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致谢走红博士5年升博导 看兰大教授眼里的哪吒
甘肃
站内

毕业致谢走红博士5年升博导 看兰大教授眼里的哪吒

曾受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

媒体关注

“博士退学、4平米小屋,

一边打工、一边复习。”

“我从来不曾优秀过,也从来不曾放弃过”

这位因毕业致谢打动读者的博士

本着哪吒“我命由我不由天”的韧劲

毕业五年后,晋升为

兰州大学生态学院教授、博导

他是赵序茅

他长期与“禽兽”(禽类和兽类)为伍

科研的同时

进行科普和智库研究

在他眼里 相比哪吒更爱申公豹

为什么这么说呢

一起往下看吧!

哪吒应不应该收“土拨鼠”呢?

“三头六臂”是不是真的存在?

石矶娘娘为什么待在山里呢?

正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不同的人从这部电影中看到了不同的东西。

今天,我们从生态学角度出发,

看看兰大生态教授看哪吒的

第一视角是怎样的

01

神话中的三头六臂,现实中的基因突变

在神话故事里,“三头六臂”往往象征着强大的力量,电影中的哪吒就是这样一个拥有三头六臂、战斗力爆表的存在,连南极仙翁都不是他的对手。很多人可能以为,这种多头多臂的设定只是神话的虚构,可你知道吗?

现实世界中真的存在“三头六臂”的动物。

这些多头多臂的动物,是大自然“不小心”制造的突变产物,在科学上,这种现象被称为polycephaly,也就是多头畸形。对单个动物来说,这就像是一场不幸的意外,但从大自然的角度看,倒也创造出了一些奇特的视觉景观。

早在1929年,科学界就有关于双头动物解剖的论文发表。科学家们认为,双头或多头动物的增多,很大一部分是因为环境污染、辐射或是生态环境的改变等因素诱导动物基因发生突变而形成的。当然,就算没有外界干扰,DNA在复制过程中也可能会偶尔“开小差”,导致个别碱基发生缺失、增添或代换,从而改变遗传信息,形成基因突变。

动物在胚胎发育的时候也很关键。胚胎细胞在内外因素的作用下,可能会发生不正常的分离。如果胚胎细胞完全分开,会产生双胞胎或多胞胎。在囊胚期时,胚胎细胞初步分化,一些细胞将分化、发育为头部。如果在这个过程中细胞不完全分化,可能就会分离为两股并发育为多个头,这就形成了怪异的多头动物。这些多头动物每个头都有自己的大脑,都可以自主地控制共享的四肢。而且,多出来的那个头和主要的头通常会有一些区别,比如它往往会小一些,或者眼色暗一些,但总体看起来还是相像的。更神奇的是,有些双头动物的第二个头还可能生长在身体的一些不可思议的部位,比如可能会在长尾巴的地方长出一个头来。

大家肯定好奇,现实中这些双头或多头动物,是否真的像神话中描述的那样拥有神奇的力量呢?其实并没有,相反,他们可比正常动物难生存多了。在自然环境中,它们很难生存下去。因为它们智力通常更低,遇到危险时还容易做出错误的反应。想象一下,如果一个头看见了危险,而另外一个头没看见,动物的两个大脑就会在下一步如何反应的问题上产生分歧。再比如,有多个头的食肉类动物捕获了食物后,在哪个头吃都能引发“内部矛盾”,甚至出现几个头互相厮杀、试图吞掉对方的情况。

02

从收土拨鼠到捕食链的破坏

电影中,哪吒和敖丙一个来自魔丸,一个来自灵珠,他们的出生和发展都不受控制,这其实更像是自然规律充满了未知和变数。而以无量仙翁为代表的仙界,试图通过大规模组织捕妖队滥杀其他生灵,修炼仙丹,来壮大自身力量,遏制其他物种生存。这种行为,其实是对生物多样性破坏。

还记得哪吒参加仙家考试时收的那只土拨鼠吗?土拨鼠的学名是旱獭,属于松鼠科旱獭属,是一种大型啮齿类动物,体重通常在3-7千克。在影视剧中,旱獭常常被刻画得呆萌可爱。其实存在一定的危害,因为旱獭身上携带大量病毒,其中很多病毒可以引起人畜共患病,人类一旦感染,后果不堪设想。比如,旱獭身上携带的跳蚤是鼠疫病毒的重要传播媒介,历史上曾经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然而,对于人类来说,旱獭全身都是宝,人类历史上曾经一直猎取旱獭的皮毛、油、肉。近代以来,人类逐渐认识到旱獭携带病毒的危害,将检测旱獭作为疫情传播的重要手段,并严格禁止私自猎杀旱獭。

Q

那么,在现实中,旱獭该不该收呢?

A

其实,对自然界来说,旱獭食草,在高原打洞,是草原生态中的重要一环。它们是几十种猛禽和猛兽的食物,在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功能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如果旱獭过度繁殖,就会威胁草原生态环境。在正常的环境下,旱獭的种群增长会受到其天敌的控制,收不收由其天敌来定。要是像电影里的捕妖队那样把旱獭一网打尽,可能会造成生态失衡,所以旱獭可不能乱 “收”!

与收服土拨鼠相比,抓走申公豹的爹对自然生态系统产生的危害更大。申公豹的爹代表的是中大型食肉动物。食肉动物处于营养级的高级阶段,属于顶级掠食者,它们通过食物链的作用控制食草动物的种群数量,维持生态平衡。一旦顶级掠食者缺失,就容易引发生态失衡。比如,美国黄石国家公园当年为了保护麋鹿等动物,大规模猎杀公园里的狼。结果,狼的消失导致黄石公园内的麋鹿因失去天敌而数量剧增,进而啃食公园内的植被,最后因食物短缺,麋鹿种群也大规模下降。没办法,只能又把狼请回来。

陆生食肉哺乳动物,特别是大型动物,因其生态需求高、繁殖速度慢、与人类利益冲突而尤其濒危。食肉动物作为食物网的顶端和中游捕食者,通过营养级联和行为影响直接或间接地调节其他营养级的生物-,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存在可以促进或阻碍物种共存,控制生物入侵,改变疾病传播,调节气候变化的影响。食肉动物一旦缺失,会导致群落结构的营养退化、生物多样性下降,从而影响群落的稳定性,造成生态失衡。

目前,全球大型食肉动物的生存状况如同申公豹家族一样,岌岌可危。2014年,《科学》杂志上发表的《全球大型食肉动物的状态与生态效应》指出:31种大型食肉动物(体重超过15千克)中,77%的种群数量正在减少,66%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极危”“濒危”或“易危”。

Q

那么,这些大型食肉动物为何会陷入如此艰难的境地呢?

A

电影中,哪吒对石矶娘娘的收服给出了答案。石矶娘娘本尊是一座山,代表的是野生动物的栖息地。贪婪的无量仙翁不仅捕杀万千生灵,连它们的栖息地环境也一同破坏。在现实中也是这样,人类活动导致的栖息地破坏和破碎化,正给野生动物带来灭顶之灾。

电影中以无量仙翁为代表的仙界捕妖队对自然界万千生灵进行严重的打压和破坏,最终遭到了自然的反噬。当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就会引发一系列的生态灾难。哪吒、敖丙连同群妖和仙界的殊死搏斗,其实就是生态系统失衡后的“反击”。破坏生态系统必然会受到生态系统的惩罚,就算是仙界也不例外。

其实,无论是妖、魔还是仙,都是自然界物种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都需要遵从自然规律。一旦破坏自然,妄图一家独大,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是多样的,是动态平衡的。万千物种宛如大自然精心雕琢的拼图,每一物种皆是独一无二的珍贵拼块,承载着其独特而不可替代的生态使命,共同勾勒出这个星球上生机盎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

内容来源|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

文字丨赵序茅

图片丨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官方微博 央视网

(兰州大学官方公众号)

推荐0

甘肃名片

风直播

凰家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