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文旅融合迸发出多彩的火花

武威:文旅融合迸发出多彩的火花

原标题:武威:文旅融合迸发出多彩的火花

兰州晚报讯 一直以来,武威市以其厚重的历史和多彩的文化吸引着众多的游客。从古诗词中诵吟“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到今天迈着旅游的步伐,踏上武威昭武门寻找“承前启后,继绝扶衰,五百年间延绵一脉”的五凉文化。无疑,文旅融合的今天,武威市的“诗”与“远方”更具“诗”意情怀和人文情怀,在高质量发展的路子上迸发出多彩的火花,为老百姓的生活赋予了书画琴棋诗酒花和青山绿水生态美的新内涵。

感受文化的脚步 一直未曾停歇

根据记载,自汉平帝元始三年开始,武威设立官学,从此有了学官及郡国学校。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战乱,河西一带相对安定。“五凉”时期,文化最为显著。凉奠基者张轨及其后的9位凉主,崇儒重教,不仅倡办国学,且支持私家讲学授徒,促成儒学长时间兴盛不衰。明朝时,武威的教育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当时就有“文风甲于秦陇”的说法。“陇右学宫之冠”武威文庙就是最佳的例证。武威文庙,既有庄重稳健的“万仞宫墙”,还有清雅别致的“义路”、“礼门”和“状元桥”。清朝200余年,武威出现了40名进士,科场之盛,甲于陇上。直到今天,众多的莘莘学子前赴后继赶至文庙怀古励志,感受武威古代教育文化的浓厚气氛,这种脚步一直未曾停歇,甚至成为一种时尚和热潮。

2020年,武威李铭汉故居和武威市五凉文化博物馆相继开馆,为武威市的文化旅游划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武威南城门楼,这是一座地标性建筑,在历史上被称为昭武门,始建于隋代,完善于明代。原城楼为重檐歇山顶式建筑,造型古朴雄伟。相传曾有“夜雨打瓦”的奇观,即于寂静之夜,在南城门楼内可以清晰听到细雨在瓦上淋沥的声音,出去看却晴朗无雨,是凉州著名的八景之一。

解读文旅融合背后所蕴涵的人文情怀

今天,五凉文化博物馆身处昭武门的怀抱,而走出昭武门,抬眼便可见李铭汉三代人昔日在槐树下读书的淡雅景致。随着李铭汉故居和五凉文化博物馆的不断完善和出彩的展示,越来越多的研学者和旅行者,走进李铭汉故居齐诵《少年中国说》,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同时,感知身边的历史、家乡的历史,培养家国情怀的同时,更增强了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无论是辅以声、光、电等现代传媒技术解读“政权兴替、民族融合”“经济繁荣、贸易畅通”的五凉文化,还是穿过亭台小榭,移步庭院故居,轻吟浅唱感受当地传统文人的书卷气息;抑或在青砖黛瓦和蓝天白云间,捕捉灵魂的精神家园;又或是细细品味“诗”与“远方”的韵律美,解读文旅融合背后所蕴涵的人文情怀。你便会发现,在武威旅游,这个地方的文化氛围无处不浓。

来源: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雒焕素 文/图

(兰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