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聊一聊·轻松一刻】@甘肃人,来试试你的“风起云涌”烫嘴吗😏
△甘肃省博物馆推出的“风起云涌”文创产品
为什么“风起云涌”能让甘肃人“红温”?
注意啦~注意啦📣
这有个超魔性的挑战来袭✨
请正在屏幕前“扒拉”
这篇文章的甘肃小伙伴
字正腔圆地朗读“风起云涌”
预备——开始!
怎么样😏
你觉得自己读得标准吗?
反正小编读完笑了🤣
不知从何时开始
社交网络上出现了一种
新型折磨甘肃人的方法——
让他用普通话读“风起云涌”🌪️
这短短四个字
让无数甘肃友友直呼
“魂蛋”“你拱啊”🧐
面对此项挑战
一部分鼻音浓重的甘肃人
会读成“风起永涌”
此时对方往往会发出满意的笑声
只留下原地“红温”的甘肃人🔥
△视频来源:半月谈
不仅如此
网友们还创造出了
🌱“冲天雷了”(春天来了)
👨👨👦“你家穷吗”(你加群吗)
等热梗
为什么“un”音
就成了甘肃人迈不过去的坎?
这还要从甘肃方言开始说起🔍
甘肃方言主要分属中原官话和兰银官话🌍
这些方言与普通话
在声母、韵母及声调上存在差异
与普通话相比
甘肃方言中鼻音韵尾趋于简化和消失
部分甘肃方言
可能将普通话中的前鼻音韵母(如“un”)
与后鼻音韵母(如“ong”)合并或简化
于是“崩”和“奔”不分
“精”和“金”不分
“共”和“棍”不分
“穷”和“群”不分
当成人说普通话时
受方言发音习惯影响
可能出现“母语负迁移”现象
(💡“母语负迁移”指母语由于其与外语的相异成分而对外语习得产生的不利的、消极的影响)
不过要注意
虽然有这些发音特点
但甘肃人的“嘴瓢”可不是“复制粘贴”!
每个人的发音都像独一无二的“方言盲盒”
与居住地、教育背景、语言环境密切相关
不能一概而论哦💥
随着普通话普及
甘肃的年轻一代正在上演“逆袭大戏”
越来越多的“00 后”“10 后”说着一口标准普通话
让“语言代沟”秒变“语言彩蛋”🎉
这些差异其实是语言世界里超珍贵的“万花筒”
见证着文化的多元与活力~
最后划重点⚠️
玩梗可以超欢乐
但别把这些有趣的小特点
变成刻板印象哦!
要想“攻克”发音难关
针对性语音训练就像“通关秘籍”📖
勤加练习
人人都能变身“普通话王者”!💪
你想用实力打破方言“结界”?✨
快来参与“风起云涌”视频挑战!🎤
本期策划:宋小成
(新甘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