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载以技润心 杨氏太极拳传人“遗”脉相承续刚柔
甘肃
站内

三十载以技润心 杨氏太极拳传人“遗”脉相承续刚柔

文/吴永隆

西安太极拳名家论坛上,杨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王智勇以《习练杨氏太极拳的内涵认知》为题发表演讲。郭沭璞 摄

西安太极拳名家论坛上,杨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王智勇以《习练杨氏太极拳的内涵认知》为题发表演讲。郭沭璞 摄

4月12日,在西安永年杨氏太极拳学会成立40周年庆典活动名家论坛上,杨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甘肃省传统杨氏太极拳带头人王智勇应邀作主题演讲。他结合自己数十年习练经验,与太极拳各流派领军人物、文化学者、著名传承人一道共同探讨太极拳文化研究新成果。

杨氏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的重要流派之一,由杨露禅在19世纪中叶创立,后经数代人完善发展,形成以舒展中正、刚柔相济为核心的拳法体系,日前成功入选甘肃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作为一名杨氏太极拳传人,王智勇扎根陇原,将太极之魂融入血脉,在薪火传承中不断沁润习练者心灵。

王智勇坚守传承发扬初心,在陇原大地掀起学习热潮。杨艺锴 摄

王智勇坚守传承发扬初心,在陇原大地掀起学习热潮。杨艺锴 摄

30年前一个飘雪的冬日,喜欢运动的王智勇在兰州黄河风情线上跑步,眼前的一道风景令他止步凝神。数十名晨练者正神采奕奕地习练着太极拳,那行云流水、‌刚柔并济且儒雅专注的一招一式,以及每个人浑然忘我的神态,令他深受触动,也正是这次遇见,王智勇和太极拳结下不解之缘。

杨氏太极拳入选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甘肃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甘肃省人民政府官网截图

杨氏太极拳入选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甘肃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甘肃省人民政府官网截图

经其中一位长者引荐,他结识了自己的太极拳启蒙老师吕翠玲,打开对太极拳认知世界的一扇窗。此后10余年时间里,他沉浸在太极拳博大精深的世界里,不断接触学习了吴氏、武氏、陈氏等流派的太极拳。2012年,在兰州举行的一次武术段位培训班上,他以学员的身份遇见了仰慕已久的杨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一代宗师赵斌的弟子张世昌,在释疑解惑和手把手教导中,两人情投意合,相见恨晚。

王智勇(右)和师父张世昌一起交流杨氏太极拳文化 庞敏 摄

王智勇(右)和师父张世昌一起交流杨氏太极拳文化 庞敏 摄

“那次见面交流后,感觉缺少的东西正慢慢弥补,自己寻觅的感觉渐渐清晰。”王智勇说,在拜张世昌为师后的前3年时间,他曾30多次从兰州乘坐绿皮火车前往西安学习。他将前往西安专程学习作为例行计划,师父办公楼下的小操场、花园,居所的客厅、书房,都是他学习的场所。后来近15年时光,经师父耳提面命,不定时地“开小灶”,他系统学习了杨氏太极拳的基础拳架、太极剑、太极刀,在师父的带领下赴邯郸、上武当、下三亚,不断开阔视野、学技艺研理法,开启一边追随师父学习,一边在甘肃传播杨氏太极拳的历程。

将杨氏太极拳习练融入日常,是王智勇(前排右一)和学生、弟子们不变的追求。杨艺锴 摄

将杨氏太极拳习练融入日常,是王智勇(前排右一)和学生、弟子们不变的追求。杨艺锴 摄

王智勇说,杨氏太极拳姿态开展、平正安舒、连绵流畅,松静沉实而不失灵活,以意领行、以行导气、以气促形,它不仅仅是简单的肢体运动、有氧运动,也不仅仅是一门传统武学,它是中国传统武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相结合的产物,涉及中国儒释道哲学、传统阴阳学说、易理、中国传统医学、经络学说、禅道、丹道学说等诸多领域,是多元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

王智勇(正面右二)为学生和弟子们传授杨氏太极拳文化 杨艺锴 摄

王智勇(正面右二)为学生和弟子们传授杨氏太极拳文化 杨艺锴 摄

“习练太极拳的过程,就像登山看风景,不同的层面,看到的风景不一样。”王智勇说,一层功夫一层理,习练太极拳需要坚持和付出,进一步攀登,随着习练的深入,身体的感受会有微妙变化,进而拥有新的感悟,在不断心悟、体悟中,获得螺旋式提高上升,那种过程和愉悦的心情妙不可言。所以,唯有每天坚持习练,身体才能够受益,才有机会去提高,去体会太极拳的妙趣。

王智勇静守初心,于行云流水间以柔克刚、以恒致远,以师带徒、太极讲堂等形式守护一方拳台。他成立杨氏太极拳兰州邓园辅导中心,每天早8时至11时,亲自带领弟子、学生还有慕名而来的爱好者们开启太极拳习练之路;每年,他都专门抽出时间,远离城市喧嚣,选择静谧之地对弟子、学生进行封闭式训练;在甘肃省内开展杨氏太极拳讲座和传拳活动百余场,受益人群3000余人次……

王智勇(左)指导弟子习练太极拳,每一个心法要领都一丝不苟。杨艺锴 摄

王智勇(左)指导弟子习练太极拳,每一个心法要领都一丝不苟。杨艺锴 摄

如今,王智勇和学生、弟子们已经成为各自所在地区杨氏太极拳的带头人,他们秉承着“循着武学之路修身养性”的太极拳修炼理念,不断付诸行动。在甘肃,他的同门师兄弟路志强、宋月娥、闫福平等,还有杨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傅清泉弟子朱书明、张智功,以及杨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赵幼斌、扎西弟子的学生、弟子、再传弟子等,都在积极传播着传统杨氏太极拳,成为甘肃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推手。

因技艺精湛,匠心传承,王智勇在河南焦作、四川峨眉山、海南三亚、山东青岛等多个国际、国内太极拳大赛上获得一等奖。在2014年4月举办的西安国际杨氏太极拳联谊大会上,被收录进《杨氏太极拳传人薪火录》,在武当山被授予“武林百杰”荣誉称号,连续多年在甘肃省传统武术锦标赛上担任副总裁判长,被甘肃省武术运动协会授予“优秀裁判员”和“武术发展贡献奖”。

在王智勇带动下,越来越多爱好者加入杨氏太极拳习练队伍。杨艺锴 摄

在王智勇带动下,越来越多爱好者加入杨氏太极拳习练队伍。杨艺锴 摄

对于杨氏太极拳未来的传承与发展,王智勇有着清晰规划。他表示,将在现有基础上继续扩大传播面,针对老年人、办公室工作者、工薪阶层、在校学生等人群的多元化需求,探索开设特色太极拳课程,与广大杨氏太极拳传承人、爱好者一道,不断扩大传播范围,共同推进杨氏太极拳文化在甘肃发扬光大。

(本文章版权归凤凰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推荐1

甘肃名片

风直播

凰家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