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面来FENG|两头尖尖肚儿圆 看"转百刀"的盛世美颜
甘肃
甘肃 > 资讯 > 原创 > 正文
站内

八面来FENG|两头尖尖肚儿圆 看"转百刀"的盛世美颜

文/闫琴雯

自动播放

与西北留给外界的粗犷印象不同,在西北人手中,面食可以精细成另一个极端,一碗白面和水相撞,迸发出“火花四射”,一碗面可以被勤劳朴实的西北人家玩出各种花样。其中甘肃武威“转百刀”必须拥有一席之地。

这碗面的汤底基调是酸,大夏天来一碗是上好的消暑佳品。杨艺锴 摄

这碗面的汤底基调是酸,大夏天来一碗是上好的消暑佳品。杨艺锴 摄

或许,知名厨师给食物命名是极其考究的事情,与之相对比,“转百刀”这个名字就朴实了许多,作为寻常百姓家的基本吃食之一,它既不用为了迎合富商大贾附庸风雅求格调,又不用为了提高自身“档次”凹造型,名字里的三个字完全脱胎于它的制作过程。只不过这个“百”更接近于古汉语中“很多”的意思。一张薄薄的面饼,要转着切很多刀,才能成型。

“转百刀”的制作技法极其要求功力,从和面开始的每一步,都决定着成品的口感。“转百刀”需要的面要“硬且筋道”,这样制作出来的面条才不会软烂不成形,制作时需要将面反复按揉,直到面“筋”之后,才能接着进行下一步,这一步骤并没有一个量化的标准,都是跟着制作者的感觉走。

接下来用擀面杖将面擀成薄薄的圆饼形,擀面的过程听起来也不难,但操作起来并非想象的那么简单,新手擀面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擀着擀着,面的中间已经破了个大洞,或者根本就擀不成型,最后形状千奇百怪。

完美的“雏形面饼”应给是圆且厚薄适中的,太薄了,面条不会根根分明,棱角立体,入口也毫无口感上的体验,没嚼头,不筋道;太厚了,面不仅会夹生,模样看着也过于粗笨。

白净的面条根根分明,给人一场视觉享受。李德宇 摄

白净的面条根根分明,给人一场视觉享受。李德宇 摄

即便是过了擀面这一关,还有下一关在等着你。

面饼擀好后对折,用刀沿面饼边缘斜切,边切边转刀锋,擀面杖开合处,圆圆的面张一折一叠,变成了扇形,一手轻按面张,一手运刀如飞,沿着面的弧形切割过去,一排排色泽如玉的窄细菱形面条当即呈现在面前。好的面饼需要好的刀工来配,切面的过程像一场优秀的技艺表演,甚是好看。

武威人对“转百刀”有自己最高标准的评价——“两头尖尖,肚儿圆”,这是“转百刀”颜值的巅峰。

很多人吃面,吃的一口家乡情怀,如果说“三套车”是武威的面食名片,那么“转百刀”也能当仁不让地称之为“妈妈的味道”,毕竟,哪个武威孩子的母亲没有做过一顿地道的“转百刀”呢?

浇头中的配菜可以按照个人喜好添加,使这碗面有更多的层次感。李德宇 摄

浇头中的配菜可以按照个人喜好添加,使这碗面有更多的层次感。李德宇 摄

沸水打着滚儿在锅里翻腾,像个跳脱的孩童,“转百刀”千呼万唤始出来,争先恐后下水,随着时间的淬炼,面条的颜色也渐渐从“生白”带上了光泽感。煮面的时间根据口感可长可短,但当地人最喜欢的口感,是断生之后还不失筋道。面浮起来之后,“点”两三次凉水,是“转百刀”的最佳出锅时间。

用葱或蒜炝锅,香味溢出来,放一把碎番茄,熬烂出汁,根据个人口味,放入合适的配菜,配菜无论种类如何,为了食物的美学搭配,一般会切成丁状。一瓢水下去,拌饭的卤汁就好了,好的卤汁,色泽清透,浇在面上,互为掩映、相得益彰,可谓是天作之合。

即便是历尽千山,这碗“妈妈的味道”还是会伴随这里走出去的人们一生,味蕾上跳动的,是永远都无法割舍的故土情怀,一碗面就可以唤醒这些情感,在轻声诉说着“归来”二字。

推荐2

甘肃名片

风直播

凰家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