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中大熊猫”白龙江畔舞翩跹
甘肃
站内

“鸟中大熊猫”白龙江畔舞翩跹

原标题:【镜观陇原】“鸟中大熊猫”白龙江畔舞翩跹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通讯员 张林海 摄影报道

白龙江水悠悠流淌,为陇南武都织就一幅灵动的生态长卷。近日,被誉为“东方宝石”的朱鹮翩然降临白龙江畔,雪白的羽翼掠过碧水蓝天,以优雅的身姿成为武都生态新名片,书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篇章。

朱鹮作为世界濒危鸟类,素有“鸟中大熊猫”的美誉。它们体态修长,通体羽毛莹白如雪,后枕部长长的柳叶形羽冠随风轻舞,宛如仙子的披帛。细长微弯的喙透着古朴韵味,黑色喙尖与下喙基部形成鲜明对比,鲜红的跗跖、爪及胫下部裸露皮肤点缀其间,恰似水墨画卷中晕染的朱砂,勾勒出独特的东方之美。

武都与朱鹮的渊源跨越七十余载。早在1953年,武都区教场社区的稻田里,就曾留下朱鹮觅食的身影,鸟类学家在此采集到珍贵标本。此后漫长岁月,朱鹮却销声匿迹,直至2023年,一只处于繁殖期的朱鹮打破沉寂,重返白龙江沿岸。经鉴定,这只颈部泛着灰黑色羽毛的朱鹮,正是陕西洋县朱鹮种群的后代。到2025年2月,观测数量已增至3只,它们时而在枝头悠然梳理羽毛,时而在河滩踱步觅食,洁白的身影与青山绿水相映成趣。

朱鹮对栖息环境极为苛刻,堪称生态环境的“晴雨表”。武都能吸引这些“挑剔的贵客”,得益于持续向好的生态环境。广袤的湿地与蜿蜒的河流,孕育了丰富的鱼虾、蛙类、螺类,为朱鹮提供了天然“粮仓”;高大挺拔的树木成为理想的筑巢之所;而远离喧嚣的静谧氛围,更让朱鹮得以安心栖息。

朱鹮的回归,不仅是一场跨越时空的重逢,更是武都生态保护成效的生动见证。从消失七十年到重现并繁衍,这一“东方宝石”的归来之路,映照出武都在生态修复、环境保护领域的不懈努力。未来,随着生态保护力度不断加大,相信这些优雅的精灵将在武都大地续写传奇,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最美代言。

(新甘肃)

推荐1

甘肃名片

风直播

凰家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