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勾刀复“刻”家乡风景 业余画手如何逆袭雕刻大师
甘肃
甘肃 > 人文 > 陇咚锵 > 正文
站内

自制勾刀复“刻”家乡风景 业余画手如何逆袭雕刻大师

原标题:常国宣:木刻版画上的时光雕刻者

自制勾刀复“刻”家乡风景 业余画手如何逆袭雕刻大师

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 徐媛

春节前夕,一场名为“版魅绽华——天水木版画专题展”的展览,于天水民俗博物馆开展。在文博热持续升温的当下,这个散发着浓郁陇右风情的艺术展,成为市民游客体验文化年俗的热门之选。漫步展厅,一幅幅古朴稚拙、充满乡土气息的木刻版画次第排开,鲜活的天水年俗画卷在墨香朱彩间流转。其中,出自中国版画家协会甘肃分会理事、市文化馆退休干部常国宣之手的30幅充满地道烟火气的木刻版画,如同永不褪色的时光胶片,记录着天水的山水、民俗与记忆。

于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记者在常国宣的口述中,走近了他,以及他的艺术之旅。

“我最早接触的艺术是国画,启蒙老师是山西省夏县文化馆的吕世芳。”坐在记者对面,常国宣一边喝着手中的茶,一边回忆起自己的艺术之路,“那时候大约15岁,纯粹是因为对美术的喜爱和兴趣,开始跟着吕老师学习画画。”他的声音温和而坚定,仿佛在讲述一个久远的故事。

常国宣的艺术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他没有接受过学院派的系统教育,而是自学成才。他曾在电影院从事过广告海报绘画工作,并将艺术融入大型海报绘制中,展现出快速而自由的艺术表达能力。“那时候,我每天骑着三轮车写横幅标语,有时甚至忘了去学校上课。”他笑着说,眼神里透着一丝顽皮。

而真正让常国宣与木刻版画结缘的,是在遇到晓岗老师之后。

24岁那年,常国宣在画友田致宏介绍下,结识了著名版画家晓岗。“晓岗是西安美院的高才生,后来成为甘肃省美协副主席,他的作品以木刻版画见长。”常国宣回忆道:“当时晓岗老师来天水出差,宾馆登记了都不住,就住在我家。晚上,他常常给我讲解版画的知识,从理论到实操,手把手一点一滴地教我。”正是在晓岗的指导下,常国宣完成了他的第一幅木刻版画作品《巍巍麦积山》,这幅作品不仅展现了天水麦积山的壮丽景色,也奠定了常国宣木刻版画的独特风格。

“木刻版画的核心在于‘木味’和‘刀位’”常国宣边回忆,边为记者解释,“木头有它的质感,刀有刀的力度,两者结合才能呈现出独特的艺术效果。”透过常国宣的木刻版画作品,记者发现他的木刻版画更注重刀法的变化,追求大起大落的效果。常国宣对记者说:“我这个人有点像草原上的马,不喜欢约束,喜欢自由,这一点也很好地体现在了我的艺术创作中。我喜欢通过刀法的变化来表现画面的细节和情感,而不是一味追求平直的线条。”

因此,从常国宣的木刻手法中,很容易就能窥见他的独特之处:既有传统的韵味,又融入了现代的创新。尤其是他自制的勾刀,更是让他的作品充满了个性。“刻版的过程中,我发现没有现成的工具能够满足我的创作需求,于是便自己动手制作了一把能够勾回的勾刀。”常国宣说,自从有了自制的勾刀,他的木刻版画创作更加得心应手,刀下的线条也更为流畅而有力。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和所有艺术家一样,常国宣的创作灵感也来自他身边的点滴生活,来自他所热爱的天水。

“我最早刻的作品主要是以天水地区的景点为主题,比如南郭寺、麦积山、仙人崖、李广墓等。我想把天水的美,通过木刻版画的形式,展现给更多的人。”常国宣的一幅以南郭寺为题材的作品中,细致刻画了天水20世纪70年代“人拉车子驴在外”的景象,该作品画面构图巧妙,阴阳结合,充满了诗意与韵味,仿佛在诉说着那渐已远去的故事。

“在刻这幅作品时,我特意采用了‘留黑’手法,从而让木刻版画特有的色彩艺术效果得以完美呈现。”常国宣说,他希望通过这幅作品,让观众感受到天水独特的民俗文化。

仔细欣赏常国宣的每一幅木刻版画作品,那不仅仅是艺术的创作,更是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天水的眷恋。每一幅作品都承载着他的情感和记忆,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即便后来作品曾在国内外展览中获奖,也曾被国家指定的收藏机构收藏,但常国宣坦言,最初他却并不那么喜欢木刻版画:“说实话,我开始对木刻版画并不了解,也不感兴趣,但后来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渐产生兴趣,并在实践中慢慢爱上了这一艺术形式。最痴迷的时候,吃饭都顾不上,家里满地、满床刻的都是木头屑,惹得家人意见很大……”

回溯常国宣的艺术之路,自称“杂家”的他,除了木刻版画之外,还涉猎摄影、国画、磨漆画等多个艺术领域,但不论是木刻版画、摄影、国画或磨漆画,奇怪的是,他每涉足一个艺术领域,却“能出人意料,能烛其形而见其果,能获得省级,甚至国家级奖项……”记者觉得,这与他一直奉行的“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艺术理念是分不开的。为了精进自己的版画技艺,他曾在东北拜访过杜鸿年,在四川拜访过吴强年,学习他们的刀法特点,并融入自己的创作中。“学别人生,像别人死。我主张学习别人的东西要形成自己的风格,不能生硬模仿。”常国宣说,“要在保持个人特色的同时,借鉴吸收他人的艺术精华。”足够努力、足够坚持,懂得钻研,这或许就是,青少年时代就做艺术梦的常国宣被称为“怪杰”的原因吧。

再次踏进展厅,凝视着那一幅幅古朴的木刻版画,记者仿佛听到了一声声刻版的声响。那声音仿佛从心灵深处传来,满是对艺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执着,而这种执着与热爱,又何尝不是常国宣本人的真实写照呢?

(天水晚报)

推荐0

甘肃名片

风直播

凰家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