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腔赤诚勇担当——记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马秀兰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睿君 通讯员 马自东
在不久前举行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东乡族自治县县委书记马秀兰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深嘱托和殷切期望,今天全部变成实现了,东乡民族实现了一次历史性跨越!”马秀兰激动地说。
东乡县是我国东乡族相对集中居住的民族自治县,是甘肃省58个集中连片特困片区县和23个深度贫困县之一。过去很多年里,这里山大沟深、交通不便、产业滞后……一个个短板如大山般横亘在眼前,阻碍困难群众实现增收、奔向小康的步伐。
通过几年的努力,2020年东乡县实现剩余贫困人口、贫困村全部脱贫退出,贫困发生率下降为零,贫困村退出率100%,退出贫困县序列。
这其中,不乏马秀兰的努力。
临夏州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合影
敢想敢干 破解“三保障”短板
2019年5月,马秀兰担任东乡县委书记。自那时起,她便把回报党和人民作为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时时处处以身作则、示范表率,夜以继日、不知疲倦地开展工作。
刚一到任,马秀兰就第一时间走遍了全县24个乡镇和所有贫困村。在她看来,只有全面掌握第一手资料,才能为日后的研判分析、精准施策奠定良好基础。
“马书记凭借着精准的判断、强烈的责任担当和非凡的胆识魄力,从自身做起,坚决扛牢脱贫攻坚主体责任。”东乡县扶贫办主任尚学智回忆说,她认真的工作态度、扎实的工作作风,感染了全县每一名扶贫干部,也充分调动起大家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了主动抓扶贫、盯住抓扶贫的良好氛围,凝聚起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合力。
在马秀兰的带领下,东乡县从集中解决“三保障”底线任务入手,拉开了脱贫攻坚冲刺的大幕——2019年,首先解决饮水安全方面问题;2020年,进入查漏补缺巩固提升阶段,对所有农户“两不愁三保障”情况进行全覆盖摸底排查,建立了问题清单;同时,重新统筹整合扶贫资金用于解决教育、住房和饮水问题,并以“三保障”为重点,所有农户过了5轮筛子,全面解决不托底、不保障问题,推动“3+1+1”全面清零达标。
“马书记是全县发展的掌舵者,是群众摆脱贫困的领路人,她带领东乡整个民族撕下了深度贫困的标签。”尚学智感慨道。
东乡县群众在扶贫车间制作腐竹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睿君 摄
一线服务 提升群众满意度
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这是马秀兰常说的话。
近两年来,马秀兰始终坚持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身体力行破难题、解民忧、干实事,成为全县扶贫干部的榜样,成为群众的贴心人。
在东乡县许多干部眼里,马秀兰对干部严管厚爱、宽严相济;对群众笑脸相待、循循善诱。她用大量的时间深入乡村了解情况、听取意见、制定方案,用少量的时间吃饭休息。
“每次下乡调研,总有大批群众围坐到马书记身边与她拉家常。马书记没有一点架子,亲切地与大家交流沟通,受到群众广泛爱戴。”尚学智说。
人民群众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主体。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东乡县把开展“村民知情大会”作为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精准落实各项政策、提升群众满意度的有效载体,坚持村每季度至少1次、社每月至少1次,让干部群众面对面座谈,干部讲政策、群众提意见、现场作答复。
“马书记带头参加村民知情大会,带头公布联系方式,带头落实干部接访、遍访贫困村贫困户等制度,多渠道倾听群众意见建议,让群众随时反映问题,并延伸开展公开公示,创新搭载村级广播宣传平台,保障群众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尚学智介绍说,2019年以来,东乡县乡村两级累计召开村民知情大会1959场次,参与群众达22.9万人次。
东乡县妇女在扶贫车间工作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睿君 摄
奖惩并举 锻造过硬攻坚队伍
脱贫攻坚任务能否高质量完成,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东乡县把打造一支纪律严明、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作为推进工作的最大保障,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从任职第一天起,马秀兰就采取超常规措施整治作风顽疾。她不拘一格、打破“论资排辈”等传统落后方式,把善于打仗、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优秀干部选起来、用起来,激发全县各级干部心无旁骛干工作、敢死拼命促攻坚的强大合力。
会议纪律松弛是基层工作的突出问题。马秀兰从解决这个问题入手,倒逼各级干部养成重视纪律、遵守纪律、执行纪律的好习惯,以会风转变带动纪律作风转变。
“我们加大机动式考核和随机抽查检查力度,县纪委、县委组织部联合组建作风纪律督查组,常态化开展督查检查,对不担当不作为干部狠下决心迅速调整撤换。”东乡县纪委书记张君峰说,“一批责任不落实、工作推进不力、作风不实的干部因此受到严厉处罚,这一做法使得各级干部的执行力和落实力明显增强。”(新甘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