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胡昌升在兰州参加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深入实施绿满陇原行动 奋力绘就美丽甘肃新画卷 任振鹤庄国泰石谋军等参加
4月9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胡昌升在兰州参加义务植树活动。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孟捷
新甘肃客户端兰州4月9日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崔亚明)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胡昌升今天上午在兰州参加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要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坚持扩绿兴绿护绿并举,深入实施绿满陇原行动,奋力绘就美丽甘肃新画卷。
春和景明,正是植树造林的好时节。上午10时许,胡昌升、任振鹤、庄国泰、石谋军等省领导来到位于兰州新区的植树点,同干部群众、志愿者、部队官兵一同参加义务植树。大家挥锹铲土、培土围堰、提水浇灌,种下国槐、云杉、樟子松、紫叶稠李、文冠果、枣树、丁香、连翘等树苗。在和煦的春风中,一株株新植树苗错落有致、生机勃勃。
植树间隙,胡昌升同在场的干部群众亲切交谈,询问树苗的品种特点、生长周期和日常养护等情况,了解全省植树造林情况。他强调,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20周年。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增绿就是增优势、植树就是植未来”的殷切嘱托,大力弘扬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精神,锲而不舍、久久为功抓好国土绿化,持续推进“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一茬接着一茬种、一代接着一代干,推动全民义务植树走深走实,不断增厚甘肃的“绿色家底”,坚决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要坚持规划先行、坚持科学绿化,适地适树、适时适法,选择耐寒、耐旱、耐贫瘠的树种,种一棵活一棵、造一片成一片,提高植树成活率、森林覆盖率,不断提升森林系统质量和稳定性。要把植树造林作为最普惠的民生工程,坚持绿化为民、绿化惠民,持续扩大绿色空间,着力改善人居环境,共同扮靓美好家园,让群众身边的绿、眼前的美越来越多。要坚持种植管护并重,对造林绿化实行“落地上图”,全面推动林长制落实落细,扎实做好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深入开展重大隐患排查整治,用心守护来之不易的绿化成果,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生态财富。
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领导,驻兰部队领导及官兵参加义务植树。
(新甘肃)
相关新闻
甘肃日报:厚植生态文明底色 筑牢西部生态屏障
我省全面开展“绿满陇原”行动
4月8日,通渭县城区面山绿化义务植树活动在平襄镇温泉村北山展开,全县干部职工挥锹铲土,为通渭生态建设再添新绿。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张赛
本报兰州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徐俊勇)近日,甘肃省委省政府下发《“绿满陇原”行动方案》,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绿满陇原”行动。计划用6年左右时间,到2030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12.7%,林草覆盖率达到44.74%,美丽甘肃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
“绿满陇原”行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导向,全省动员、全社会参与,扩绿、兴绿、护绿并举,科学、生态、节俭并重,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美丽城市建设、绿色廊道建设、农田林网建设和沙荒地绿化。
“绿满陇原”行动的主要任务是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美丽城市,建设绿色廊道,建设农田林网,加强沙荒地绿化。建设美丽乡村方面,将推进乡村“四旁”地、场院地、公共绿地、废弃闲置地绿化美化,到2030年,完成乡村“四旁”植树1.6亿株;建设美丽城市方面,将提升县以上城市建成区、近郊区的路网水系、周边及面山和机关单位、科研院校、工厂企业、部队营区、住宅小区及城市出入口、车站、广场等绿化美化水平,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8.9%以上;建设绿色廊道方面,将加强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乡道路两侧及河渠两岸、湖库周边等廊道绿化建设,实现适宜绿化的道路和水岸应绿尽绿;建设农田林网方面,将开展农田周边、田间道路、沟渠田坎的农田防护林网建设和更新改造,全面改善农田防护林树种单一、老化以及“网破带断”现状;加强沙荒地绿化方面,将推进沙地、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沙荒地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分区施策、以水定绿,实现精准治沙、科学治荒。
据悉,此次行动通过全民动员、典型引领、保护优先等方式推进。积极开展植树造林,创新义务植树方式,鼓励引导社会各界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参与;增强群众爱绿护绿意识,全面掀起植树造林、绿化甘肃的新热潮;加强对原生林草植被、自然景观、河湖湿地、古树名木、自然保护地等保护,依法依规全面保护林草资源。省绿化委员会牵头负责“绿满陇原”行动,各成员单位积极配合,各地各部门盘活用好闲置土地资源,统筹财政资金,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做好种苗供应保障等,确保取得实效。
兰州晚报:甘肃印发《方案》明确,到2030年底——我省森林覆盖率提高至12.7%
兰州晚报讯 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甘肃省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行动方案》,通过深入开展生态保护修复攻坚、环境质量巩固提升、核与辐射安全强基、监测评估数智赋能、监管执法提质增效、环境风险系统防控、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等专项行动,全面提升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质量,持续增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建设美丽甘肃奠定坚实生态基础。
《方案》明确了主要目标:2025年,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森林覆盖率达到12%,森林蓄积量达到2.8亿立方米以上,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3.5%,湿地保护率超过52.73%,水土保持率达到61.34%,可治理沙化土地治理率达到63%;细颗粒物(PM2.5)浓度控制在25微克/立方米,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3.8%,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的比例达到94.6%,黄河干流水质保持在Ⅱ类及以上;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3%以上;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较2020年降低16%。
到2030年底,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森林覆盖率提高至12.7%,森林蓄积量提高至3.3亿立方米,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3.5%,湿地保护率达到54.35%,水土保持率达到64.14%,可治理沙化土地治理率达到67%;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4%,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的比例达到95%左右,黄河干流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及以上;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8%;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
相关链接
3年内实现沙漠锁边带的连线贯通
《方案》要求,全力推进荒漠化综合防治和“三北”工程建设。在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区域,以防风、阻沙、锁边为重点,谋划实施石羊河中下游、黑河中游、疏勒河中下游等防沙治沙林草综合治理项目,抓好民勤、环县、金塔、敦煌、古浪等“三北”工程重点区域攻坚示范行动,争取用2-3年时间实现锁边带的连线、贯通。
我省将深入实施“绿满陇原”行动。建设秀美乡村,推进乡村范围内四旁地、场院地、公共绿地、废弃闲置地绿化美化。完成462个村庄农村环境整治,打造100个省级“和美乡村”。建设绿美城市,提升县级以上城市建成区和近郊区绿化美化水平。
加快推进兰州国家“无废城市”建设
《方案》强调,要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推进钢铁、水泥、焦化等行业和65蒸吨及以上燃煤锅炉(含电力)超低排放改造。加快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的汽车和国一及以下非道路移动机械,提升重点行业清洁运输比例。
同时,深入开展黄河、长江、内陆河及青土湖、刘家峡等重点湖库保护治理。深化排污口排查与综合整治,建立健全入河排污口监管体系。全面完成黄河流域5607个排污口排查整治,基本完成全省17个重点河湖排污口排查整治。
我省还将加快推进兰州、金昌、天水、兰州新区国家“无废城市”建设。到2030年,我省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全面建成,危险废物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
持续整治群众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
为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我省将推进黄河流域兰州段、黑河流域张掖段水生态监测,开展地表水国控断面水生生物调查。加强重点水土流失区和荒漠化区监测网络建设。
《方案》强调,要持续整治群众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针对群众身边的噪声、油烟、建筑垃圾、生活垃圾、恶臭等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持续做好群众举报件办理工作。对长期难以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实行领导包案办理。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陈梦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