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两会关注】农业增效益 农村增活力 农民增收入——代表委员热议乡村全面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定西市渭源县田家河乡元古堆村党总支书记董建新查看种苗长势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石丹丹 张富贵 吴东泽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因地制宜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做好“土特产”文章,发展林下经济,促进乡村特色产业延链增效、联农带农,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特色农业产业兴旺,农民生活才能富足。”全国人大代表、定西市渭源县田家河乡元古堆村党总支书记董建新对此深有感触。
董建新所在的定西市,是全国道地、优势地产中药材主产区之一。2024年,全市种植中药材233.9万亩,中药材静态仓储能力超过130万吨。董建新在走访调研中发现,近年来,中药材市场价格波动较大,甚至曾出现收入与投入倒挂现象,影响药农稳定增收,不利于中药生产企业健康发展。
对此,董建新建议将中药材纳入国家战略储备物资名单,建立中药材储备制度,设立储备中药材目录和专项风险基金,形成“政府-企业”联动的中药材储备模式,通过中药材战略储备进行“丰储欠补”,平衡市场供需矛盾,助力群众增收致富。
全国人大代表、武威市古浪县大靖镇三台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李光霞介绍,近年来,三台村抢抓用好中央和省市县各项产业扶持政策,带领群众大力发展肉羊养殖、蔬菜种植等产业,种植经济作物,引进织毯厂、服饰加工厂,吸纳本村妇女就地就近就业,乡亲们的“钱袋子”更鼓了。
“今后,我将持续带领乡亲勤劳致富,做大做强家门口的产业。一方面,持续扩大肉羊养殖规模,发展节水高效农业,加强技能培训与就业服务,促进群众多渠道稳定增收。另一方面,通过入股分红、居间服务等方式,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力争全年收入达到50万元以上,让村里干事有资金、有保障。”李光霞说。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首要任务。2024年,甘肃省实现粮食播种面积、单产、总产“三增长”,粮食总产量1296.11万吨,在连续5年稳定在1200万吨以上的基础上再创新高,建成高标准农田284万亩,完成盐碱地治理6.3万亩,牢牢守住“三农”基本盘。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能力。住甘全国政协委员、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柴守玺建议,从增产、扩源、减损等多方面综合发力,树立“大食物观”的理念,推动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五良”融合发展,构建稳定的农产品供应体系,带动农民长期稳定增收。同时要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引进适合在我省丘陵山地使用的中小型多用途农用机械,强化耕地保护,培育耐盐碱作物,做好技术的转化推广工作,促进我省农业增产增收。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工程,健全与人口变化相适应的资源统筹调配机制。在住甘全国政协委员、临夏州积石山县前庄小学副校长马晓丽看来,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应有之义。
“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过程中,教育具有先导性、基础性作用。”马晓丽表示,近年来,国家对乡村教育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促使我国乡村教育有了质的提升,但在推动乡村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马晓丽建议,优化城乡教育资源统筹配置,推进集团化办学与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深化数字化赋能乡村教育,实现优质校与乡村薄弱校的课程共建、师资共享,让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更多乡村学子。
马晓丽在走访调研中发现,在农村地区,优质的农业劳动者、经营管理者以及公共服务者等各类乡村实用型人才的储备仍然不足,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依然存在短板。她建议,应从加强本土人才培养、引导城市人才下乡服务、全面提升农民综合素质等方面引进培育壮大人才队伍,为乡村带来更多新理念、新技术和新经验,让乡村发展动力更足。
(新甘肃)
相关新闻
甘肃日报:【两会声音】白晓艳代表:搭平台建基地 推动种业高质量发展
白晓艳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孟捷
“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和现代化灌区建设”“保护种粮农民和粮食主产区积极性”,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着力抓好“三农”工作,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安排部署,让全国人大代表、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白晓艳倍感振奋。
白晓艳从事农业工作已有28年,她扎根土地、与农牧民为伴,足迹遍布肃南县各个农牧村。在她看来,人大代表一定要沉下去调研,“脚下多沾泥土,建议才更有力量”。
于是,制订今年春耕种植计划前,她深入村庄、走访农户,了解大家在土地改良、种植结构调整等方面的需求;推广新品种时,她在试验田里带头种植新品种,示范给大家看……
扎实的调研和实践,让白晓艳有了更深的思考。张掖市是全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在保障国家粮食和种业安全方面地位突出。由于张掖市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面积大,还存在部分基地水肥一体化设施未配套、灌溉渠系不完善、智慧农业技术推广缓慢等问题。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白晓艳建议加大对张掖市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建设资金支持,通过对甘州、临泽、高台三县区的玉米制种田进行改造等措施,提升玉米制种基地基础设施和物质装备水平;新建和改造集生产标准化、全程机械化、水肥一体化等于一体的高标准玉米制种核心示范基地,夯实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基础。
白晓艳自2023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提交的现代农业发展、水利基础设施等方面的30余条建议,一一得到相关部门的回复和办理。“‘代表’不仅是一个身份,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将积极履行代表职责,持续推动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白晓艳说。(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石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