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在兰高校负责人热议全市科技大会
——支撑服务兰州科技创新义不容辞、使命在肩!
在4月2日召开的全市科技大会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张晓强强调,要持续强化政策、投入、用地等要素保障,打造一流创新生态,汇聚加快建设科技强市的强大合力。连日来,讲话在在兰高校中持续引发热议,高校院士专家表示,要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成果转化,努力为支撑服务兰州科技创新作出新贡献。
中国工程院院士、兰州大学校长杨勇平
携手打造西部科技创新新高地 共同谱写新时代黄河明珠高质量发展璀璨华章
“兰州大学扎根成长于陇原沃土、金城兰州,发展进步离不开省市党委政府及兰州人民的鼎力支持与深厚关爱。”在全市科技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兰州大学校长杨勇平发言时表态,“兰州大学服务甘肃和兰州科创引领、产业升级、现代化建设义不容辞、使命在肩!”
杨勇平表示,兰州大学将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完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和拔尖人才培养,在高原上筑高峰、以特色创一流。同时,将以更大力度推动与中国科学院、农科院等在兰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推动科教融汇,联合将兰州打造成全国核技术、材料技术、资源环境技术、生物技术等领域的创新高地,以更大力度推动与中央在兰企业、省属国有企业、在兰民营企业的深度合作,推动产教融合,联合将兰州打造成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数字智能等新质生产力核心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建立政、产、学、研、用一体化融合创新的体制机制,打造全国重要的区域创新中心与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此外,还将不断健全“服务国家战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潜心基础理论研究”等多元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深化科研体制改革,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创造力;积极拓展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搭建高水平国际合作平台,促进中西部高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增强集群发展的辐射与增值效应。
“让我们携手打造西部科技创新新高地,共同谱写新时代黄河明珠高质量发展的璀璨华章!”
兰州理工大学副校长陈伟
聚焦兰州“6+X”先进制造业集群难点堵点,助力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参加全市科技大会,感受到了兰州市通过深入实施科教强市战略、人才强市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建设科技强市的信心决心。”兰州理工大学副校长陈伟说,特别是张晓强书记讲到“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一校一策’支持在兰高校高质量发展,做实人才‘引育服用’四篇文章,探索以科技创新需求为牵引的教育科技人才融合贯通,推动创新体系效能实现整体性提升”,引起共鸣。
兰州理工大学作为兰州市科技战线的一支重要力量,通过积极参与“四强行动”和“新型工业化”建设,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和人才链,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支撑兰州市“3+2”现代产业体系和“6+X”先进制造业集群高质量发展。今年,兰州理工大学已制定了“关于服务我省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将继续加强与兰内龙头企业、链上企业的合作,精准对接技术难题,深挖科技创新潜力,协同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及应用场景建设。将依托现有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聚焦兰州市在装备制造、新材料、智能制造和新能源等“6+X”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中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难题,持续推进有组织科研,解决“卡脖子”技术,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兰州理工大学将依托“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和“国家级高新技术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全面推进兰州理工大学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试点工程,打造全国重要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和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打造“科技创新-概念验证-中试孵化-产业落地”全链条服务体系。高效推动“政、产、学、研、用、金”6种要素进大学科技园,构建金融、服务、配套、知识产权、法务多种生态。鼓励支持兰内企业到大学科技园建立校企深度融合联合研发中心,推动更多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促进企业与高校之间的技术对接与产业化合作,加快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的步伐。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何燕
(兰州晚报)
相关新闻
兰州日报:科技引领高质量发展 创新赋能擘画新篇章
——我市科技工作者热议全市科技大会
4月2日,兰州市召开全市科技大会。会议提出科创平台构建、关键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等内容,为打造区域科技创新高地指明方向。会后,记者走访我市相关单位,受访的多位科技工作者表示,将以大会精神为指引,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为兰州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兰州市技术市场服务中心主任高新全:
以目标牵引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飞跃
兰州市技术市场服务中心主任高新全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大会为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提供了明确指引。“我们将以全市科技大会精神为方向,落实好科技成果转化突破年行动方案。”高新全介绍,今年中心计划完成技术合同登记额超135亿元,建设50家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基地和技术转移机构,同时培养技术经理人累计超过900人。他表示,中心将通过“三个聚焦”——目标牵引、人才支撑、生态构建,推动科技成果从创新链延伸至产业链,从校院走向企业,从样品变为产品,实现质的飞跃。“我们要让技术经理人成为供需对接的桥梁,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落地生根。”高新全信心满满地说。
兰州工业研究院办公室主任吴国峰:
服务创新主体,助力产业振兴
“全市科技大会的召开,是我们科技工作者的一件大事。”兰州工业研究院办公室主任、高级工程师吴国峰难掩激动。他表示,大会提出的“3+2”现代产业体系和“6+X”先进制造业集群目标,与研究院职责高度契合。“我们将认真贯彻会议精神,深入开展应用研究,全力服务创新主体,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吴国峰说,作为一名高级工程师,他将立足岗位,为产业振兴和科技强市建设贡献力量。
兰州市科技情报研究所战略研究室主任皇甫浩静:
以情报研究赋能科技强市决策
兰州市科技情报研究所战略研究室主任皇甫浩静对大会提出的“创新链-产业链”融合部署感触颇深。“这次会议让我深刻体会到科技情报在支撑决策、赋能产业中的重要作用。”她告诉记者,研究所将紧扣“打造区域科技创新高地”的目标,聚焦科技前沿,围绕科技创新战略、产业需求、前沿技术预测等开展深入研究。“我们希望通过高质量的情报分析,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把大会精神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皇甫浩静表示,未来将以更强的责任感投身工作,为科技强市建设添砖加瓦。
市科技局社发科科长杨梅:
从实验室到生产线,我们要跑出加速度
市科技局社发科科长杨梅难掩振奋之情:“大会让我深受鼓舞,备受启发,为我们明确了奋斗目标,指明了方向。”她表示,接下来将深入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百千万”行动,围绕生物医药、生态环保等领域,推动创新主体培育和科技服务业企业倍增。科技局将认真开展“跑院进所”活动,提升科创平台能级,引育创新人才团队,让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据介绍,2025年,市科技局将锚定打造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目标,纵深推进1139工作部署,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焕新,培育新质生产力,构建“政产学研金介用”高效协同创新体系。
力争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50家以上、省级科技创新企业18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1500家以上,打造创新孵化载体等50家以上,发布企业技术需求1500个以上、挂牌成果350个以上,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35亿元以上。同时,深化与科研“新四军”合作,增强兰白两区创新极核功能,推进医用同位素药物研发平台等重大科教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揭榜挂帅”制度,高质量组织市级重大科技项目,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