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甘肃省力争年底前实现全省城乡同质饮水
全省农村水利工作会议现场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张燕茹 摄
新甘肃客户端景泰7月10日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张燕茹)记者从今天上午召开的甘肃省农村水利工作暨灌区标准化管理现场推进会上获悉,在农村供水水质提升专项行动决战之年,全省各地将积极配合生态环境部门做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强化源头水质安全管控,力争年底千人以上集中供水工程水源保护区划定达到100%,年底前全省城乡同质饮水。
今年5月,省水利厅会同省财政厅下达了6800余万元中央水利发展资金用于支持水质提升,各地将对照绩效目标,尽快配全配齐消毒设施设备,并规范运行;主动对接卫健部门开展集中供水工程水质达标“体检”行动,按要求开展水质自检、强化巡检抽检,确保水质安全稳定,力争年底前全省城乡同质饮水。
我省因地制宜科学确定县域统管模式,优选专业化供水企业或专管机构,稳步推进农村供水县域统管,力争年底60%以上县区基本实现农村供水统一管理、统一运维、统一服务。建立健全县域智慧供水管理服务平台,构建从源头到龙头“调度有序、速查立改、信息共享”的数智化管理体系。健全完善合理农村供水水价形成和水费收缴机制,着力做好工程成本核算和价格调整,促进工程良性运行,全面推行计量收费,力争年底农村集中供水工程水费收缴率达到95%以上。
(新甘肃)
相关新闻:甘肃省农村水利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甘肃省农村水利工作暨灌区标准化管理现场推进会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张燕茹 摄
新甘肃客户端景泰7月10日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张燕茹)记者从今天上午在景泰县召开的甘肃省农村水利工作暨灌区标准化管理现场推进会上获悉,过去一年,各级水务部门紧紧围绕农村饮水安全和粮食安全两大供水保障任务,不断完善政策机制,持续推进项目建设,着力强化工程管理,全面提升保障能力,农村水利各项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2024年,我省全年开复工农村水利重点项目1154个,完成投资87.45亿元,占全省水利总投资的40%;落实专项债券46.99亿元,占年度水利项目专项债券总额的78.3%;完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面积63.39万亩;积石山震后恢复重建的13个集中安置点全部如期通水,11处灌区提前1个月完成恢复投入运行。全省实施农村供水提质改造工程193处,有25个县(区)搭建了县级农村供水管理平台,387处规模化供水工程全部配备取用水在线监测设备。全省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4.3%,规模化工程覆盖人口比例达到65%。改造提升43处大中型灌区,新增节水能力9736.5立方米,全省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91,居西北首位。
我省扎实开展农村水利工程标准化、信息化建设,临泽、东乡等31个县区率先实现农村供水县域统管;新增900多处农村集中供水工程通过省级标准化认定。昌马、双塔等4处灌区和景电、三电等3处泵站达到省级标准化。省水投集团第一座智慧水务改造的平凉韩家沟“黑灯水厂”投入运行。“永昌灌区智能化建设管理模式”在全省示范推广。
我省抢抓国家利好政策机遇,坚持远近结合、大中小微并举,谋划储备新建大型灌区项目1个,新建中型灌区项目18个;大型灌区改造项目20个,中型灌区改造项目49个;农村供水项目245个,小型引调水项目10个。其中景电、靖会等9处大型灌区改造项目纳入国家“两重”实施方案,甘谷县清溪、清水县牛头河等18个新建中型灌区项目纳入《全国农田灌溉发展规划》,70万亩储备改造面积纳入水利部中型灌区改造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