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金川区林草局正式将120亩经济林管护权移交至双湾镇陈家沟村委会,自此,金川区高效节水灌溉补短板项目——陈家沟村防护林更新改造工程将全面转入“效益产出期”。这片以红梅杏、李广杏、香白杏为主的经济林在2025年预计挂果,一条“生态+产业+旅游”的绿色发展链正加速形成。
据了解,位于双湾中学北侧的防护林带曾栽种白杨树等生态树种,但因干旱缺水、管护成本高,树木枯死率一度超过60%,成为当地生态治理的“痛点”。2023年初,区林草局抢抓项目机遇,争取专项资金385万元,启动“枯林重生”计划。通过清理4556株枯死树木,在120亩土地上改种红梅杏、李广杏等抗旱经济林树种4669株,同步配套节水灌溉设施,构建起“以水定林、以林兴业”的新模式。
双湾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主任潘亮介绍道:“这片地是陈家沟村三组的退耕还林地,林地改种为经济林后,不仅极大改善了周边的人居环境,还为发展采摘农业创造了有利条件,有望带动乡村旅游蓬勃发展,为村民增收开辟新路径。”
在当日的管护权移交现场,区林草局的技术人员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在地头开设“田间课堂”,手把手向村民传授经济林养护技巧。“剪枝时要保留3至5个主枝,这样能保证树木的通风透光与养分均衡;病虫害防治务必抓住萌芽前的关键期,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十余名村民围成一圈,举着手机记录操作细节,为后续的精心管护做好充足准备。
区林草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项目实施过程中,金川区创新‘建设+管护’一体化机制,施工单位负责1年养护期,确保苗木成活率达95%以上。移交后由镇村组建专业管护队,依托新建的节水灌溉设施实施精准养护。
随着经济林即将进入挂果期,陈家沟村正积极谋划,准备进一步延长这条绿色产业链。一方面,通过售卖新鲜水果、发展果脯加工等方式,切实增加当地村民的收入;另一方面,充分挖掘采摘农业的潜力,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乡村生活的独特魅力。进而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让这片曾经荒芜的“枯林”,真正蜕变成为村民们取之不尽的“绿色银行”。
记者:孙燕燕 张连鹏
(金川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