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道巷 闹中取静的悠远巷道

箭道巷 闹中取静的悠远巷道

初秋的阳光依然灼热,匆匆忙忙从省政府站下车,迎着日头走过马路,一座惹眼的基督教礼拜堂矗立在一侧。紫红砖搭配白漆加上顶上的十字架,有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但我们今天的目的地并不在于此,而是东侧那条宽广深长的巷道里——箭道巷

进入箭道巷,放眼望去,两边侧林立着民居楼,干净整洁的街道两旁摆放着一些共享单车,在一排商铺前,还有三三两两过往的行人走过。清晨的兰州,首先得来上那么一碗牛肉面,劲道爽滑,配上鲜美的牛肉热汤和兰州特有的油辣子,令人唇齿生香、回味无穷。吃完早饭,咱们开始今天的游览。

顺着箭道巷前行,走进百米左右,右侧的街墙凹进去一方块,像一个清幽的小院落。三面墙壁上有许多篆刻的古诗词,树桩形状的桌椅置于其中,不少大爷大妈端着保温杯,三三两两在此闲话家常。一块篆刻着“山字石”的假山石,还有一座镶着玻璃介绍箭道巷碑文。

听名称,就知道,这是一个有故事的街道,并和箭有着说不完的渊源。果然,箭道巷原同甘肃省政府、山字石连为一体,同属明肃王(朱楧)府邸。在明、清两代,是官兵练功射箭的地方。清朝曾规定,凡年不满60岁的官兵(包括亲王、贝勒),均得骑马射箭练武,每年定期考试,靶场因地居巷道,又属射箭比武之地,故名箭道巷,沿用至今

站在这里仿佛能透过悠远的历史,隐隐窥得几百年前,我们的祖先为了保家卫国,在这里训练骑射、拉弓射箭的英姿。只是后来随着清王朝的没落,当年骁勇善战的八旗子弟,也变成了纨绔弟子的代名词。微风拂过、树影摇曳,阳光影影绰绰,配着这古色古香的小院落倒是别有一番韵味。

走出小院落,看到一个巷口,转弯进去,路过葱葱郁郁的爬山虎,我们就来到了文殊院。说起文殊院人们可能会对四川的文殊院印象深刻,对兰州的文殊院就模糊不清,实际上它是左营庙。这样一说,想必兰州人都会恍然大悟。这座寺庙修建于明朝末年,后经清代乾隆、道光年间两次扩建。规模宏大,雕梁画栋,建筑风格独特,在历史上颇具影响力。里面有寺庙天王殿和大雄宝殿三进两院,那一缕缕的香火气伴着清幽的寺庙环境,令每个来到这里的人也沉下心来,感受闹市喧嚣中难以寻得的一丝宁静安逸。

走出文殊院,不禁想起,仅仅相距几百米的距离,竟可以建立起着两座不同文化、不同信仰的宗教场所,令人惊叹!这就是华夏文明五千年传承经久不衰的博大包容精神!

回到主干道上继续前进,又是一条右拐的小小巷道。有三三两两的行人提着各种新鲜蔬菜从巷道里走了出来,出于好奇,便走了进去。远远的就听见有人在大声吆喝着:“三块了,茄子一斤三块”,“西红柿,本地西红柿”……到处充斥着那种独属于新鲜植物的清香气息,原来我竟在不知不觉中走入一个菜市场。

从寺庙的清幽走进到市场的热闹,竟让人有一种恍然隔世的新鲜感。人间闹市的喧嚣、空谷幽兰般的幽静在这里结合得恰到好处。无论是寻找心灵的安宁还是眷恋尘世的繁华,在这样一个不大的箭道巷里都能寻找到。

夕阳渐沉,沿着黄河,在徐徐清风中我离开了箭道巷。这个江湖的城市,日升日落,万家灯火,浪漫绚烂,此刻,每盏灯都为你而亮。(兰州文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