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入秋后,大夏河畔的临夏分外温暖,正是一年好时节,东公馆四合院里,秋风中传来一曲婉转小调,当地人叫做“平弦”,因临夏古称河州,所以传唱于临夏的平弦又称“河州平弦”。
循声而去,走进位于东公馆院内的非遗传习所,板胡、二胡、扬琴、中胡、三弦等乐器一应俱全。演奏平弦的是一位中年人,他正在教授他的徒弟们弹唱曲子,如诉如泣的唱腔,像是正在诉说着一个个河州故事。此人就是河州平弦省级传承人——李春文,他正在教授他的徒弟们弹唱曲子,如诉如泣的唱腔,像是正在诉说着一个个河州故事。


河州平弦古称平调、述调,1949年以后也称“临夏平弦”,其主要演奏乐器为三弦。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曲艺。主要流传于甘肃省临夏市、临夏县、积石山县、和政县、永靖县等地,是婚宴寿诞、佳节假日及公园、茶园常见的演唱曲种。河州平弦是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第二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河州平弦唱词多由七字和十字句组成,内容多以演唱历史故事或民间传说为主。平弦曲调一般是牌子曲结构,曲调按前岔、述腔、杂调、述腔、后岔连缀。平弦伴奏乐器有三弦、二胡、竹笛、碰铃、四页瓦等。河州平弦源远流长,其曲牌名称与唐宋杂曲、元明散曲、俗曲多有相同者,既保留着西凉乐的一些余韵,也回响着南北小曲的诸多音调。


河州平弦不知何时传入临夏,但至少在19世纪末(晚清)流行于临夏民间。有研究表明,平弦曲词来源相当繁杂,上可推到唐五代变文、金元两代诸宫调,下至明清宝卷弹词,更多的吸收了当地的民间小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河州平弦。故在平弦艺人眼中,视平弦为“细货”,贤孝为“粗货”。



据艺人们传说,河州平弦最早是在皇宫中演唱的,曾受到皇帝的钟爱。王沛先生在《河州说唱艺术》一文中认为,从河州平弦的唱词秀丽、曲调婉转、演唱形式文雅的特点来看,传说有一定的道理。随着历史长期传唱,艺人们大量吸收了当地的一些民间小调,也受到了兰州鼓子、西宁平弦的影响。


正如李春文老师所说:“现在演唱平弦的人较少,了解的人也不多。但是我们相信,随着国家和各级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重视,河州平弦一定会传承下去。”

为解决河州平弦传承中年龄结构偏大的问题,近年来,临夏市文化部门加大保护力度,多措并举,通过举办长期传习、集中培训、重点培养等方式,不断扩大传承队伍,确保了河州平弦的活态传承。


我们深信,河州平弦在新时代将会进一步开枝散叶,年轻一辈新的接班人不断涌现,推动河州平弦的发扬光大。
图文:马晖
(临夏市文旅之声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