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为解放军当向导奋勇杀敌 听陇原红色文物热血故事
甘肃
站内

农民为解放军当向导奋勇杀敌 听陇原红色文物热血故事

原标题:【历史的回响·有声海报特辑】八路军纪律有多严明?聆听这8件红色文物背后的革命故事

记忆从未褪色,历史仍有回响。

陈列在博物馆里一件件珍贵的红色文物,承载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顽强斗争的峥嵘历史,见证了无数革命先烈的赤胆忠心和奋斗牺牲,是我们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宝贵精神财富。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8月6日,新甘肃客户端特别策划推出【历史的回响·有声海报特辑】第2期,带领读者一起走进全省各地的博物馆,走近那些具有代表性的红色文物,品读背后的革命故事,在深刻感悟初心使命中凝聚起奋发前进的精神力量。

被珍藏在枕套内的红军党员登记表

在甘肃省白银市会宁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内,存有一张党员登记表,记录的是一位名叫李道存的红军战士的个人情况。

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时,这张党员登记表被遗失在周大勇家。红军撤离会宁后,周大勇的母亲整理家务时捡到了这张登记表,将它剪成枕头样式珍藏在枕套内。1996年,纪念红军会宁会师60周年时,周大勇将这张党员登记表捐赠给会宁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2000年8月,其被国家文物局鉴定为一级革命文物。阅读详情>>

一张写在桦树皮上的八路军借物归还单

此文物是八路军385旅借物归还单。内容为:归物单 民国二十七年十月二十七日385旅归回羊毛粮袋、压面床子、马鞍子两个,槐木驮架共肆个。二级文物,现收藏于陕甘宁边区陇东分区纪念馆阅读详情>>

“人民功臣”胡兴国收藏的勋章及信件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九兵团六十五军政治部写的信及西北军政委员会授予胡兴国“人民功臣”称号的两枚勋章,兰州战役纪念馆馆藏。这组珍贵的革命文物为我们讲述了一位普通农民青年为人民解放军当向导,引导人民解放军攻占国民党马步芳部重要阵地古城岭的战斗故事。阅读详情>>

一份珍贵的红色文献——《红军须知》

甘肃省博物馆藏《红军须知》宣传文书,薄桑皮纸质。第4页左边缝处印有“红军须知”和“第三册”字样,部分页的边缘处绘一艘航行的船。文书后署“红二十五军印”和“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翻印”等字样,时间为1935年9月20日。

文书中的内容主要为:“红军中为什么要政治委员?”“政治委员的职责与工作”“政治部是什么?”“苏维埃是什么?”“红军的宗旨是什么?”“红军的纪律有几条?”“红军经常做些什么工作?”“怎样才能是好的革命战士?”等。阅读详情>>

革命战士任来保和他所获得的一枚枚奖章

任来保,1922年出生于天水市秦州区藉口镇的一户贫寒家庭。1936年,14岁的任来保加入红军,由红四方面军31军771团3营的一名战士逐步成长为368旅部的通讯员,从此开启了军旅生涯。

2021年,99岁的任来保在天水市逝世。弥留之际,他叮嘱子女将自己所获奖章以及离休后所获的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章和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全部捐献给了两当兵变纪念馆阅读详情>>

红西路军将士携带在身的六大党章

甘肃省博物馆馆藏的丰富红色文物中,中国共产党六大党章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珍品。

遗留在甘肃大地上的这本党章,它清楚地显示:1936年底到1937年初,红西路军在河西走廊浴血奋战,1万多名红军将士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董振堂、杨克明、陈海松等军级干部13人、师级干部51人、团级干部94人都牺牲在河西走廊。

在如此悲壮的征程中,这本翻印的六大党章仍被红西路军将士携带在身,体现了共产党员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对党的事业的忠诚,静静地诉说着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里,党的组织工作在军队中的地位和作用。阅读详情>>

红西路军军长孙玉清留下的字条

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收到这样一封信,是当时居住在乌鲁木齐市90岁高龄的刘镇海先生写的:“现寄上文物一件,是红西路军孙玉清军长路过我家乡(时靖远剪台子,今白银市武川乡一带)时写的一张字条,在我家乡和我家珍藏了60多年……”

随信捐赠一张文物字条,大约8公分见方,53字,内容为:“剪台子、杜山梁父老兄弟:本军此次誓师北上抗日,沿途经过纪律严明,但顺利北上,望我父母帮助军需,敢(感)谢之极,千万勿悮!军长孙。”阅读详情>>

image.png

革命先辈谢觉哉的牛皮“百宝箱”

谢觉哉的皮箱,牛皮质地,棕色,长方形,外有弧形提手,箱体及箱盖四边均有裂缝,局部有破损,现由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收藏,为国家一级革命文物。这只小小的皮箱看上去毫不起眼,甚至显得有些破旧,却承载了革命先辈谢觉哉的人生历程和革命故事。阅读详情>>

红色文物

不仅是物质的遗存

更是精神的传承

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继续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砥砺前行

(新甘肃)

推荐1

甘肃名片

风直播

凰家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