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探寻|早期佛教造像在西域丝路的传播


来源:澎湃新闻网

炳灵寺造像的发端,从题材以及艺术表现而言,是对南方造像的延伸。炳灵寺所在的西秦,从其诞生起,战争从未间断,先是降服邻近诸部落,此后则与后凉、吐谷浑等连年征战,且其四面敌国压境,西有后凉、南凉,南有吐谷浑,东有后秦,唯与南方政权相对安宁。这自然成了东晋与西秦民间交往的有利条件,这也使得南方佛教文化有条件北上炳灵寺、凉州,并随之西行楼兰与吐鲁番等地。

五、西渗与东渐

(一)汉文化的西渗

《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虽由沮渠京生从高昌带来凉州,并不意味着高昌此时已有弥勒佛像的传播。根据1980-1981年吐鲁番地区发现的1000余件古代文书研究,学者们认为此处丝路北道的高昌,其早期的佛教与东侧河西地区的北凉交往较多,这一信仰首先在凉州等关内流传,而后才反馈回到古称高昌的吐鲁番地区。至九世纪,弥勒信仰在汉传佛教中已日趋衰微,但西迁的回鹘在皈依佛教后,包括上生和下生的弥勒信仰才在高昌很快兴盛起来。

雅尔湖供养人(左) 佛立像-6世纪-吐鲁番市柏孜克里克石窟(右) 

(二) “沙门佛事俱向东”

1.云冈石窟的开凿

就中国早期佛教造像的传播过程看,佛教造像主要发展趋向是以四川为起点,沿江而下,顺势北上。由此先后,形成了中国早期佛教造像的四大基点,即成都、建康、中山、凉州。北魏太武帝太延五年(439)九月,攻下凉州,从而结束了沮渠氏北凉政权,同时也开启了佛教史上“沙门佛事俱向东”的历史进程,预示着以国家主导的佛教中心正逐步建立。北魏政权通过征伐大量被征服地区的人民与文化。我们可以从《魏书》获悉,从公元386年北魏建国不久开始,政府即开展大规模的徙民工程。这即为460年云冈石窟的开凿采取的最重要的手段——大量徙民。

从以上徙民来源分析,其人数主要是河北10万,凉州3万,宋6万(含淮南1万),这三地均是佛造像最早的地方。但是,从年龄看,河北徙民距云冈开凿42年,凉州徙民距云冈开凿21年,而宋则为9年。无论人数或年龄,宋降民在其中占有绝大优势。更重要的是,正平元年,即文成帝复佛的前一年,南方的佛教如火如荼,佛寺、佛像的滥造达到了顶点。这6万余宋降民中,自然也有擅长佛像与佛画制作者,或是云冈工程的重要担当者之一。

2.北方造像的南式化

回溯晋室南下至拓跋氏统一北方这段历史可以发现,原本为中国传统文化根据地的中原,在诸胡铁蹄蹂躏下,十六国时期,北方即成一片文化荒原,南都建康由是成了东亚世界文化的中心。北方的实力和军威虽胜过南方,但却一直视南朝文化为“正朔所在”,并以南朝文化为崇尚榜样。北魏统治北方后,大批官员以及工匠的入北,随着汉朝官僚的抬头与南朝的频繁接触,形成了以南方美术为目标,以南朝崇尚为趋向的风气,云冈中后期佛像服制发生的“南式化”的变迁,即昭示出这一时代风潮的开端。此后,随着孝文帝强烈推行汉文化的政策和迁都洛阳,遂使佛像样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开始了极端的南朝化倾向。

从左向右分别是:龙门宾阳洞石窟造像、麦积山北魏造像、甘肃北石窟寺造像、甘肃南石窟寺造像。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责任编辑:王露]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政务

网罗天下

今日推荐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