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的山脉

兰州的山脉

原标题:兰州的山

兴隆山及兴隆山卧桥 □资料照片

兴隆山及兴隆山卧桥 □资料照片

兰州卧在川里,川的两面耸起两排山,一排统称为南山,一排统称为北山。南山的代表山体有五泉山、兰山,北山的代表山体有白塔山、仁寿山。

兰州的山如同葡萄蔓,提不起来,没有分明的棱角,缓缓而下的势,上架后,也无大的起伏,看过去,谁和谁都相似,个头略略有高高低低之分,体格俨然没有雄岸险峻之别。

兰山以最高著称,从哪个方向看,也审视不出它的奇绝。

红泥沟方向,有近似直线距离的尘尘泥泥的小道供最舍力气的人攀爬。道不好走,在最窄而陡处,走得人趔趄,需手执野草以稳体态。但怎么走,也走不出华山的艰险。它无刀劈崖,无一线天,无鲸鱼背,无悬空栈,就是平平实实的倔,倔出自己吃旱烟锅子的蹲式感。

一条宽敞的盘山公路,从市里起始,缠缠绕绕,倏溜倏溜上到兰山的顶。这不费多少工夫。百万豪车可上山风凉风凉,几万元的简约车也可悠然而行。只要是有一年驾龄的司机,都敢一脚油门轰上去,站在三阁台上高呼:我来了!这与上泰山,断然不是一个感觉。没有天外村,没有中天门,没有十八盘,没有南天门,当然也没有玉皇顶,看不到“五岳独尊”四个大字的飞扬跋扈。它就是给兰州所有市民一个许愿,谁都可以轻松着上来,赠送你俯瞰全市的瞭望。

也有两根索道,从五泉山公园升起,直射兰山顶。索道的座舱,现在是极好的,全玻璃封闭,一舱可坐三四人。最先是简易的,两人一舱,像公交车的双人座,前面追加一个护栏,总觉得单薄。小孩与女子,驴友与情侣,最喜欢省时省力、又浪漫刺激的索道,坐于其里,许多烂漫者近乎癫狂,像坐检阅车检阅匍地的爬山者,高高在上。

兰山下的五泉山,附着于兰山,可谓连体山。一度是兰州最火最好的公园。因有惠泉、甘露泉、摸子泉、掬月泉、蒙泉五眼泉水而得名。其中掬月泉最诗意,可于夜里水中抱月。而白日,常有游人抛硬币于泉中,据说漂于水上不沉底,寓示财运极佳。摸子泉最出名,在一个石洞里,幽幽暗暗,传说摸石子生儿、摸瓦片生女,引得好事的婆媳们,总想前来探个究竟,试个运气,求证一下灵不灵验。

与五泉山对应的,或者说与五泉山公园对应的,是北山群里最挑头的白塔山,或者说白塔山公园。山不高,有塔则名。白塔山上的白塔,七级八面,始于明,补于清,因通身白灰涂面而得名。上山也有三种走法,攀爬、开车、坐索道。对于寻常百姓而言,山不显高,锻炼锻炼身体,释然释然心情,谁都爬得起,不费事。

白塔索道越来越被外地人首选。原因之一二,就是跨黄河而建,坐一次索道,空中经游了一次黄河,还省了不少力气和光阴,沿白塔山肩上搭的一条路往深处走去,就会撞见新兴的兰州碑林园,进去拜谒一下西夏碑、镇海寺碑,试试和东汉的草圣张芝、唐王李世民、诗仙李白、“公车上书”领袖梁启超有没有神交,得传书法真谛,手握寸毫,心起赤霞,笔下生波,题卷万里。

同处北山群里的仁寿山,提倡讲仁者寿。山下一片桃林,比起黄蓉的爹黄药师的桃花岛,不知大了多少倍!春来桃园红胜火,万人龙游穿如梭。每年春里,兰州在这里畅办桃花会,赏花踏青,来个去年今日笑春风,今日人面比桃红。踏青就上仁寿山。山是矮矮的墩实的山,却呼气不正者叩之化仁,社会善士进之延寿。

兰州是生长山脉的城市,但它沿袭陇中人的平朴气,长不出三山之奇、五岳之险、灵山之秀。它长出许多如兰山、仁寿山模样的山体,多得叫不出名儿,围在兰州一周。

记得一年细雨里游临潼。举把艳艳的薄如蝉翼的伞,低头走街,走着走着,一抬眼,哇呀!突遇了闪出来的一座黑黝黝的山,截住你的道。山是道具一样兀突突地耸立着的,青葱青葱的树,一冠一冠扎花一样扎在山体上,说有规律,又没规律,较劲似的泛着旺相。有乳白的几缕仙气在山腰游走,慢摇着碎步,似公主出宫,愁着羊肠小道,怕崴了脚。山头上,戴一顶与天齐的银灰色帽子,帽檐忽悠忽悠地蠕动着,有些皇家着装的灵气。这便是骊山。

而长沙的岳麓山,我读大学四年,登临多少次,早不记得。只记得意念与伟人润之同步拾级,“春江浩荡暂徘徊,又踏层峰望眼开。风起绿洲吹浪去,雨从青野上山来。”感受周世钊“直登云麓三千丈,来看长沙百万家”的贤士情怀。到岳麓山,不是看山,是看文化。岳麓书院滋养着厚重的书卷气,熏陶得岳麓山的一花一草一木,都那么彬彬有礼, 学富五车,枕山悟道。在密密的树丛里穿来穿去,这一棵是曾国藩,那一棵是左宗棠,附叶题诗,心绪寄风,那个惬呀,用几个比喻说得清楚!

把外面的山风带回兰州,与兰州山里的土壤和在一起,种下子民星汉灿烂般的诚意,生出联翩的想象。

榆中县划归兰州市,兴隆山便是缀于兰州裙摆上的一座翠山。这山骨子里有野性,铺天盖地的树,护着一淙淙清涓,养着一窝窝兽鸟。进得山来,冒天高的松,喜好在陡峭的崖角处岿然挺立,展示自己的桀骜不驯。而一片一片的灌木,在缓势的沟坡上聚会,展示群体力量的磅礴。这与兰州的南北两山迵然不同,天然的、原始的林木风采,给予兰州人博大的自然风光的享受。看惯了整齐的人工林的兰州人,走进兴隆山,就找到了随性旷野的范本。

□张佳羽

(兰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