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科技赋能 文化添彩
——兰州中川国际机场T3航站楼启用首日见闻
文艺工作者为旅客表演舞蹈 兰州新区报记者 李怡青 摄
T3航站楼宽敞明亮,指引标识清晰。
旅客办理值机手续
旅客刷脸就能畅行安检 本组图片均由兰州新区报记者 罗晋业 摄
兰州新区报记者 李怡青
3月20日零时,兰州中川国际机场T3航站楼正式启用。这座现代化的航站楼以智能化、人性化的服务设施迎接八方来客。记者在投运首日实地探访,带您全面感受T3航站楼的独特魅力。
智能化出行有速度更有温度
早春三月,T3航站楼外接送旅客的车辆川流不息。
漫步在出发大厅,阳光从顶端的天窗倾泻而入,光影纵横交错,整座机场明亮通透,恢宏大气。
这座占地40万平方米的航站楼,拥有45米的挑高空间,12座巨型荷花柱傲然挺立,22个流线型天窗独具匠心。每一处细节都精妙诠释着“丝路绿洲,飞天黄河”的设计理念,巧妙地将甘肃地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与现代设计完美融合,实现了功能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
大厅内,设有126台值机柜台和90台自助值机设备,旅客可根据需求自由选择,快速完成登机手续。记者留意到,每座值机岛除了有传统的人工柜台,还引入了地平式无感自助值机托运一体化设备,旅客只需轻轻一推,就能将托运行李无障碍送入传送带,操作便捷高效。
问询旁台,椭圆身形的机器人“小兰”格外引人注目,成为大厅内的新宠,吸引着往来旅客的目光。“这个机器人太智能了,我的航班信息就是她给我查的。”打算前往南京的刘女士感慨道。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智能问询机器人“小兰”在候机隔离区还能召唤一个“小帮手”——指引机器人,无论是登机口、行李提取、值机、商户还是卫生间的位置信息,都能一查便知,轻松找到目的地,为出行提供极大便利。
此外,安检环节也是“黑科技”云集。安检区域共设有63条安检通道,配备毫米波人体成像安检仪,旅客只需站成“大”字形接受一次检查,人工安检环节更加有针对性,安检效率大大提高。
GTC综合交通中心位于T3航站楼正前方,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拥有2.57万平方米的花园式绿化景观。在周围绿化带的映衬下,综合交通中心呈现出我国传统饰物“如意”“祥云”的造型,别具匠心,韵味十足踏入换乘大厅,一块高达30米的透明光电屏幕格外引人注目,巨幅屏幕上清澈的瀑布仿佛自天际倾泻,壮观如银河。
作为交通强国建设试点项目,综合交通中心成为集公路、铁路、航空、城市轨道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设计中巧妙地将绿色景观、换乘大厅、商业区域、长途车站、公共换乘走廊、智慧停车库等多重功能区域融为一体。同时,该中心与兰州至兰州中川国际机场城际铁路、兰张高速铁路、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环线铁路等多条交通线路紧密衔接,实现了“下了高铁乘飞机”“下了飞机坐高铁”的“空铁陆”零换乘。
值得一提的是,无托运行李的旅客,可直接从T3航站楼专属通道进入高铁站,无须二次安检,享受一站式智慧出行的极致便利,这在国内尚属首次。
流动文化“展厅”让万千旅客沉醉
一次航班出行,一场文化邂逅。
值机柜台的飞天纹饰,候机厅的敦煌色彩,非遗长廊的彩陶装饰,飘逸的光带和流线型天窗……航站楼内古典韵味与现代气息交融,让机场成为“流动的文化展厅”。
20日上午9时40分,出发大厅里热闹非凡。伴随着袅袅余音,舞者们舞姿翩翩,带来一场精彩绝伦的表演。中国经典舞剧《丝路花雨》中的片段《金光千佛》率先登场,舞者们以灵动的身姿,将敦煌文化里的神秘与庄重演绎得淋漓尽致。随后,男女群舞《雪域欢歌》热闹上演,舞者们踏歌而舞,用欢快节奏和极具民族风情的舞步,展现独特的地域特色。整个演出巧妙融合敦煌、飞天等元素,为T3航站楼注入了浓浓的文化气息,往来旅客纷纷驻足。
来自银川的王女士难掩激动,不禁感叹:“本来想去莫高窟领略古韵,没想到先在机场感受到了千年前的丝路心跳。”
当阳光透过天窗倾泻而下,旅客仿佛穿越时空,在行走中体验了一场“如意甘肃”的文化之旅,每一步都仿佛踩在母亲河的脉搏上。
现代化的机场,不仅是承载交通功能的基础设施,更是一座城市向外展示自身魅力的文化窗口与亮丽名片。
置身于此,旅客既能品尝到正宗地道、鲜香四溢的兰州牛肉面,大快朵颐间感受舌尖上的甘肃风味;又能在甘肃博物馆文创店内欣赏琳琅满目的精美文创产品,将甘肃独特的历史文化带回家。“机场+品牌”“机场+美食”“机场+非遗”等创新融合的多元业态齐聚T3航站楼,不仅放缓了旅客的行程节奏,更使得每一次出行都值得品味。
T3航站楼,正以智能化、便捷化、人文化的服务,精心为每位旅客打造愉悦的出行体验。科技与文化的完美融合,使其成为兰州展示魅力、活力的新名片。
(兰州新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