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上的“香”格里“辣”

黄土高原上的“香”格里“辣”

原标题:崆峒:黄土高原的“香”格里“辣”

崆峒,不但山清水秀,历史悠久,而且自然景观、历史积淀、饮食文化相得益彰,美轮美奂。

“来的都是客,大家不要拥挤,保证让大家都能吃上我们的麻辣烫。”刘老板热情的招呼着四面八方慕名而来的客人。

记者随即走进位于崆峒新城区的一家生意火爆的麻辣烫店,只见这个小小的麻辣烫店人潮涌动,座无虚席,刘老板两口子乐的合不拢嘴。记者看到,这个麻辣烫店不但菜品丰富,花样多,无论是肉食还是素菜讲究的就是一个实在,每一串麻辣烫食材都是块大量足,美味鲜香,价廉物美。

记者问老板:“你这个麻辣烫生意咋这么火,刘老板笑着说:“我这个麻辣烫店食材都是本地新鲜的平凉红牛和各类蔬菜,包括各种调料都是天然无公害的,食材新鲜,量足,味道好是我经营的宗旨,客人大部分都是回头客。”

随后他又笑着说道:“食材好、味道好、卫生好、环境好,诚信经营,赚钱的日子长着里。”

来到崆峒,不登临崆峒山就不能体会崆峒的高度,不品尝崆峒美食就不会感受崆峒温度。不逛逛八大景就等于没有饱“眼福”,不品尝崆峒麻辣烫就等于没有饱“口福”。

崆峒美食数不胜数,花样别具特色,闲暇时约三五好友,酣畅淋漓的吃一次崆峒麻辣烫,让你暖心又暖胃,大汗淋漓之际,还会让你领略到电视剧《剑横崆峒》英雄气概的真谛,崆峒麻辣烫,“烫”的是崆峒的热烈、激情、醍醐灌顶。“辣”的是崆峒的浓厚、淳朴、大彻大悟。

崆峒南北二塬、十里长街、背街小巷麻辣烫的气息浓厚醇香,这个沉淀在骨子里恒久的味道是从泥土里生长出来的,平凉红牛、小岔辣椒、甘沟大葱、花所山药、赵堡食用菌、北塬的宽粉、东川万亩蔬菜基地的黄瓜、小白菜、韭菜、韭黄、油麦菜.........这些泥土里长出来的现代特色产业在崆峒麻辣烫里演绎着千年约会的美丽神话。

说到崆峒美食,除了名声大噪崆峒麻辣烫,不得不提起让人久久不能忘怀大秦民族特色的大秦蒸鸡、蒸羊。

初春,记者走进崆峒区北部塬区的大秦乡,这里天高云淡,深蓝的苍穹展示着北塬的大气,更多的是野气,玄机与禅意,满眼的端庄,宁静和谐让人沉浸到北塬初夏旷野的魅力,泥土里、麦田里散发着嫩嫩的香味,更浓烈更原始、更勾魂的香味总是北塬那让人荡气回肠,酣畅淋漓的美食。

北塬的大秦的蒸馍、炒面、蒸鸡、蒸羊名声大噪,远至新疆、兰州、宁夏、西安等省会城市,近到平凉、庆阳、天水、固原、宝鸡等周边县区,大秦人无论走到那里总是把寄托着乡情的原汁原味的美食带到那里。据了解,截至目前,大秦乡在外地及周边地区从事美食餐饮的有267户728人,年总收入达到4895万元,户均年收入18.3余万元,为提高当地群众收入,拉动区域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农民的辛勤劳作首先就是为了能够吃好,其餐桌上的食物也往往直接地体现着其耕作成果。面食一直都是当地人饮食中的主角。“一日三餐不离面”这句话是面食在当地人饮食生活中的真实写照。而大秦炒面则在平凉人心中是当之无愧的佼佼者。大秦的面食因为“炒”而与众不同,一碗优质的炒面,汤要牛骨的,面要手工的,菜要新鲜的,碗要扎实的,量要是足够的。热乎的炒面不仅有嚼劲,还要每一口面都很入味,诱人的金黄色,一下子就勾起了无限的食欲,劲道、爽口,不枉大秦炒面的美名。

勤劳的大秦人运用各自智慧,适度、巧妙的利用自然,获得质朴美味的食物。把对土地的眷恋和敬仰之情渗透每一道美食之中。

在崆峒区北部塬区的村宴里,蒸菜往往是主角。蒸是中国菜烹饪法的基本方式之一。在人们发现油脂的快速加热功效之前,蒸被认为比煮加热更快,并且更容易保持食材的完整形状。

蒸鸡,是在鸡肉外面裹一层面糊,上笼蒸制后透着糯白,一个圆形的大面饼上搭配上煮熟的土豆丁,虽然看上去貌不惊人,但却是很多平凉人心中的饕殄美食。

过去,蒸鸡可以说是一道大菜,多用于宴席,一整只鸡看上去量多、体面,再搭配上土豆能让更多人吃饱。蒸鸡讲究鸡肉嫩烂、土豆软糯、面饼筋道,以崆峒北部塬区大秦的蒸鸡做得最为正宗。为了吃上一口地道的蒸鸡,大费周折跑到北塬上去的人络绎不绝,不少外地客人来到崆峒,也常常被当地亲朋好友邀请去品尝大秦蒸鸡、蒸羊、炒面。北部塬区的大秦美食自然成了崆峒人待客、会友的一张名片。

随着蒸笼笼屉打开的瞬间,蒸汽中裹着鸡肉、土豆、调料的香气扑鼻而来,这是食物的味道,是黄土地的味道,是时间的味道,是人情的味道。这些味道,在漫长的时光中同故土、乡亲、勤俭、坚韧等等情感和信念混合在一起,才下舌尖,又上心间,让人们分不清口中的蒸鸡,哪一个是滋味,哪一个是情怀。

甘肃广电总台全媒体记者 哈骥洲

崆峒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敬瑞

(甘肃网络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