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华亭:做实定分止争“密码” 绘就基层善治好“枫”景
今年以来,华亭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主动创稳全面提升为主线,以开展“化解矛盾纠纷 维护社会稳定”专项行动为抓手,充分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纠纷,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多维调解体系,全力绘就新时代基层善治新“枫”景,助推主动创稳全面提升。
以排查预警为基础,构筑基层阵地“桥头堡”。一是村(社区)“主查”。以网格化服务管理为支撑,积极构建“人民调解员+网格员+治安户长+平安志愿者”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小组,配强村(社区)调委会129个、网格员256名,实现了“人在格中走、矛盾格中调、法治格中宣、治安格中抓、事在格中议”的网格化、精准化服务管理,有效推动矛盾信访问题高效化解。二是乡镇(街道)“主研”。充分发挥乡镇(街道)综治中心作用,联合派出所、司法所、基层法庭、检察室等单位,健全矛盾纠纷“日排查、周化解、月研判、季通报”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矛盾化解、法律援助、心理咨询等工作,全力推行“一站式”受理、“一体化”运行、“一揽子”解决问题的工作模式,真正将综治中心打造为多元解纷的“终点站”。三是市级“主统”。紧扣“整合社会治理资源、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构建现代化综治工作平台”的职能定位,整合资源力量,统筹公安、法院、检察、司法行政、信访、住建等部门派员常驻,其他重点单位轮驻、涉事部门随叫随到,及时参与矛盾调处,构建起多层次、多维度、多元化解的矛盾纠纷链条,不断提升矛盾纠纷化解质效。
以蓄势赋能为支撑,打造优质环境“主引擎”。一是优化法治环境。坚持把普法教育融入法治实践、融入基层治理、融入日常生活,融入法治华亭建设全过程,全方位、广角度、多层面开展普法教育,打造法治文化广场5个、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基地11个。扎实开展“关爱成长·法治护航”“法治进校园”等主题宣传活动20余(场)次,在全社会形成了遇事找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二是提高公共服务。全面推行“中心吹哨、部门报到”制度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归口调处”工作模式,充分运用微信“小程序”“小服务”解决群众的“大事情”。高标准推进“12345”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融合热线、网络、实体三大平台,人民调解、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法律事务实现了“掌上办”“指尖办”,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三是完善共治机制。扎实推进“三调”对接工作,健全完善对接受理、派单流转、组织调解、跟踪督办等制度机制,定期召开矛盾纠纷排查工作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突出矛盾纠纷化解措施。截至目前,全市共受理“三调”对接案件409件,化解211件,化解率51.59%。
以源头防控为目标,深耕基层善治“新路径”。一是打造源头预防“联合体”。依托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派出所、司法所、法庭等基层政法力量,深入开展进万家、访民情、化矛盾、优服务活动,落实信息收集、源头发现、任务分办、协同处置、结果反馈、及时报告机制,加大对辖区“三重”人员、安全生产、风险隐患的排查管控和预警处置,助推基层治理水平和服务能力有效提升。二是促进诉源治理“法治化”。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工作要求,以“规范阵地建设、整合人员力量、优化工作流程、统计分析研判、强化宣传引导”为重点,构建预防化解、分流引导、调裁对接、登记立案、繁简分流的工作闭环链条,实现非诉对接、多元解纷从“场所一站式”到“功能一站式”的实质化升级。三是扩大纠纷调解“影响力”。采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与普法宣传教育双管齐下,全方位开展普法宣传,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坚持在调解中普法,在普法中调解,聚焦纠纷重点,通过调前讲法、调中释例、调后普法,将法治宣传贯穿于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全过程,切实达到调解一案、宣传一片的效果。同时,大力宣传基层社会治理典型案例和经验做法,全面提升全市综治工作的关注度和影响力,努力从源头上减少各类矛盾纠纷的发生和质变。(李昕 李潇)
(新华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