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蜀道”一日还 甘肃东乡百姓梦圆大交通
甘肃
甘肃 > 资讯 > 原创 > 正文
站内

千里“蜀道”一日还 甘肃东乡百姓梦圆大交通

自动播放

文/吴永隆 图/杨艺锴

走了大半辈子“泥泞小路”的马有苏做梦也没有想到,困扰了家乡一代又一代乡亲们行路难的问题,在他年近花甲时得以彻底解决,出门上高速的梦想就要实现了。

如今,由甘肃省公航旅集团投资67.29亿元,全长57.07公里的临洮(安家咀)至临夏公路建设项目(以下简称安临公路),正如火如荼地建设中。这条凝聚民心的致富路,正从马有苏的家乡东乡县格鲁沟穿村而过。

修路铸魂,造福千秋。在地方政府和沿线百姓的大力支持下,安临公路正掀起热火朝天的大干热潮,1330余名建设者扎根一线,用辛苦和汗水浇铸着这项民生工程的丰碑。

修路致富 大山群众梦圆大交通

“两个人在相邻的山头喊话,要见面握手却得走上两三个小时。”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境内有1750多道山梁和3000多条山沟,老乡们以此形容当地的“山大沟深”。

安临公路在格鲁沟村初具模型 杨艺锴 摄

安临公路在格鲁沟村初具模型 杨艺锴 摄

马有苏所在的格鲁沟村,就位于东乡县大山深处。和祖祖辈辈一样,他和家人一直守着格鲁沟村,依赖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维持生活。

家门口连绵不绝的大山,是全村人生活的依靠,那里出产的山货和小规模养殖维持着人们简朴的生活。依然是这座大山,成为横亘在格鲁沟村与外界之间的最大障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障碍越发明显。原来那条通往镇子的简易道路,已远远跟不上乡亲们走出贫困、奔向小康、追求富裕的美好向往。

“以前,去达板镇赶集,要耗费一整天时间,遇到雨雪天气,路上全是泥,整个村子就被困住了,好几天进不去出不来。”提及家乡的村道,马有苏直摇头。

从羊肠小道、到硬化路面,通往家门口的这条路,沉淀了马有苏太多苦涩:记忆中,只要有空闲,当队长的父亲经常带领全村人扛着铁锹、拉着架子车,平整路面,一干就是好几天;遇到特殊天气,村子里的人家一旦有急事,则需要全村出动,动用农用三轮车、摩托车,蹚着泥泞出门……

安临公路一标段 杨艺锴 摄

安临公路一标段 杨艺锴 摄

格鲁沟村是东乡县风山乡一个东乡族聚居村,四面环山。受艰苦自然条件的限制,这个拥有157户777人的西北小村庄,贫困人口就有552人,是深度贫困村。

为了摆脱贫困,马有苏绞尽脑汁想办法谋出路,他利用政府好政策,申请助农贷款养羊,如今规模已达到40多只,年收入3万多元,家里也修起了新房,日子算是一天比一天好了。

在闲暇的日子里,居住在深受交通桎梏困扰的村子,马有苏经常会爬上家乡那座高高的山头,期盼着宽阔笔直的柏油路修到家门口。

“格鲁沟村要修路了!”今年年初,村支书马建海带来了消息,马有苏喜出望外。他像打了鸡血一样,奔走在左邻右舍之间,将这个振奋人心的喜讯传递给乡亲们……

安临公路建设一线 杨艺锴 摄

安临公路建设一线 杨艺锴 摄

“心里舒坦!这是造福子孙的好事,必须无条件支持。”马有苏说。在征地工作组来他家时,他很痛快地在征地协议书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无条件让出了本就不多的3亩多耕地。甚至,在个别乡亲对征地有顾虑、补尝有疑问的时候,他还会站出来宣讲政策、答疑解惑。

终于要修路了!整个格鲁沟村沸腾了!家门口的这条致富路,成了大家茶余饭后聊不完的话题。

“以前苦于交通限制,好多东西运不出去。”马建海说,如今,村上做生意的人正在筹划着成立养殖合作社,打算通过发展养殖产业,带动更多的农户脱贫致富。

“要致富,先修路!”交通是基础产业,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基本条件。安临高速公路的建设,真正直通沿线老百姓的心坎。

安临速度 为畅通民生路竭尽全力

大山相隔的遥远是一种绝望!而要消除绝望,就要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要让天堑变通途,让山不再阻,路不再难!

自今年5月施工单位进场以来,安临公路仅用了3个月时间,就已基本完成7个标段的项目临建工作,全线应征地5881.47亩,已征5020.856亩,完成85.37%。

一组组数据,真实而具体地展现着“安临速度”。

安临公路串联起地方经济 杨艺锴 摄

安临公路串联起地方经济 杨艺锴 摄

海拔最高、辅道最窄、条件最艰苦……位于格鲁沟村的安临公路二标段自入场建设以来,备受关注。

“起初,项目所在地水电不通,条件恶劣。”安临公路二标经理李灿飞说,道路不通,所有的物资设备,大型机械都进入不了现场,施工用水用电也完全依赖限制提供的自来水和农用电,远远达不到施工要求。

但办法总比困难多,李灿飞带领着项目建设团队,拓宽辅路、接通水电、以最快的速度完成项目驻地建设。目前,涉及20户拆迁房、200亩土地的征迁工作已完成95%,牟家岭隧道已进洞施工,路基桥梁包括软基处理等工作有条不紊推进。

青山绿水展现着自然的秀丽和恬淡,深沟大壑考量着人们改造自然的信心和决心。大山深处,一排排错落有致的红瓦绿窗点缀其中,忙忙碌碌的工作人员和往来不间的施工车辆,给沉寂的乡村,增添了不少活力。

这里,就是刚刚落成的安临四标项目部。

安临四标项目部 杨艺锴 摄

安临四标项目部 杨艺锴 摄

“从征地到开工建设,只用了1个月,就完成了项目办建设,目前已入驻办公,实验室仪器配备到位,拌合站机组正常运行。”安临四标项目经理李虎介绍,在全线13.3公里的建设任务中,共有26座桥梁和路基,需架设900片箱梁,目前全封闭梁场已完成建设,为今年制梁200片任务提供坚实保障。

在安临公路控制性工程百和隧道建设一线,机器轰鸣,由甘肃路桥建设集团实施的百和隧道进口,混凝土湿喷台车、自行式二衬台车等机械作业集群正忙碌其中,掀起大干热潮。

百和隧道施工现场 杨艺锴 摄

百和隧道施工现场 杨艺锴 摄

“百和隧道左洞已掘进15米,右洞已开挖至洞口,正在进行套拱和管棚施工。目前,机械化减人,自动化换人等项目手段正在实施,悬臂式掘进机开挖机械也即将进洞作业。”甘肃路桥建设集团安临六标项目经理裴利虎介绍,标段全长5.7公里的主线桥梁工程、防护工程已全面开工,12公里的东乡连接线已完成征迁工作,计划年底完成主体施工任务。

不负众望 让梦想照进现实

从美丽的洮河畔安家咀起始,穿越东乡县重重山峦,终止于东乡县东塬乡满散村的安临公路,犹如一条穿梭在大山中的巨龙,串联起沿线的村村落落,催促着乡亲们脱贫致富的步伐。

安临公路牟家岭隧道建设现场 杨艺锴 摄

安临公路牟家岭隧道建设现场 杨艺锴 摄

“这是一条致富路!通车以后,我们县的8个行政村、1.5万名群众将直接受益。”和政县陈家集镇党委书记马进元说,公路通了,久负盛名的啤特果、牛羊肉、中药材将行销全国,相关产业必定从中受益,展翅腾飞。

安临公路的建成,对完善甘肃中西部地区路网结构,构筑临夏州区域路网中心地位,加速“交通走廊”向“经济走廊”转变,加快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项目途经10多个乡镇,涉及5900多亩永久性征地,能够得以快速顺利推进,与当地政府和沿线百姓的支持分不开。”甘肃省公航旅集团安临项目办主任周维鼎说。

穿越山水,安临公路让临夏州经济“加速度”。杨艺锴 摄

穿越山水,安临公路让临夏州经济“加速度”。杨艺锴 摄

周维鼎说,在目前实体工程全面开工的大干热潮下,施工单位通过优先聘用当地农民工、雇佣当地机械设备、购买农产品等方式助力增收脱贫。项目办还通过优化线路设计、增设进出路口、完善临时便道、养护乡村道路等,尽最大能力改善当地乡村公路基础设施。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老百姓的支持就是项目建设的最大动力。”周维鼎表示,安临公路将落实建设的每一个细节,用高质量的公路帮助村民走出去,富起来。

“路通了,我要多养些羊。”“家里的玉米、洋芋等土特产也能卖个好价钱了。”畅想未来好日子,马有苏有着太多期待。他渴望着,等到家门口的安临公路正式通车时,“坐上儿子的小轿车,宽宽展展走一回……”

推荐1

甘肃名片

风直播

凰家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