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子怡
5月5日,
夏天的第一个节气
——立夏开始了,
全国各地同步进入高温烘烤模式。
古人如何度过炎炎夏日呢?
也许你不敢相信,
至少从唐代开始,
他们就有“冰淇淋”吃了,
甚至还能畅饮“肥宅快乐水”,
有图为证!
每个朝代各有千秋……
酥山:贵族专享“哈根达斯”
“酥”是一种乳制品
与我们今天的奶油、黄油很相似。
如果把乳酪加热到流动状态
就可以滴淋在盘子上,
堆叠出山峦的造型。
把这座“山”放到冰窖中冷冻,
一份质地细腻的酥山就做成了。
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
还写过酥山吃后感:
“似腻还成爽,才凝又欲飘。
玉来盘底碎,雪到口边销。”
能达到对中式甜品的最高评价——
不甜,
这份千年前的味道还真是让人好奇。
香饮子:风靡古代的“肥宅快乐水”
“奶茶社交”,
算得上是当代年轻人的时尚单品了。
而如今火爆的“中药房配奶茶”,
更是夹杂在一众高糖炸弹里,
组了个难得的养生局。
不过,你知道吗?
各类夏日饮品的鼻祖——香饮子,
起初也是从药房中走出来的呢。
饮子,
在那时候也被叫做“熟水”,
在《太平广记》中,
它是小贩用中药熬制的街头饮品;
而到了宋代,
饮子更是多出了百种花样,
升级为加入水果、砂糖的“香饮子”,
有了“乳糖真雪”“香糖渴水”之类的美名,
还能兼顾除湿、止渴等等保健功效。
甚至,
如果你仔细观察《清明上河图》,
也会发现这些小彩蛋:
在虹桥下、巷口间,
许多地方都摆着“饮子”“香饮子”的小摊,
能在东京最繁华的街头占一席之地,
算得上是那时候的网红美食了。
荷兰水:清代人喝过的碳酸饮料
分享一个冷知识:
生活在清朝末年的人,
就体验过喝碳酸饮料的舌尖刺激了。
最早进口的碳酸饮料,
叫做“荷兰水”,
在清朝末年就已经传入中国。
还有自己的专属广告词:
“荷兰冰水最清凉,夏日炎炎竞爱尝。
中有柠檬收敛物,涤烦祛秽代琼浆。”
读一遍都能感受到口舌生津。
虽然叫“荷兰水”,
但这种碳酸饮料并非荷兰进口,
清朝时,
许多舶来品在售卖前,
都会被冠上“荷兰”的标签。
例如我们常说的“荷兰豆”。
不过,
“荷兰”两个字,
会让人联想到薄荷、兰香清新的味道,
也是无意中为商品增加了一个卖点。
徐珂在《清稗类钞》中,
描述了荷兰水的制作方法,
可食用酸加入果汁即可,
操作起来可以说十分简单。
不过,
能和清朝人品味同一杯“夏日特调”,
这种一不小心踏进错位时空的体验,
还是能给炎炎夏季空调房里的人们,
增加点不一样的趣味。
(本文章版权归凤凰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