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州区西洞镇新东民俗村距酒泉城区18公里,东临洪水河大峡谷、南通洪水河水库,西接西洞奇石文化长廊,是推进全镇文旅产业发展的核心区,也是打造“酒泉-洪水河-民俗体验”一日游精品旅游线路的节点地带。
近年来,西洞镇紧盯“生态西洞”建设目标,依托区位优势和地理优势,大力发展文旅产业。抢抓洪水河景区徒步旅游线路开发及洪水河水库建设机遇,打造特色民俗村。
要想富,先修路。道路建设是产业发展的基础,建设民俗村,没有一条优质便捷的道路,成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瓶颈问题。西洞镇提早规划环绕新东民俗村周边的乡村旅游道路,为打通乡村旅游道路“最后一公里”建设提前布局。在前期规划论证的基础上,按照“后路变前路、后院变前院、民居变民俗、田园变花园”的“四变”改造思路,打造了新东民俗村特色旅游景点,按照四级公路技术标准,新改建乡村旅游道路5条3.701公里,配套建设交通驿站、港湾式停车带,统一规范公路标志标牌。
一条路兴旺一个产业,乡村旅游道路建成后,新东民俗村成功举办了祁连山大峡谷徒步赛、全国山地越野自行车赛等赛事活动,依托赛事活动扩大民俗村影响力,进一步助推了乡村产业发展,打造美丽宜居的乡村环境,改善了基础设施条件,方便了群众日常出行,增加了群众增收致富途径。据新东村党支部书记胡全林介绍,至目前, 民俗村具有经营能力的农户户均增收1.5万元,收入较高的农户达到6万元以上。
旅游示范路的建成,串联起了新东民俗村和洪水河大峡谷景区,打通了“大动脉”,畅通了“微循环”,为新东民俗村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进一步提升了新东民俗村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为群众增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也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闯出了一条新路子。
今年以来,西洞镇以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为出发点,以解决群众最期盼、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村村通公路的历史机遇,立足实际,科学规划,实施道路建设、安居改造、绿化亮化、基础设施改善等民生工程,新改建村组道路20.7公里,进一步织密西洞镇村组道路网,提升农村道路通行能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切实增进民生福祉。
供稿:西洞镇人民政府
(肃州区乡村振兴先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