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标题:擦亮生态底色 打造绿色矿山——二矿区绿色矿山建设纪实
“矿在绿中、路在林中、花在丛中、人在画中”是二矿区给人的第一印象。这幅人与自然和谐美好的画面,是二矿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打造绿色矿山的真实写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二矿区坚持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切实增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积极推进“三废”治理项目实施,巩固和提升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成效,助推矿山绿色高质量发展。
变理念 发展以生态为先
建矿初期,矿山环境保护意识较弱,毛石作为回采过程中的“固废”,不可回避、不可避免、不可分割地长期排放,并且堆放不规范,久而久之,毛石堆场出现自然灾害隐患,2019年被列为中央和省环保督察整改项目。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成为制约二矿区快速发展的“关键病灶”。
“黑色宝藏”如何实现绿色开采?生产“固废”如何安置?绿色发展之路何处探寻?这些难题成了二矿区奔赴新征程路上的“必答题”。
抓住题干,便是抓住了解题的题眼。二矿区秉持绿色、低碳、创新、循环理念,坚定地将生态修复治理挺在矿山高质量发展的中心位置,坚持在高效回采的同时,保护矿山地质生态环境,严格执行“边开采、边治理”,确保生态恢复治理工程“不赊账、不欠账”。
二矿区目前共有五个废石堆场,累计65.89万平方米。为了彻底根治“固废”,改变矿区面貌,二矿区成立专项治理小组,积极推进“固废”治理工作。2021年委托兰州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进行安全设施设计,并通过专家组评审,结合金川集团矿山废石渣堆整治和土地复垦方案,按照设计付诸实施,针对“固废”堆积的山体进行分层治理,在顶部进行表层夯实、土地平整、绿植覆盖,山体中部边坡以分层覆土、播撒草种的方式恢复生态,在底部采取修建浆砌石挡墙、坡体修建排水渠、坡面覆盖灌木、乔木等措施,彻底消除废石堆场带来的安全隐患。2023年10月份,通过金昌市生态环境局的验收评价,完成中央和甘肃省生态环保督察问题的整改落实,全部销号。
作为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二矿区坚决贯彻落实生态环保建设部署要求,全面建设“含绿量”更足的生态环保矿山,精雕细琢矿山“绿色家园”,累计绿化面积近5万平方米,种植各类景观植物20万株。石头堆“穿绿衣”,不仅达到了美观的效果,还消除了废石堆场安全隐患和安全环保风险,起到了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极大改善了周边生态。矿山不再是“灰头土脸”的模样,春有绿、夏有花、秋有果、冬有景。
二矿区正在经历从“荒山”到“绿海”的嬗变。

零排放 效益以环境为本
发展不能停滞,生态治理更容不得松懈。为了彻底消除毛石对环境带来的危害,二矿区积极探索井下废石充填技术,实现井下废石“零排放”,让矿山在发展过程中只见“乌金”,不见“固废”的梦想成为现实。
金川矿山年充填量高达390万立方米,是我国最大下向分层胶结充填的金属矿山。随着现代化矿山逐步向环保、规模和智慧化方向发展,金川集团面临着尾矿库库容限制、棒磨砂资源匮乏、废石堆存压力大等问题。为响应国家绿色矿山建设要求,切实推进矿山绿色发展,提升矿山固废资源综合利用水平,降低矿山充填成本,实现矿山绿色循环高效可持续发展,全尾砂废石膏体充填系统的研究应用应运而生。
全尾砂废石膏体充填系统每年可利用废石196.6万吨、尾砂131.2万吨,远大于金川矿山每年产生的160万吨废石,每立方充填料浆节约成本8元,实现无废化开采,缓解了环保压力,降低了充填成本,摆脱了充填物料受限的局面。“全尾砂+废石膏体充填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对金川矿山的安全高效绿色可持续生产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在做好“固废”治理的同时,“废水”的科学有效处理也是二矿区绿色发展的重要一环。
二矿区井下700m泥水脱离设备通过加入速凝剂对井下污水进行相应的调理,提高了泥块板结的效率;将经过处理的污水打入压滤机滤室后,通过渣浆泵及油缸从滤板的出液口流至水槽内,最终流至清水仓,液固混合体被分离压缩形成泥饼后通过矿车提至地表,处理后的清水可供生产二次利用。同时,在地表建有两座沉淀池,井下的部分污水经过泵送上来,沉淀处理后用于充填和道路、废石堆场洒水抑尘、绿化浇灌,实现井下污水不外排。
生活污水方面,18行850m办公区生活污水处理系统采用一体化地埋式整体生活污水处理系统,通过升级改造,目前生活污水排放量为500m3/d,处理后的水用于井下填充或环境绿化,处理指标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环境景观用水水质》要求,实现生活污水达标排放。

谋长远 绿色以智能为题
治理固然有效,管理更要有方,如何在新时代下抢抓机遇和直面挑战,科技是二矿区绿色矿山建设的“破局利器”。
二矿区坚持“有利于资源综合利用,有利于安全生产,有利于降低劳动强度和提高劳动效率,有利于增收节支和节能降耗”的原则,以“科研服务生产,生产促进科研”的指导方针,与中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昆明理工大学、长沙矿山研究院、金川镍钴研究院等多所高校、研究院所结对子、搞联合,建立密切的技术合作关系,探索形成金川矿山成套采矿工艺技术,不断改进生产工艺,推动绿色智能矿山建设工作。
“5G+矿运卡车”远程遥控系统科研项目实验获得成功,正在向无人驾驶方向突破;“基于进路式采矿法的铲运机远程遥控出矿技术研究”科研项目,在井下1018分段Ⅷ盘区实验取得阶段性成果,金川自产JCCY-6型铲运机在井下生产中实现远程遥控出矿目标;“充填砂仓天车5G+智能化系统”投入运行,职工再也不用在天车上进行操作。
井下生产先后引进装药车、湿喷台车、移动破碎车、8.8立方铲运机、锚杆台车、撬毛台车、多功能服务车、履带式液压挖机等大型先进无轨设备,替代传统人工作业模式,有效减轻了员工劳动强度,生产效率大幅度提升。
为全面推进智能化绿色矿山建设,二矿区创新采用数字技术与矿山生产管理相融合的方式,建设数字矿山综合管控平台、通风优化系统、辅助生产系统集控平台及微震监测系统等,实现了地测采技术三维化、流程化,业务管理标准化、精细化,监测监控自动化、集成化。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二矿区将继续把绿色作为生态底色,厚植绿色发展底蕴,以实际行动绘就青山绿水的生态文明美好图景。
作者:崔一博
(金川集团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