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逐日”干劲十足 平凉崆峒“绿能”涌动

“追风逐日”干劲十足 平凉崆峒“绿能”涌动

原标题:崆峒区:做足乘“风”借“光”这篇大文章

大地回春,走进崆峒区南北二塬,富集的太阳光与自然风资源在这里交汇,广袤山梁或塬畔上矗立着一座座风塔,大片地带布满了一排排晶硅板,展示着传统能源大区“追风逐日”发展绿色新能源的境界。

伴随着春天的脚步,崆峒区新兴能源产业紧扣“三新一高”要求和全市“三基地两区”目标定位,聚焦短板弱项和空白环节,坚持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不断强化“项目支撑、重点突破、统筹布局、引领发展”的发展理念,形成以风电、光伏、新能源技术应用等多产业联动聚集发展新态势,有力地推动全区新兴能源产业链集群持续扩充。

聚焦谋划储备 夯实发展根基

新年伊始,随着“三重”工作全面推进,崆峒区紧盯新兴能源产业发展窗口期,立足全区资源基础和产业优势,进一步优化完善产业链图谱,在“挖潜、扩能、加速”上下功夫,按照“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的思路,精心包装和储备一批补短板、强弱项、优结构、增后劲的大项目、好项目,不断培育壮大产业链发展新增长点,健全完善动态项目储备库,厚植产业发展新优势。全区2024年计划实施新兴能源产业链项目31项,其中续建5项,新建19项,前期7项,概算总投资66.61亿元,当年计划完成投资39.35亿元,预计全年全产业链产值可达到15亿元,可完成增加值10亿元。

聚焦项目建设 厚植发展后劲

全区新能源产业紧扣国家“双碳”战略目标,主动融入全省“一核三带”发展布局,投资31.7亿元,建成峡门、麻武、安国—西阳3个100兆瓦项目和大寨乡150兆瓦、花所100兆瓦2个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和100兆瓦分布式光伏项目,做足乘“风”借“光”文章,深度高效开发风光电资源。同时,围绕陇东能源基地建设目标任务,投资12.5亿元,建设陇东至山东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配套750千伏送出工程、330千伏崆峒升压站和大秦330千伏输变电工程等电力接入送出项目,打好“并网、错位、调峰、外送、延链”组合拳。力争年底全区风电、光伏发电完成总装机容量达到600兆瓦,“十四五”末,全区风电、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000兆瓦以上。

聚焦市场诉求 延伸产业链条

全区持续拓展“新能源+”发展空间,加快新兴能源产业与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5G等数字科技深度融合,深入开展智能电网、先进储能、绿色氢能等关键领域建设。投资7789万元,实施崆峒区供电公司运检中心、平凉供电公司新办公楼信息机房建设数字化等智能电网项目;投资4692万元,实施2024年崆峒区农村电网升级改造项目,新建与改造10千伏线路62.73公里,持续提升农村电网供电保障能力。投资1亿元,建成平凉海螺新能源公司制氢储运一体化项目建设,实现崆峒区绿氢制用方向技术探索;投资1.28亿元,实施中心城区智慧停车场充电站建设项目、峡门乡峡门村新能源汽车充电站项目和乡镇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现了新兴能源产业高标准强链、高水平延链、高效率补链。

聚焦招商引资 共享发展机遇

坚定不移推进“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分层级、分领域、分行业制定招商引资任务清单,通过“定向招商、点对点招商”等方式,精准锁定目标企业,持续跟进、反复衔接,力争年内再签约1—2项。对已签约的新兴能源项目,全面推行“一网通办”“一窗通办”“不来即享”和帮办代办服务等机制,不断提高履约、开工和资金到位率,确保项目招得来、建得快、早投产。

聚焦要素保障 提升服务效能

按照“上游强链、中游补链、下游延链”的发展定位,紧盯京洁源、海螺新能源、清能晶源、国电投平凉绿电等企业,及时掌握企业生产和扩产扩能需求,协调做好基础设施保障,帮助解决原料供应、用工用能、市场销售等问题,助力链上企业做大做强,为产业链发展提供稳健有力的支撑。围绕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强劲支链,选择一批特色突出、潜力巨大、前景广阔的本地企业进行重点培育扶持,尽快成长壮大,逐步形成区域分工明确、上下游产业配套、产业集群链接紧密的发展格局。

崆峒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敬瑞

(甘肃网络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