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大唐西域记》如何在丝路流传


来源:澎湃新闻网

玄奘(600-664)法师的《大唐西域记》不仅是中印文化交流史上的巨著,而且可视为古代印度七世纪中期之前的民间文学的一座宝库,因为该书中记载了为数甚多的佛教(或民间)故事,涉及本生、譬喻、佛传、民俗、历史、菩萨故事与圣地传说等多种类型。学界先前已经关注到了《大唐西域记》中的故事,但从整体上考察这些故事在丝绸之路的流传以及相关故事的视觉化呈现,还是很有必要的。

3.太子须大拏本生故事图像的流传

须大拏太子是佛教文献中最具代表性的喜欢施舍的人物,为了追求佛道,他不仅将宝象、家财、车舆、衣服等施舍,甚至可以施舍自己的儿女和妻子。其本生故事也是多语种故事流变的一个典型,涉及的语种至少有巴利语、缅甸语、泰语、傣语;犍陀罗语、梵语、吐火罗语、于阗语、粟特语、回鹘语、藏语、汉语等。早在东晋时代,就见证了狮子国“或作须大拏、或作睒变”的本生故事的图像及表演。须大拏太子故事的图像非常丰富就不难理解了。见存的须大拏故事图像(单幅或连环画)包括雕塑、壁画和纸画、与文字对照的绘图本等多种形式。从地域上看,须大拏太子故事的图像遍及巴尔胡特古塔、龙树城、戈利、桑奇北门、阿旃陀石窟、犍陀罗、案达罗地区、南印度Kanaganahalli遗址、龟兹、吐鲁番、米兰、敦煌、托库孜萨来、河南洛阳龙门石窟、青海同仁丹斗寺、斯里兰卡Hambantota地区、缅甸、印度尼西亚婆罗浮屠等地,其图像的变化,对佛教义理、文化和艺术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东南亚须大拏故事画中的施舍大象场景图

《大唐西域记》中对太子须大拏故事的记载颇含情感,尤其是对丑行婆罗门殴打须大拏太子的一对小儿女的情景描绘,令人印象深刻。丝绸之路上的太子须大拏故事图像中就有描绘这一情节的画面,比如,克孜尔第38窟菱格本生中就有须大拏向丑行婆罗门施舍两个孩子的场景(见图A);吐鲁番出土的回鹘语须大拏太子本生故事绘图本(版画)残片中就有婆罗门鞭赶两个孩子的场景(见图B)。当然,这些鞭打的场景常被作为须大拏故事中的代表性情节加以视觉化(见图C),也在带有连环画色彩的须大拏太子本生系列故事图(插图或雕刻、壁画)中,也经常得到表现。

A 克孜尔第38窟菱格本生(公元7世纪) 

B 吐鲁番出土回鹘文须大拏太子本生图(版画)

C 印度12世纪《八千颂般若经》抄本中的须大拏太子本生图

综上所述,可以简要归纳为两句话:第一句,《大唐西域记》是印度故事的宝库,所记载的佛教故事对该故事的流传有重要的意义。第二句,《大唐西域记》所记载的相关故事在陆海丝绸之路的流传与影响,需要从古代亚洲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中,进行深入的挖掘。因此,搜集与比对《大唐西域记》中的相关故事在丝绸之路多语种文献中的平行文本,及其在陆海丝绸之路的多载体(雕刻、壁画、纸画等)的图像表述,从时空维度梳理其流传的线路,归纳这些故事在传播过程中的某些共性与变化的原因,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古代丝绸之路的文学与艺术交流的复杂性。 

(除特别指出外,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责任编辑:王露]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政务

网罗天下

今日推荐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