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寒旱特色农业咋上分 兰州智囊团调研亮金点子
甘肃
站内

现代寒旱特色农业咋上分 兰州智囊团调研亮金点子

原标题:汇智聚力谋良策 特色农业“加速跑”

    市政协建言助推我市现代寒旱特色农业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兰州视察时指出,“积极发展现代寒旱特色农业,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农业品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推动现代寒旱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牢记殷殷嘱托,胸怀“国之大者”。兰州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兰州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强省会行动为总牵引,落实1139工作部署,立足西北内陆寒旱区资源禀赋,进一步挖掘寒旱内在特质,持续推动现代寒旱特色农业扩量、提质、延链、增效,多措并举、精准发力,精准聚焦市场需求,加速资源要素集聚,着力构建全产业链发展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全市现代寒旱特色农业发展按下了“加速键”。

聚焦“推进我市现代寒旱特色农业发展”开展履职,是兰州市政协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助力兰州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2024年,市政协组建由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和市直相关部门业务人员组成的调研组,对全市现代寒旱特色农业发展情况进行专题协商调研,分析研究存在问题,汇聚多方睿智之言,紧扣重点建言献策。

特色鲜明的资源禀赋,如何进一步发掘潜力,因地制宜做强现代寒旱特色农业?星罗棋布的优势产业,应该怎样“串珠成链”,凝聚寒旱农业发展合力?……带着这些问题,市政协调研组深入榆中县、永登县部分现代寒旱特色农业产业园区、农村专业合作社和部分企业实地查看,与各类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深入交流探讨,召开专题协商会,全面了解我市现代寒旱特色农业发展情况。

方向明,思路清,干劲足。在调研过程中,市政协调研组深入分析、把脉问诊,力求把问题搞透彻,把建议提精准。随着调研深入,一些亟待解决的难题逐渐“浮出水面”——农业基础设施仍然较为薄弱,农业规模化、机械化生产不足,缺乏有影响力、有特色的加工企业;产业链条较短,农产品附加值有待进一步提升;人才结构性短缺,科技成果转化效能不足;寒旱特色农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存在欠缺……

接下来,市政协调研组通过梳理汇总基本情况、主要问题和各方意见建议,经过反复精心打磨,形成了《关于推进我市现代寒旱特色农业发展的调研报告》,就全市现代寒旱特色农业发展提出了工作意见和建议。这份报送市委的履职成果,充分发挥了政协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为助推全市现代特色寒旱农业发展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针对我市现代寒旱特色农业实际,市政协调研组建议,要充分挖掘高寒干旱气候条件下农业发展潜力,通过强化规划引领、聚焦科技创新、培育经营主体、注重品牌建设、推动产业融合和完善政策保障等多方面的举措,不断提升农业综合竞争力,推动现代寒旱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为我市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强劲动能,在服务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中展现更大作为。

“要紧扣我市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科学编制发展规划,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市政协调研组建议,统筹考虑我市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土壤类型等因素,打破行政区域界限,构建“一带多园”的农业产业空间格局,以黄河为轴线,打造沿黄生态农业产业带,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生态观光农业;根据不同区域特色,建设多个特色农业产业园区,如高原夏菜产业园区、中药材产业园区、畜牧养殖产业园区等,构建功能明确、优势互补的特色农业产业布局。

科技创新是推动现代寒旱特色农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市政协调研组提出破题之策,建议加大对寒旱农业关键技术的研发投入,围绕节水灌溉、良种培育、病虫害防治、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领域,联合科研院校、企业组建产学研创新联盟,重点突破寒旱地区农作物抗旱、耐寒品种选育技术,持续提高单产和品质。研发和推广适合兰州气候条件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和保水技术,持续发展覆膜种植、垄沟种植等旱作农业技术,不断提升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推动智慧农业技术应用,持续支持遥感监测、精准灌溉等方面的研究项目,形成应用一批、研发一批、储备一批的良性循环模式,真正以科技创新赋能寒旱农业高质量发展。

“农业经营主体是带动现代寒旱特色农业发展的强劲引擎。应该进一步扶持在生产、市场和管理方面具备优势的龙头企业,培养一批寒旱农业领军企业。”市政协调研组建议,实施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工程,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支持等方式,引导龙头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品牌创建和市场拓展,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鼓励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等模式,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户增收致富。同时,持续发展农民合作社,推动合作社联合发展,着力培育家庭农场,激发寒旱农业发展活力,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从田间到舌尖,不断延伸农产品产业链条,是推进全市现代寒旱特色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市政协调研组建议,应该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开发功能性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新产品,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建设农村电商服务站点,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促进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同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打造一批农业主题公园、田园综合体、乡村民宿等农旅融合项目,切实推动产业融合,拓展特色农业发展空间。

推进现代寒旱特色农业发展,既要重“市场”,更要重“品牌”。如何进一步叫响区域农业品牌,持续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市政协调研组建议,制定兰州市农业品牌发展规划,整合现有农产品品牌资源,打造具有兰州特色的区域公用品牌。同时,引导企业和农业合作社开展品牌创建,支持申报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利用展会、电商平台、新媒体等渠道,讲好兰州农产品品牌故事,持续扩大品牌影响力,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真正把农田里的“绿叶子”,变成农民口袋里的“钱票子”。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颜晨 通讯员 陈熙强

(兰州日报)

推荐0

甘肃名片

风直播

凰家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