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销假冒水烟15人凉凉 检察官支招守护兰州地标品牌
甘肃
站内

产销假冒水烟15人凉凉 检察官支招守护兰州地标品牌

原标题:履行检察职能 强化品牌保护

    兰州检察机关重拳出击守护地理标志“金名片”

“兰州水烟”“兰州百合”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都是我市特色产业发展的“金名片”。这也成为了不法分子制假贩假的重点目标。近日,我市检察机关办理了两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侵权、损害案件,对制假贩假者亮起法治利剑。

“区域品牌对做优做强农业品牌有很大帮助,兰州一些区域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品牌知名度很高,但是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我们只有保护好知识产权才能让地标品牌叫得响,让优质特色产品走得更远。”市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说道。制售假冒地方品牌商品案件的发生对区域品牌声誉及产业经济会造成恶劣影响,近年来,兰州市检察机关不断加大打击力度,提升商标品牌综合保护水平,营造尊重创新、保护商标品牌的良好社会氛围,为保护地方名优企业注册商标注入检察力量。

重拳出击:严厉打击商标侵权侵害

不久前,榆中县人民检察院办理了一起“兰州水烟”注册商标侵权案件。

自2018年开始,岳某某、刘某某等4人明知使用的水烟商标系兰州一家公司“甘”字、“金”字、“榆”字等“兰州水烟”注册商标,在未获得烟草专卖局许可以及该公司授权的情况下,分级联系全国多地客户及众多消费者销售假冒水烟制品获取高额利润。

2024年9月27日,榆中县人民法院依法全面采纳榆中县人民检察院起诉的事实、罪名、精准化量刑建议和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请求。岳某某、刘某某等15名被告人均认罪认罚,未提出上诉,现判决已生效。

案件办理结束后,榆中县人民检察院、榆中县公安局、榆中县执法局、榆中县烟草专卖局等多家单位的共同监督下,将涉案360余箱假冒水烟进行无害化销毁。至此,岳某某等15人生产、加工、销售假冒注册商标水烟一案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无独有偶,近日,七里河区人民检察院依法对一起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提起公诉,以法治之力守护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兰州百合”品牌安全。

2024年7月,被告人王某某在其家中擅自使用工业硫磺熏烤加工百合干,被公安机关当场抓获,此批百合干中二氧化硫残留严重超标,长期食用含有过量二氧化硫的百合将会出现咽喉刺痛、咳嗽、恶心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及肺部功能损伤。

七里河区检察院于今年3月11日,对王某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一案提起公诉。

机制创新:构建“三位一体”保护体系

“企业必须通过严格认证,规范使用区域品牌标识,这是保护地方产业发展的根基。”榆中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股负责人金彦宏对记者说道。

2024年初,榆中县被确定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现全县有效商标注册量已增至5020件。同时,拥有兰州陇神戎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甘肃宏达铝材有限公司的“陇神”“晶云”驰名商标2件。目前,已有3家企业被授权使用“兰州百合”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近年来,榆中县依托自身交通优势与多元地理条件,通过“区位—产业—品牌”三位一体联动,积极发展特色农业与新兴产业。同时坚持把保护知识产权作为推动创新发展的根本保障、营造一流营商环境的核心要素,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等方式持续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品牌”,不断强化地方商标品牌建设。

“兰州百合”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是区域特色产业发展的“金名片”。“企业需通过‘三品一标’即:无公害、绿色、有机、地理标志认证,并规范使用品牌标识。电商等平台对兰州百合正宗原产地产品实施严选标准,包括包装优化、冷链物流及大数据溯源。‘兰州百合’品牌的标准体系以地理标志保护为核心,结合食品安全、生产技术和品牌管理要求,确保产品从种植到销售的全程品质可控。”七里河区宏瑞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得琴说。

七里河区人民检察院第二检察部主任原海兰表示,检察部门通过履行法律监督职能提升工作合力,构筑“兰州百合”及七里河区所属地标品牌形象保护屏障。同时,进一步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与区域特色产业深度融合,全方位筑牢食品药品安全司法屏障,切实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推动“土特产”向“金招牌”转型升级,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见效。

社会共治:多方合力守护品牌价值

榆中县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检察官冯康敏介绍,近年来,侵犯注册商标权案件数量有上升趋势,目前常见的注册商标权侵权行为主要是直接侵权行为,售假行为,伪造标识行为,帮助侵权行为,为侵权行为提供仓储、运输、网络服务等协助。像“兰州水烟”“兰州百合”等均为经过官方认证的地理标志商标,也就是注册商标,受法律保护,具有地域特色和品牌价值。未经授权,其他企业或个人不得在同类商品上使用“兰州水烟”“兰州百合”名称,违者构成商标侵权。

“作为正常经营者,要了解这些法律法规,避免出现滥用商标情况。”冯康敏说。

首先,经营者要严审供应链,要求供应商提供商标授权文件,定期抽检商品;要规范商标使用,避免自行修改商标,新品牌一定要提前注册检索;要建立风控机制,定期排查商品描述、宣传文案,避免“踩坑”。其次,要加强事中应对。保存完整证据,如:采购合同、发票、物流单据至少保存3年;要急速响应投诉,如接到侵权通知后立即下架争议商品,联系权利人协商;善用法律抗辩,若商品来源合法,及时提交证据主张免责。最后,要加强事后救济。民事诉讼反制,对恶意投诉可起诉维权,主张商誉损失赔偿;申请商标无效,若权利人以抢注商标滥诉,可向知识产权局申请宣告无效;利用平台规则,通过电商知识产权保护通道申诉,恢复商品链接。

就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冯康敏表示,消费者一定要认准官方渠道,优先选择品牌旗舰店、授权经销商;核查商品细节,对比正品包装、防伪标识、价格如有异常低价需警惕;留存消费凭证,索要发票、电子交易记录,便于后续维权;主动举报线索,发现售假行为可通过12315、平台举报通道投诉。

区域品牌保护离不开法治力量,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企业需规范商标使用,留存授权证明,经营者应强化合规意识,消费者需提升鉴别能力,司法机关会严惩恶意侵权,共同构建起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烁

(兰州日报)

推荐1

甘肃名片

风直播

凰家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