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能源汽车的“爱与愁”
——甘肃新能源汽车消费观察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俞树红 实习生 陈洁
当下的汽车消费市场中,新能源汽车风头正劲,备受年轻人热捧。新能源汽车承载着大众对未来出行的美好期望,然而在发展进程中,它也面临着诸多难题,可谓“爱与愁”并存。
爱之深:新能源汽车的独特魅力
“国家大力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政策助力消费者购车,这使得新能源车销量逐年攀升。”深蓝汽车兰州七里河店店长赵雷说道。购车补贴极具吸引力,以一辆售价10万元且符合标准的新能源汽车为例,消费者能够享受车辆购置税减免、新能源车补贴、以旧换新补贴以及厂家优惠等,总计约3万元,这极大地降低了购车成本。此外,在甘肃,新能源汽车上牌便捷,出行不限号,部分停车场还能享受半价优惠,这些政策极大地激发了消费者的购买热情。
新能源车日常使用成本也远低于传统燃油车。赵雷称,一辆10万元的新能源汽车,每百公里耗电费用约10元,而燃油车每百公里油耗费用高达80多元,油价上涨时,两者差距更为显著。从保养方面来看,新能源汽车没有复杂的发动机等机械部件,保养项目少、周期长。普通新能源汽车每年保养费仅几百元到1000多元,传统燃油车则需数千元。长期算下来,新能源汽车能为车主节省大量费用。
数据显示,2023年甘肃新能源汽车销售量为4.3万辆,到2024年,销售量大幅增长,突破7万辆大关。
新能源汽车融合现代科技,为消费者带来全新的智能驾驶体验,深受年轻人喜爱。赵雷提到,购买深蓝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年龄大多在20岁至35岁之间。
记者了解到,新能源汽车智能化程度高,消费者可按照个人驾驶习惯设置账户,长途驾驶更加轻松。许多新能源汽车配备先进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自适应巡航功能可让车辆依据前车速度自动调整车速、保持安全距离,缓解长途驾驶疲劳等。
愁也多: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现实困境
充电设施建设滞后成为制约新能源汽车普及的关键因素。在兰州市安宁区一家充电场,出租车司机张师傅无奈地说:“充电1个半小时,才跑200公里,充电时间太长了。”
目前,甘肃虽然大力推进充电桩建设,但数量仍显不足,偏远地区和老旧小区充电桩覆盖率极低。车主出行常遭遇找不到充电桩的尴尬情况,即便找到,也可能因排队浪费大量时间。而且充电桩分布不均,兰州中心城区较多,郊区及其它县(区)则明显不足。与燃油车几分钟就能加满油相比,新能源汽车充电时间普遍较长,快充也需几十分钟,这让长途出行或赶时间的车主十分煎熬,“里程焦虑”使许多消费者对购买新能源汽车犹豫不决。
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也是消费者关注的焦点。市场上部分新能源汽车宣称续航可达数百公里,但在实际使用中,受多种因素影响,续航里程大打折扣。低温环境下,电池活性降低,续航里程可能缩短三分之一以上;高速行驶时,风阻增大,能耗增加,续航里程也会减少。对于有长途出行需求的消费者来说,当前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表现难以满足要求,长途旅行需频繁寻找充电桩、规划充电时间,增加了出行的复杂性。
新能源汽车电池使用寿命也是消费者关心的问题,更换电池成本高昂,部分车型更换电池费用超过车辆价格的一半,给消费者后期使用带来巨大压力。
另外,售后服务滞后,难以满足新能源汽车的服务需求。新能源汽车面临的这些现实困境,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能源汽车的普及。
破局之策:多方携手共促发展
面对新能源汽车发展中的问题,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积极行动。2023年11月10日,省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若干措施》提出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落实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等政策。科学布局、适度超前建设充电基础设施体系,2023年底实现高速(一级)公路和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服务区充电设施全覆盖,加快换电模式推广应用。
2023年8月,省发展改革委出台《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的若干措施》,支持市(州)、县(区)政府结合实际编制县乡公共充电网络规划,做好与国土空间规划、配电网规划、交通发展规划等的衔接,在用地保障等方面给予支持,力争到2025年实现适宜使用新能源汽车地区充电站“县县全覆盖”,到2030年基本建成覆盖全省农村地区的充电设施服务网络。
新能源汽车作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虽挑战重重,但也为汽车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随着技术进步、基础设施完善和市场成熟,新能源汽车有望在未来出行领域占据更重要的地位,为人们带来更便捷、经济、环保的出行体验。
(甘肃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