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课堂“遗”见倾心 华亭学子解锁别YOUNG校园体验
甘肃
甘肃 > 资讯 > 平凉 > 正文
站内

美食课堂“遗”见倾心 华亭学子解锁别YOUNG校园体验

原标题:华亭:非遗美食进校园 劳动教育绽芬芳

春分时节,华亭市东华镇庞磨小学的校园里飘起阵阵油香。3月26日,一场别开生面的“传承非遗文化 涵养劳动精神”主题实践活动在此展开,师生家长共制传统美食馓子,让千年的非遗技艺在孩子们手中焕发新生。

“大家可知道,这缕缕金丝里藏着千年故事?”活动伊始,身着传统服饰的特聘导师马皓轩家长走上讲台。随着“环饼”“寒具”等古称的娓娓道来,一幅跨越1400年的饮食文化长卷徐徐展开。在多媒体课件辅助下,回族节庆食俗、丝路商队故事、寒食节典故等文化密码被逐一解码,孩子们瞪大的眼睛里映着跃动的文化星火。

美食课堂“遗”见倾心 华亭学子解锁别YOUNG校园体验

揉、醒、搓、炸四道工序,看似简单却暗藏乾坤。揉面讲究“三光”境界,五年级的张小满在家长指导下反复推压面团,额角沁出细汗才换来光洁如玉的面团;醒面时的油浴保鲜,让李思琪惊叹“原来食物也像人要盖被子”;最考验功力的搓条环节,非遗传承人现场示范“一搓到底”的绝活,细若发丝的面条在孩子们屏息凝神中渐次成形。

美食课堂“遗”见倾心 华亭学子解锁别YOUNG校园体验

油锅翻腾间,劳动教育展现独特魅力。六年级的王浩宇在老师指导下,将绕成花环的面坯缓缓浸入热油,“要像书法运笔般稳而匀”,随着金丝在油浪中舒展绽放,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在此刻具象化。当焦香四溢的馓子出锅时,糟欣怡鼻尖沾着面粉的笑靥,与金灿灿的馓子相映成趣,构成最动人的劳动画卷。

美食课堂“遗”见倾心 华亭学子解锁别YOUNG校园体验

“这是看得见的思政课。”校长李明哲介绍,该校将劳动教育作为“五育融合”的重要支点,通过“非遗+劳动”模式,让学生在具身体验中理解“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活动现场,汉族学生马晓雯与回族同伴协作盘面坯的场景,恰是民族团结教育的生动注脚。

美食课堂“遗”见倾心 华亭学子解锁别YOUNG校园体验

这场飘着油香的文化盛宴,折射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创新路径。当非遗技艺从博物馆走进校园,当传统文化借劳动实践扎根童心,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美食的传承,更是文化自信的觉醒。正如教育专家点评:“在孩子心中种下非遗的种子,就是在为文化传承培育未来的守艺人。”

暮色渐浓,校园里的油香久久不散。孩子们捧着亲手制作的馓子,也捧起了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热爱。这缕穿越千年的香气,正载着文化传承的使命,飘向更远的未来。(陈调蕊/文 惠保军/图)

(新华亭)

推荐0

甘肃名片

风直播

凰家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