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尾草之乡:沃野披绿 日子酿蜜
甘肃
站内

猫尾草之乡:沃野披绿 日子酿蜜

原标题:牧草青青

牧草是大自然对岷县人民的美丽馈赠。

出县城往南走,约十公里之遥,就是寺沟镇地界。这里高寒阴湿,气候温润,雨量充沛,有着2500多米的海拔。穿过寺沟继续南行,就是巍峨的千里岷山山脉主峰和峻险奇秀的迭山铁尺梁。

当第一缕春风吹过,大自然拉开万物登场的序幕,从铁尺梁解冻的雪水奔流而下,沿着迭藏河一路欢歌,送来春的讯息。作为多茬种植的猫尾草,早早吐出新绿,沐浴着高原特有的和风细雨,轻松愉快地分蘖、发棵。

农历四五月间,春光明媚,山花烂漫,万物葳蕤。一场属于山乡的天地大美悄然到来,岷县10万亩猫尾草也就进入了轰轰烈烈的收获季节。寺沟镇是猫尾草的主产区,这个季节,一望无际的田野上,青青牧草如锦缎铺满大地,在轻风吹拂下,涌起阵阵柔波。目之所及,无不是铺天盖地的绿色。

眼前,人来人往忙个不停。公路上,车辆来来回回驰骋。田地间,电三轮在穿梭奔走。山坡上,白云般的羊群缀满绿荫。波光粼粼的河水,沿山沟潺潺流淌。密密实实的灌木丛林,一派生机盎然。村庄里里外外,绿意又稠又浓。

一大早,正碰上结伙成队、吵吵闹闹赶来割草的妇女们,她们披着红头巾,戴着凉草帽,踏着湿漉漉的露水,顾不上歇息,就一头扎进齐膝深的牧草田间。一手将牧草揽入掌下,一把银镰划开弧线,旋转飞舞,柔柔嫩嫩的青草在她们双手间跳跃着,笑声也荡漾开来……

那一瞬间,仿佛踏入了一个绿色的梦境。

割草过程洋溢着一种劳动的乐趣,心灵手巧的妇女们手脚麻利,弯腰挥镰,边割边捆。有时候,割上一把还要剔除夹杂其中的黄叶儿。只有这样精挑细选,牧草在烘干后才深得客商的喜爱。弄不整齐,售价自然是要打折扣的。这是村里人们的高光时刻,播种、施肥、松土、收割,直到加工成品,嗅着浓郁的青草特有的清香,满满的幸福溢在心头。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走进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的立珠村,村庄显得恬静祥和,座座房屋点缀于田园风光的绿色画卷中。阳光洒满场院和屋顶,大门敞开,庭院里烟雾氤氲。村党支书记寇志铭告诉我,农户在忙着烘烤牧草,牧草得一边收割一边烘烤,然后将烘干的猫尾草送到合作社,按照一份份订单,包装运输,开始销售。就这样,牧草踏上了火车,走向了全国各地。这个时节,庭院里就是加工猫尾草的小作坊,村子里也一改往日的宁静,变得异常热闹。身穿红马甲的人们手捧牧草,摊摆、烘烤、捆扎、打包,每个人都忙得不亦乐乎。

岷县地处陇中黄土高原、甘南草原和西秦岭陇南山地交会地带,特殊的高寒阴湿生态环境,为众多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了有利条件,被誉为新时代生态修复最优良的“护土精灵”的猫尾草即是其中之一。

“猫尾草草株高大,粗纤维含量高、适口性强、营养好,是赛马、奶牛和草食宠物最理想的饲草,拥有广阔的市场。立林村农户年均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老寇边说边抽出一株牧草给我看。那一米来长的嫩草舒展着茎叶,它的怀里紧揣着一拃多长毛茸茸的穗子,显露出粉嫩的娇态与朴素的可爱俏皮,闪烁着阳光,轻轻摇曳。

岷县,以岷山而得名,因当归而闻名。如今,这里又因猫尾草而驰名。

继续走,平畴沃野间,有几辆红颜色的牧草收割机,在碧波荡漾的绿草地上轰鸣,它们一字排开,井然有序,如大海航行的船。

蓝天澄澈,绿草茵茵,村庄安详,河山锦绣。青山绿水间,溪流可以静听,绿草可以醒目。这里,每一口空气,都新鲜无比。每一株牧草,都自带光彩,它们是乡间的诗和词,鲜亮亮、光灿灿。

丰收的喜悦挂在脸上,人们的步履更加铿锵,乡风逐梦的姿态年年都有,快乐惬意的乡村劳动让人魂牵梦绕。一株青青牧草,贯穿着农人废寝忘食的耕耘与智慧,让一度沉寂的小山村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使农家生活变得意蕴悠长。

绿色的山峦,绿色的河流,绿色的牧草。绿,在这里勾勒出深浅不一、蓬勃浩荡的生命力。绿,满目清新,生机勃勃,成了这个季节的主色调。牧草使村庄殷实,丰腴而富足,使人们的梦想一茬茬拔青,它蕴藏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唱响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赞歌,把曾经苦涩的日子酝酿得甜甜蜜蜜。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节拍,多纳、立林、下窑沟、青草滩、骡子沟,和立珠村一样,寺沟镇这些诗意的村庄和生长牧草的土地,正与人们相亲相爱、从容拥抱。

这片土地已获得“中国猫尾草之乡”的美誉,这里的人们,满怀憧憬与期待,在殷实、热烈的季节里,正用接续劳动和辛勤汗水,浇灌着一个又一个幸福的年景。

□郎佐民

(兰州日报)

推荐0

甘肃名片

风直播

凰家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