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薯都”聚势谋发展 “宽粉”扬帆启新程
2025年中国·定西马铃薯大会开幕
七月二十二日,与会嘉宾在马铃薯产品展示区观看各品种马铃薯。新华社发(王克贤 摄)
本报定西讯(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俞树红)7月22日,2025年中国·定西马铃薯大会在“中国药都·薯乡”定西市开幕。本次大会以“聚链集群、赋能向新,加快建设全国马铃薯全产业链发展高地”为主题,共签约产业项目45个,总金额80.56亿元;签订采购协议41个,总金额40.48亿元。
国家相关部委领导、国际组织代表及外宾、国内薯类主产区政府负责人,以及国内外知名薯类企业、商协会和专家代表出席大会。
开幕式上,定西市重点推介了马铃薯产业的特色优势。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向定西市授予马铃薯“气候生态农产品”认证证书及牌匾。定西市政府与恩施州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举行了招商引资及购销协议集中签约仪式。
据悉,中国·定西马铃薯大会自2008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十六届,成为定西市“以薯为媒、对话世界”的重要窗口和推动产业发展、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本届大会由定西本土企业甘肃腾云嘉瑞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主办,国际马铃薯中心亚太中心协办,市场化、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大会期间将开展现场观摩、专场招商推介、定西宽粉推广、圆桌对话、种薯国际贸易、马铃薯晚疫病绿色防控示范等系列活动。
近年来,定西市紧紧围绕打造“中国薯都”的战略目标,抢抓国家马铃薯产业集群项目建设和全省现代寒旱特色农业发展的机遇,坚持“全链发展”思路,涵盖良种选育、种薯扩繁、标准化种植、精深加工、多元化储藏、高端研发和品牌营销,全力推进全国马铃薯全产业链发展高地建设。目前,定西马铃薯产业已形成从良种选育到主食化产品加工的完整产业链,全产业链产值达254亿元。“定西马铃薯”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396亿元,位居“甘味”品牌榜首。定西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脱毒种薯繁育基地、重要的商品薯生产基地和薯制品加工基地。
(甘肃经济日报)
相关新闻
甘肃日报:聚链集群 赋能向新
——2025年中国·定西马铃薯大会开幕侧记
定西的马铃薯产业经过多年培育,已经从集中种植、售卖初级产品向精深加工、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产业链延伸。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陈刚
7月22日,市民积极参加“定西宽粉”推广活动。
与会嘉宾参加定西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圆桌对话活动
在2025年中国·定西马铃薯大会上,与会嘉宾认真聆听。
2025中国·定西马铃薯大会专场招商推介会现场 本组图片除署名外均为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冯乐凯摄
与会嘉宾在农产品专区与参展商进行交流
各方客商在种薯专区了解新产品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杨唯伟 马国顺
盛夏时节,陇中大地薯花飘香。
7月22日上午,定西市安定区高朋满座,2025年中国·定西马铃薯大会在此拉开帷幕。
这场以“聚链集群、赋能向新,加力建设全国马铃薯全产业链发展高地”为主题的盛会,让这座因薯而名、由薯而兴的城市,焕发勃勃生机。
走进定西大剧院,热烈的气息扑面而来。主席台前,“加力建设全国马铃薯全产业链发展高地”几个大字熠熠生辉。会场内,来自五湖四海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经销商、种植大户,正三三两两地交流着,脸上洋溢着期待。
“定西薯脉绵长,百年结缘书写发展传奇。”活动开幕,定西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的推介在会场内清晰回荡,仿佛能触摸到历史深处定西与马铃薯那份深厚的情感纽带。就此,定西市马铃薯产业的宏伟蓝图在眼前徐徐展开:
——这里已建成全国最大的脱毒种薯繁育基地,全国每两粒脱毒原原种就有一粒产自定西;
——积极打造全国马铃薯绿色标准化种植和加工示范基地,种植面积、年产量分别位列全国地级市第二、第一;
——成功构建起从精淀粉、全粉到主食化产品、休闲食品等多样化发展的精深加工链条,马铃薯“研育种产销”等相关产业链从业人员近60万人,已成为全市产业链最全、竞争力最强的特色优势产业……
“定西马铃薯产业的蓬勃发展,是科技创新、全链融合与绿色转型协同推进的成功典范,得到国际国内的高度认可。”国际马铃薯中心亚太中心主任谢建民在开幕式上评价道。他指出,定西立足高寒干旱的自然资源禀赋,坚持全产业链发展,成功将马铃薯产业打造成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长期以来,国际马铃薯中心亚太中心不断加强与定西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定西马铃薯产业与国际马铃薯产业界的交流:
2016年,中心在定西市渭源县设立亚太地区首家工作站;2024年,“国际马铃薯中心亚太中心(中国)甘肃工作站”在安定区定西马铃薯研究所挂牌,同年7月,该中心在定西举办了中国西部马铃薯晚疫病绿色防控暨种薯质量控制培训会;2025年2月,经协调,定西企业赴巴基斯坦考察对接,首批28吨原种薯已于4月完成出口并开展试验……
“今天,我们齐聚于此,这是一个新的起点,更是一个新的征程。”谢建民有感而发。
湖北省恩施州副州长杨盛僚说:“定西作为‘中国马铃薯之乡’,其产业发展各方面都走在了全国前列,尤其是在打造‘定西宽粉’这一特色品牌方面,为整个行业探索了成功经验、树立了成功典范。”
恩施与定西因马铃薯而结“缘”,自2019年以来,两地的交流合作愈发紧密。去年3月,两地缔结为友好城市;本届马铃薯大会,两地政府又签订马铃薯产业发展合作框架协议。
杨盛僚表示,这必将进一步促进两地在马铃薯产业技术研发、品牌建设、市场拓展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据介绍,恩施州是本届马铃薯大会的主宾州,现场专门布置了“恩施土豆”“恩施硒茶”展位和专场推介。
开幕式现场,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授予定西马铃薯“气候生态农产品”认证证书及牌匾。定西市政府与恩施州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有关招商引资及购销协议进行了现场集中签约。经充分对接洽谈,本届马铃薯大会共签约产业项目45个、签约金额80.56亿元,签订采购协议41个、签约金额40.48亿元。
随后,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赵春江,国际马铃薯中心国家联络科学家菲利普·基尔分别作主旨报告。
会场内,思想的碰撞激荡起阵阵涟漪;会场外,欢声笑语与忙碌身影交织。
定西大剧院门口的展区,各种以马铃薯为原料的食品琳琅满目,从金黄酥脆的薯片、薯条,到口感筋道、晶莹剔透的“定西宽粉”,再到包装精美的马铃薯淀粉、马铃薯曲奇等深加工产品,令人垂涎欲滴。一位来自陕西的经销商一边品尝着“定西宽粉”,一边由衷赞叹:“这宽粉真地道,口感滑爽,我们回去好好研究市场,引进到我们那边去。”
随着大会持续推进,各项活动精彩纷呈。“定西宽粉”推广活动上,大家品尝着美味的宽粉,称赞不已;专场招商推介活动上,企业代表们详细介绍项目情况,吸引了不少投资者的关注;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圆桌对话活动上,专家学者围绕产业政策、科技创新、市场拓展等话题,提出了许多前瞻性的观点和建议……
中国·定西马铃薯大会从2008年开始,已成功举办十六届,是定西市“以薯为媒、对话世界”的重要窗口和推介产业、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本届大会由定西本土企业甘肃腾云嘉瑞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主办,国际马铃薯中心亚太中心参与协办,市场化、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
正如一位参会代表所言:“大会不仅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展示马铃薯产业发展成果的平台,更搭建了一个深化区域合作、促进产业升级的桥梁。我们将以此次大会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定西及全国各地马铃薯产区和行业同仁的交流合作,共同推动我国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
新甘肃: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聚焦全链破局路径
定西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圆桌对话活动 本文图片由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冯乐凯摄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马国顺 杨唯伟
2025年中国·定西马铃薯大会的重头戏之一——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圆桌对话今天在定西市举行。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甘肃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专家,与定西市种薯企业、合作社、加工企业代表围绕产业堵点,探讨解决方案和发展路径。
种薯培育:破解“卡脖子”难题
“疮痂病、黑痣病等土传病害导致种薯减产近20%,如何从根本上进行有效防治,请问专家是否在技术上找到了突破。”会议一开始,定西马铃薯研究所代表的提问引发了与会企业和种植大户的关注。
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曹春梅研究员建议:“防治土传病害的‘金钥匙’就在大家手中,我们一方面可以依托定西马铃薯研究所7800余份种质资源,选育抗逆性品种;一方面大力推行‘马铃薯—豆类—禾本科’轮作,配合土壤熏蒸消毒,探索降低病害发生率的有效手段。”
针对相关企业提及的种薯市场“以次充好”问题,华中农业大学蔡兴奎教授提出“第三方认证”方案:“现行以繁殖代数划分级别的方式并不科学,可引入第三方机构,从组培苗检测、田间隔离到蚜虫监控全流程把关,可以借鉴乌兰察布试点经验提升合格率。”
“农户施肥凭经验,生物农药使用率低,单产提升受限。”安定区农技中心的代表的困惑,由甘肃农业大学刘玉汇研究员解答。
他提出“五维方案”:建立土壤养分数据库,按“轻氮、稳磷、增钾”推行测土配方施肥,提升肥料利用率;推广膜下滴灌,保障块茎膨大期土壤含水量;筛选高效生物农药,推动绿色产品认证扩量;制定“傻瓜式”手册,通过“农技人员包村+短视频”培训农户;培育马铃薯种植专业合作社作为示范主体,带动全市种植户开展标准化种植,把单产提升的效果落到实处。
专家现场回答种植户和加工企业的问题
加工增效:技术破解环保与增值难题
定西的马铃薯产业经过多年培育,已经从集中种植、售卖初级产品,向精深加工、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产业链延伸。因此,加工领域的提质增效问题,也是各方关注的焦点。
“加工汁水排放制约扩产。”甘肃蓝天马铃薯产业公司代表的难题,由中国科学院兰州化物所曾凡逵研究员回应:“热絮凝法可回收食品级蛋白,残渣制饲料;脱蛋白水含氮、钾等养分,按‘以氮定量’还田灌溉,实现零排放,该技术已在定西市3家淀粉厂应用,年回收蛋白1200吨、节水30万吨。”
针对精深加工产品单一,中国农业科学院胡宏海研究员建议:“推广脉冲电场、低温真空油炸等技术保留营养,开发即食酸辣粉、冻干薯丁等产品提升附加值。目前定西已开发的宽粉系列120多款产品,还可进一步延伸至医用变性淀粉等领域。”
马铃薯加工企业负责人咨询产业发展路径
市场对接:打通供需“最后一公里”
好品种出来,要卖出好价值。这是提升农业产业发展质量的必答题。
对此,定西三丰马铃薯合作社的代表寻求专家帮助:“农户市场信息不足,易现‘丰收滞销’该怎么破局?”
中国农业科学院高明杰研究员表示,定西已有良好基础——国家级批发市场年交易量超80万吨,电商年销2亿元。他建议种植户明确“淀粉专用薯”产品定位,依托定西马铃薯指数发布的市场预警信息,强化品牌建设,借助“定西马铃薯”价值396亿元的品牌价值优势,推动“定西宽粉”等产品进商超、入景区,培育新型的马铃薯经营主体,力争让马铃薯及其制品形成“独一份”优势,破解销售问题。
……
原计划1小时的圆桌论坛到了散场时间仍是热度不减,会场里一个接一个的问题,没有套话,针对性强。随着讨论的持续深入,一条条推动定西马铃薯产业从“规模优势”向“质量优势”转型破局思路渐渐明晰起来,将为马铃薯产业的成长之路注入新鲜活力。
专家与种植合作社负责人交流
甘肃日报:【强信心 看发展】
“定西马铃薯”荣获全国“气候生态农产品”认证
本报定西7月22日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杨唯伟 马国顺)记者从今天上午召开的2025年中国·定西马铃薯大会开幕式上获悉,“定西马铃薯”荣获“气候生态农产品”优级认证,成为全国首个获此殊荣的农产品。这标志着定西在生态农业领域迈出重要一步,在助力定西马铃薯对接全球市场,进一步推动定西打造马铃薯国际知名品牌上起到重要作用。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是中国政府批准设立、认证机构批准书编号为001的“国字号”质量服务机构,是主要国际认证组织的成员,被多国政府和多个国际权威组织认可,其认证结果是国家质量提升、产业升级、行业管理等相关政策实施的重要参考依据。
为深入挖掘定西马铃薯的气候资源优势,提升其生态价值,定西市于2024年5月启动“气候生态农产品”认证工作,组织优秀企业严格按认证要求提供近5年的马铃薯检测报告、水资源检测报告、生态环境监测数据、植被覆盖变化分析、气象观测数据及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报告等资料。同时,提交了定西有机马铃薯生产基地的气象观测数据、土壤水质检测、农残分析等材料,并由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专家进行现场检查和取样分析,确保认证工作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此次认证进一步优化了定西马铃薯的气候种植区划。依托气象部门资源优势,定西市在马铃薯规模化种植基地建设了农田小气候监测站,结合GIS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对马铃薯关键生育期的光、温、水、风等气象要素进行精准评估,划定高适宜种植区,为科学种植提供决策依据。
为进一步提升定西市马铃薯品牌影响力,促进品质溯源、品牌升级,定西市建立了马铃薯气候品质认证和溯源系统,利用区块链技术记录种植、采收、加工全流程的气候数据,并向认证基地发放防伪溯源二维码,实现“一码溯源”。通过CQC认证的企业可在产品包装上使用认证标志,提升品牌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