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重塑动力机制 高效驱动兰州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兰州理工大学经管学院教授 惠树鹏
兰州新区成立至今,坚持产业立区,制造业先后经历了嵌入式布局、制造业体系初成,到今天制造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历程演变,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绿色化工、新材料、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为支撑的现代工业体系。制造业演变同时伴随着“外力——外力为主内生动力为辅”的动力机制演变过程。可以清晰地洞见,制造业演变的不同时期,都有相应的动力体系相匹配。在全球产业链重塑、区域竞争加剧以及国内经济结构调整、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兰州新区必须重塑动力机制,高效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一、外力是兰州新区制造业发展的初始动力
兰州新区获批时即定位为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在起点较低、底子较薄、远离主城区等制约因素较多的情况下,兰州新区早期的产业发展模式主要是承接嵌入,即兰州市产业出城入园转入和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客观上完全属于外力驱动下嵌入式产业布局。这一时期产业处于离散状态或孤岛状态,主要特征是国家、省、市各级的规划引领、政策奠基。
二、外力为主内力为辅是兰州新区制造业体系形成的关键动力
经过“十三五”“十四五”10年的发展,兰州新区已发展形成了以绿色化工、新材料、装备制造和生物医药为主导的现代制造业体系,集群效应初步显现。产业规模不断壮大,2024年工业增加值达到156亿元、增速34.8%,占GDP比重保持在30%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5.5%,连续36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数据信息等新兴产业占比高达50%。“三化”改造成效显著,累计实施“三化”改造项目185个,完成投资超过300亿元,带动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5%。从发展数据看,新区制造业发展总体态势良好,带动整体经济高速发展,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体现了较高的发展潜力和动力。这一时期制造业发展的动力主要来源于各级政府政策支持和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产业得到了充分的整合,产业集群效应、创新驱动效应等内生动力初步形成。创新驱动方面,2024年兰州新区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75%,财政科技支出占比连续5年保持在3%以上,综合科技创新指数达到100%,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增长40%,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8.67件。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6户,有研发活动规上企业比重达到48%,高技术产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2%,技术合同成交额10.5亿元,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2%,入选第二批“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兰州新区对兰白试验区以及全省科技创新“增长极”作用显著增强。链群效应方面,累计引进落地产业项目897个、总投资4511亿元,形成绿色化工、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商贸物流、数据信息、现代农业等优势产业集群。
这一时期,在内外力合力作用下,兰州新区制造业体系初步形成,但与发达地区新区相比,与兰州新区未来发展的需求相比,内生动力依然弱小,具体表现为产业相对分散,产业链条不完整、创新能力不足、品牌影响力有限,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有限、区域一体化发展水平不高。更为关键的是,出城入园已经基本完成,招商引资竞争日趋激烈,依靠外力的规模扩张之路很难延续,原有的高速增长难以为继,内生动力增长缓慢,难以弥补外力驱动衰落的空间。
三、内外力兼修是兰州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持续动力
“十五五”时期,高质量发展是主题,新质生产力是主线,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审视兰州新区制造业发展的现状,对标国家发展需求,兰州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应分类指导,整体提升:一是推动主导产业大跃升,即着力推动绿色化工、新材料、装备制造和生物医药四大主导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二是推动重点产业高增长,即着力推动数据信息、特色农产品加工、资源回收利用等重点产业高速增长,形成规模;三是推动未来产业快突破,即聚焦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能源、未来材料、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六大方向,坚持客观可能与基础可塑相结合,加快在氢能、同位素医药、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领域快速突破。构建特色鲜明、梯度有序、动态优化的现代制造业体系,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
上述三个推动,从动力的质量看,应是新质生产力,从动力的方向看,应该是内外兼修形成的合力。在发展基础弱、底子薄、市场化水平低、发展环境不优的兰州新区,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外力仍然是主要的驱动力量,依靠市场机制牵引形成的内生力量驱动显然是不够的,而突出政府看得见的手的作用,抢抓多重叠加机遇,引入外力,有利于打破工业发展的路径依赖和低端锁定。一方面抢抓新一轮产业转移机遇,更加积极主动承接产业转移,持续深入实施“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放大承接产业转移新优势、拓展承接产业转移新空间、做优承接产业转移新环境,聚力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新高地。另一方面抢抓建设国家战略腹地和关键产业备份的机遇,争取国防科工、战略性原材料、信息与通信技术、网络安全等关键领域在兰州新区布局,争取发达地区的央企在兰布局分支机构,建设国家战略腹地和关键产业备份的重要承载区和拓展区。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看,内生动力是关键动力,要加快创新驱动和链群建设,培育产业内生动力。创新驱动方面,要立足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现状,加强创新资源统筹和力量组织,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增强面向产业的高质量科技供给,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构建高水平创新和服务平台,引导科技创新成果向产业和产业链汇聚,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链群建设方面,围绕兰州新区集中建设打造的九条产业链,优化升级链主链长制,聚焦链条发展有比较优势和潜在优势的绿色化工、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行业领域,集中资源在精细化工、现代中药、锂电池、农产品加工等行业率先突破,从产业链关键环节、现代化水平、生态体系、协同融合等方面同时发力,提升产业链竞争力,打造区域优势产业链。抢抓国家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机遇,立足兰州新区产业基础,考虑国家对甘肃重要的能源与原材料基地的定位,在绿色化工、装备制造等领域,主动对接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和京津冀等优势产业链,积极融入全国、全球优势产业链。
(兰州新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