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交响:那是历史的低语 也是时代的搏动
甘肃
站内

丝路交响:那是历史的低语 也是时代的搏动

原标题:丝路交响

直上,到兰州。在兰州,黄河的鸣叫低沉温和,如哺育儿女的母亲,温婉可亲,越过兰州上空,它怀着西部深厚的风土,九转而上,奔向渤海湾。兰州是黄河的长子,它温厚内敛,始终在母亲的臂弯里成长……

在西北大地上,路如虹。历史的斑斓色彩在这里交织,文化的细密回声在这里低唱,时代的强劲波涛在这里冲击。

这条路宽展,足迹跨越了欧亚。这条路悠长,一走就是千年。这条路隽永,深烙着文明的履痕。

到长安,重回大唐盛世。古城墙围成的雄奇版图里,大唐不夜城复制着十三朝的繁荣,人们从全球各地降落,挤进了热浪里,各种肤色的游客融进文化的海域,水泄不通,在西安城最繁盛的队伍里,我们摩肩擦踵,近距离地辨认着来自五湖四海的肤色、瞳孔、语言。我确信,在这里,我们可以遇见繁盛历史中最丰富的面孔。千年前,大唐西市万商云集,车队、驼队停靠在历史的码头上,将丝绸、瓷器、玛瑙、瓜果连同中西文化一起摆渡,穿越边塞、沙漠、异域,通达遥远的国度。如今,西安国际内陆港,中欧班列繁忙奔走,新时代的西安依旧是重要枢纽,用中国速度推动着经济贸易的深度融合,继续着丝路交易东西的传奇。有经济发展的高楼林立,也有历史文化的遍地古风。一曲秦腔起,三秦大地多少繁华交响。

向西,天水秦风依旧。渭水悠悠,伏羲和他的族人们擎着文明的火把,随之向四方流淌,灌溉出九州的丰腴。秦人的铁蹄轻轻踏过,开出新时代的花圃。回到龙城,我们离最古老的先祖只差八千年的时空。我们来自九州,都是羲皇后裔。朝拜伏羲,为先祖带来华夏后裔们最新鲜的声音和笑容。商队们离开长安,在天水好好休整一番,这里有美酒醉人、有文化厚重,痛别东土,商队们将去往边塞、痛饮长风。天水的温柔,短暂而深刻。如今,在天水古城的驿站,我们长久停留,在琳琅满目的文化印刻里重读丝路,重读杜甫的明月,重读苏蕙的回文,重读李广的悲愤。如今,明月饱满,回文成诗,王侯俱灭,飞将长存。事实证明,有些东西虽然耀眼,却注定渺小。只有冲破枷锁,在苦难和挫折上歌舞,才能在漫长的历史里留下永恒的背影。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在这里逼近又分别,齐寿山作为两河的分水岭,成为一道重要的界碑。独特的地理构造,缔造了天水灵秀的山水,也涵养了厚朴的人文。麦积山上,烟雨熏染,那高悬的佛国犹如幻境,登上,可以畅饮秦岭西麓的清风。即将离去,忽闻山歌起,不舍之情浩荡飘浮。

直上,到兰州。在兰州,黄河的鸣叫低沉温和,如哺育儿女的母亲,温婉可亲,越过兰州上空,它怀着西部深厚的风土,九转而上,奔向渤海湾。兰州是黄河的长子,它温厚内敛,始终在母亲的臂弯里成长。百年铁桥作为兰州的标志之一,经过了上百年的岁月,依然据守在时代的浪涛里,看着一波波的新浪潮奔涌向前。在兰州,找一个老巷口,排着队去吃一碗兰州牛肉面。别怕等,一碗正宗的牛肉面,值得你等上片刻,等拉面师傅拉扯几次,把各种面扔进滚烫的锅里,不等你坐稳,一碗色香味俱佳的牛肉面就上了桌。一大口,把兰州的灵魂吸进肚腹间,酣畅淋漓。沿着河岸,可以默默行走,也可去河边,握一握泥黄的浪花,听一听黄河的温度。黄河奔腾,输送着源头活水;水车旋转,输送着游人的欢笑;兰州奔走,安抚着东西往来的疲惫。黄河里面舀一瓢,一半泥沙一半水,夜色弥漫,在岸边徘徊。忽然远处几声鼓子,客心已碎。

在敦煌,石窟群苦等了千年。等来的,是七分的掠夺,和三分的惋惜。在残破的历史上,敦煌缝补着文化的袈裟。当我抵达,历史的无尽和大地的广袤,一起冲淡了我的记忆。我是一粒沙,融进了风里。跟着风,我看到了其他沙粒的样子。是佛陀指尖的单薄,是石龛深处的幽暗,是高崖顶端的柔和,是立壁可触的粗粝。是沙丘悠长舒缓的铺陈,是月牙湖底深浅漂浮的沉静,是远去的驼峰逐渐模糊的缩影,是苍鹰尖啸后抵达的余音,是夕阳沉落后大地的惋惜声。来敦煌,我盘桓几日,最后认识到,这是座沙粒堆起来的城市,一切都来自沙粒。不过,文化来自沙粒,高于沙粒。远道而来的游人们耗尽假日,把最后一丝力气扔给敦煌,偷偷带走了一些沙子。居住在这里的人,收拾着远方客人的笑容和满足,他们守候着,守候着美好生活,也守候着敦煌的名字。临行前,快车催发,有人在反弹琵琶,大地入眠。

喀什,胡杨树正值盛年,它伸展着筋骨,与池水里的倒影对视。在大漠,一棵树就是一座沙丘。一座一座,星罗棋布,连缀成了祖国最西北的胜景。生长千年,站立千年,沉睡千年,没人能见证一棵胡杨的一生,即使是一个强大的王朝走远,胡杨们都不肯轻易地倒下。在岁月更迭和沧海桑田里,胡杨们倔强地守护着脚下的大地。在万里丝路中,喀什是国内的终点,全线的中点。吐曼河穿城而过,滋养着大片绿洲,带来了数不尽的希望。奔波无数黄沙的客商们,来到这里后惊呼起来,驼队撒开蹄子,奔向河水和绿洲,它们已经煎熬了一两个月,几乎支撑不住了。走进喀什古城,伊斯兰文化氤氲其中,足足沉淀了十几个世纪。在喀什,很轻易产生一种错觉,仿佛时间的风流过这里,并没有带走什么。历史、文化、河流、沙漠……众多元素在这里交汇,房屋、山川、树木都保持着相同的土黄色色泽,让人惊讶于喀什高度的色系统一。在喀什,理应接受邀请,让自己在高亢热烈的曲调里燃烧起来。燃烧,一直到永夜。

丝路如带,揪扯着东西。每一处文化打结,都留下一座底蕴厚重的城市,成为我们向往的地方。人们沿路追寻,在物质和精神的交换里,寻觅着满足和归宿。

经纬线在西北大地上碰撞出一个个文化强音,听得人血脉偾张。那是历史的低语,也是时代的搏动。

□王重扬

(兰州日报)

推荐0

甘肃名片

风直播

凰家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