提出购买一体化波形护栏清洗机,但有人又认为市面上的这种设备价格较为昂贵,易损件损坏后更换困难且后期维护成本高。意见不一致,花钱购买设备的想法暂时搁浅,要想解决护栏清洗难题,只能另辟蹊径。
从“0”到“1”的突破
“创新就是生产力,科技创新成果不能只停留在喊口号上,而要走向‘生产线’,我们可以尝试着对设备进行技术革新或结构改进。”面对困难,该段养护技术室的技术人员挺身而出。
说干就干,段领导班子带领技术人员结合养护公路路况、路情及现有设备资源,对线上线下护栏清洗机进行多方比较研究,提出了设备技改方案,对关键的改造技术达成了共识。
“我们先是尝试以现有水车为驱动设备,通过液压系统及连接装置将清洗刷头及水车组合起来,以此来解决以往人工护栏清洗分点作业时的水源问题。”养护技术室主任刘建宗说。
第一次试改初获成功,清洗车不仅解决了水源问题,而且液压系统连接安装牢固,方便日常清洗头的更换、维护和保管工作。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连接装置中的挠性纠偏装置,实现地面不平时的自动调整纠偏,使清洗头无论何种情况下均不会高于或者低于极限位置,始终对护栏有很好的贴合清洗效果,避免了由于偏差而导致的机械损坏事故。
重大的突破性成果,必须要经过大量的、反复的科学研究和实践检验。然而,改装后的清洗机清洁能力有限,工作效率不是很高,并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技术人员在一次又一次的实地操作中,不断总结教训,反复改进,又尝试为清洗刷头改造加装高压水泵、高压喷头。经过不断的试错整改,终于改装出了适合该段路况路情的波形护栏清洗机。不仅可以为清洗刷头提供水源动力,还能实现护栏清洗+冲洗同步完成,确保清洗后的波形护栏不留一点死角。
“这下可以告别用抹布、拖把擦洗波形护栏的日子了”,在护栏清洗机试运行成功后赵利民老师傅高兴的说。
改装后的波形护栏清洗机操作简单,仅需一名驾驶员就可操作,清洗灵活,可自由调整与波形护栏的接触位置、角度。效率大幅提升,改装后一人一车每天可清洗单侧波形护栏7-8公里,破解了人工清洗波形护栏效率低下的难题。
有“1”就会有“N”
创新是推动公路养护的不竭动力。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崇信公路段坚持以“新”领航,以“变”求达,一直以来鼓励职工结合养护实际,积极创新,把“小改小革”融入到日常养护工作中,不断挖掘职工创新才能和创造激情,从“捡芝麻”的小事做起,主动作为,积极参与技术革新。专业技术人员更是着眼于经济、实用,结合养护生产实际,依托“小改小革”研发实用性养护设备,解难题、提效率、促效能。先后发明、改装了隧道清扫弧形铲、波形护栏清洗机等公路养护利器。也尝试用氧化硅胶满填式新工艺改进桥梁伸缩缝,均取得良好效果,在节约养护成本的同时,也极大的提升了公路养护效率。
养护技术室主任刘建宗告诉记者:“向新工艺要效率,向新技术要生产力,这些改革创新的驱动力,其实就是平时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或者是技术需求。以后我们还会有更多的新问题新需求,每次‘从0到1’ ‘从1到N’的积累突破必不可少,我们将不断实施技术改造工程,激发创新的内生动力,推进公路养护更精细化,专业化,标准化”。
来源:崇信县融媒体中心 王颖月 夏东娟
(崇信县委宣传部官方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