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履职故事】韩琳代表:让医疗更有温度,让服务更有内涵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睿君
“人大代表不仅要提建议,更要推动建议落实见效,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谈起履职感受,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兰州大学护理学院院长韩琳这样说。
甘肃省人民医院内,韩琳(右二)指导护理人员开展工作。图片均由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睿君 摄
履职两年来,韩琳步履不停、笃行不怠,走遍了全省14个市州。她听民声、察民情,用一份份意见建议传递民声,让医疗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温度可感可触。
去年全国两会期间,韩琳提交了“推进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建议。令她欣喜的是,这份建议被写入有关文件。
“这不仅是对我过去履职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我的鞭策和鼓励。”得知建议被国家相关部委反馈和办理,韩琳又有了新打算:将抽出更多时间和精力,把目光聚焦于县、乡、村一级,了解基层群众在看病就医过程中所遇的烦心事和难心事。
韩琳(右二)带领医护人员询问患者恢复情况
过去一年,韩琳带领团队先后奔赴甘南、临夏、天水等地的县、乡、村级医疗机构,开展医疗帮扶、业务指导、带教培训等工作,并重点针对基层医疗服务,特别是护理事业发展面临的难题进行调研。不仅如此,她还前往陕西、河南、内蒙古等地考察学习,与我省基层医疗卫生行业现状进行对比,形成了数据翔实、内容丰富的调研报告。
韩琳认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长,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水平亟待提升。为此,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韩琳计划提交关于加强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方面的建议。春节假期一结束,她就忙着继续查阅资料、修改完善,真正把接地气、最鲜活的基层声音写进代表建议。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韩琳相信,只要用心贴近群众,了解更多民生所盼,就能把人民群众更多关于美好生活的愿景变为现实,让医疗更有温度,让服务更有内涵。
【记者手记】紧盯“关键小事” 增进民生福祉
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难题、让基层群众在家门口更有“医”靠,是韩琳心之所系。从河西走廊到陇中大地,再到陇上江南,年复一年,她用脚步丈量乡土,眼里心里总装着群众身边的那些“关键小事”。
正如韩琳所说:“家家户户都有老人,老年人幸福不幸福事关民生福祉。为老年人安享晚年撑起幸福伞,不仅是家庭的责任,也是社会的责任。”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这些年,我省更是加力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新挑战。
破解养老难题,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需要以高素质护理团队为支撑。作为我省护理学科带头人,2024年以来,韩琳更加注重不断壮大基层养老护理员队伍,提升基层养老护理员专业水平,以此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2025年全国两会即将召开,韩琳将带着责任和使命,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反映群众心声、积极建言献策。
(新甘肃)
相关新闻
甘肃网络广播电视台:甘肃新闻丨(履职一年间)全国人大代表马秀英:怀揣医者仁心 全心全意履职
过去的一年,在甘全国人大代表紧扣党和国家中心任务,为推进甘肃经济社会发展,书写新时代的履职答卷。全国两会临近,全国人大代表、积石山县人民医院副院长马秀英,正在积极调研梳理资料,努力当好人民群众的“代言人”。
作为一名医护人员,马秀英心系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在去年全国两会上,她提出的“关于加强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县域医院医疗救治能力”的建议,得到了国家卫建委的积极回应。
过去一年,马秀英深入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倾听他们对医疗保障的期望。
家乡的发展牵动着马秀英的心。一年来,积石山县6.2级地震灾后重建交出了一份高速度、高质量的答卷。今年的全国两会,马秀英将围绕积石山县医疗服务能力建言献策。
人大代表是一座桥,一头连着党和政府,一头连着万千群众。马秀英扎根基层,倾听民声,全心全意履职尽责,为基层医疗奔走发声,以实际行动践行使命,彰显着人大代表的赤诚初心。
甘肃台报道
记者:车国柱
临夏州融媒 苟裕光 尤苗苗 徐克荣
甘肃新闻丨(履职一年间)全国人大代表马银萍:扎根基层察民情 履职为民践初心
过去一年,全国人大代表、镇原县临泾镇席沟圈村党总支书记马银萍扎根基层,用实际行动践行人大代表的使命与担当。
刚刚立春,大地还覆盖着积雪。马银萍便带领村组干部,深入千亩新品种玉米套种大豆种植示范点,提前谋划今年的产业布局。这两年,席沟圈村把种养殖产业作为助农增收和衔接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产业发展平稳有序推进,依托高原妈妈等企业兴办就业工厂,实现群众就近就业和增收。
全国两会临近,马银萍穿梭于农户家中、奔走在田间地头了解生活、农业生产中的实际困难与需求;走进机关单位、项目建设现场,与相关部门负责人交流探讨政策落实情况,了解项目建设进度以及遇到的困难。
(记者手记)我国共有5级人大代表277.5万名,他们熟悉和了解基层实际情况、群众所思所想,充分体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显著优势。马银萍作为其中一员,密切联系群众,尽心履职尽责,不断发挥着人大代表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积极作用。
甘肃台报道。
记者:孙亮
庆阳融媒 李亚绒 镇原融媒 曹佳佳 杜毅
每日甘肃网:【履职故事】梁倩娟:电商新农人助力乡村蝶变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王梓懿
2月7日,梁倩娟在朋友圈写下这样一段话:“把万水千山的距离,化作网络中的近在咫尺。”配图是正在带货的直播间。
两句简单的话语,饱含着她多年在电商领域拼搏和全国两会履职的深切感悟。
梁倩娟,这位来自甘肃陇南的全国人大代表,身兼数职。她既是陇南市徽县水阳镇石滩村妇联主席,也是陇上庄园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从农村电商领域起步,凭借一根网线、一台电脑,梁倩娟逐步成长为直播带货达人。她将家乡的橄榄油、核桃、土蜂蜜等特色农产品,通过网络输送到全国各地。
电商事业的蓬勃发展,让梁倩娟深刻认识到网络的强大力量,也使她更加关注民生与发展。
2023年全国两会上,她提出加大丘陵山区农机研发推广以及补贴力度的建议。彼时,徽县七成耕地为梯田,适合梯田作业的小型农机不仅种类稀缺,价格也相对昂贵,农业生产大多依赖传统人工劳作,效率低、成本高。梁倩娟在走访调研中,切实了解到乡亲们的实际困难,于是积极建言。几个月后,农业农村部给出答复,明确表示将加大对这类装备的研制推广和补贴力度。甘肃省也迅速响应,加大了相关补贴投入。2023年,徽县新增各类农机560多台,综合机械化水平提升至61%,乡亲们的耕种难题得到有效解决。
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就业问题成为梁倩娟关注的重点。面对青年群体的就业压力,她带来了一份关于借助短视频直播生态促进规模化就业的建议。在她看来,短视频和直播平台的飞速发展,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不仅推动了传统产业升级,还创造了大量全新的就业机会。她建议,推动数字经济新业态快速发展,鼓励短视频和直播生态吸纳规模化就业;针对青年人和大学毕业生,出台基于短视频和直播创业就业的扶持政策;研究并出台支持直播电商发展的产业政策;进一步推动公共就业创业服务数字化转型,大力发展“直播带岗”等新型招聘模式。
2025年全国两会即将拉开帷幕,梁倩娟正奔波在调研的途中:深入乡村、走进企业,认真倾听百姓心声,广泛收集各方意见……她清楚地知道,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肩负着人民的殷切期望与厚重嘱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