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金昌城区的大街小巷,一个个高清摄像头如同天眼一样,全方位监控着城市的每个角落;重要路段街面、车站广场,公安民警全副武装进行巡逻,昼夜守护着城市的平安;大小社区里,随处可见穿着红马甲的网格员入户走访、网格巡查,排查矛盾纠纷、消除安全隐患;街头广场上,能时时看到大妈们扭动腰肢、跳着欢快激情的广场舞……一幅幅画面体现着金昌的祥和、稳定、团结。
2024年,金昌市综治中心紧紧围绕主动创稳提质增效工作主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三抓三促”行动为抓手,深入推动综治中心“四个实战化”,加快打造矛盾纠纷“集散地”、多元解纷“桥头堡”、社会治理“晴雨表”,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战化运行水平有力提升,主动创稳底板不断夯实。
强基•平台阵地不断完善
“以前,有了纠纷想找法律咨询得费好大劲,现在真是省心多了,只需来到综治中心,不仅矛盾纠纷能得到有效解决,还能享受到免费的法律咨询服务,一举两得!”在金川区综治中心顺利解决纠纷的李斌满意地说道。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综治中心建设,高位谋划,全力推动,重点加强县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按照“1厅+N室”的建设模式,科学整合综治中心、信访接待大厅、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心理服务中心等阵地,不断优化综治中心职能定位,做实场所、程序、数据、力量、责任“五个对接”,全面推动市县乡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现“一个中心管平安”。2024年县(区)综治中心累计受理各类事项9529件,办结8731件,办结率91.2%。
在规范化建设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功能设置,法院、检察院、司法行政、信访等部门常驻县、区综治中心,其他行业部门、专业调解组织及社会组织等力量“轮驻”“随叫随驻”,配套设立群众来访接待、矛盾纠纷调解、法律咨询服务、心理健康服务等功能室,打造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一站式”服务平台。目前,县、区综治中心常驻、随叫随驻部门达到87个,设立调解室16个,调解员35名,实现了“只进一扇门,解纷万家事”。
固本•网格服务持续优化
一个网格手提袋、一身红马甲、一本民情笔记,这三样物品是网格员潘多玲的“日常三宝”,这是我市网格化服务管理中逐步探索出的有益尝试。
近年来,金昌市以街道管理体制改革为突破口,探索完善社区网格化管理体系,通过搭建服务平台、创新制度机制,将城市基层治理延伸到“最后一米”,实现了市域社会治理由上级发力向基层发力、由封闭运行向融合发展、由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的转变。
潘多玲是金川区金川路街道金谷里社区的一名网格员,自履职以来,潘多玲日复一日地行走在社区的每个角落,逐门逐户进行细致排查,每到一家,她都耐心记录下家庭的基本概况、成员变动、生活状况等细节,确保信息全面无遗漏。
金昌市持续深化网格化服务管理,整合政法、民政、应急等工作网格,实行“多网合一”,科学划分网格695个,加强网格员队伍建设,组织开展岗位履职、练兵比武和业务能力提升等培训60余场(次),常态化、全方位排查矛盾纠纷、安全隐患,了解掌握社情民意,帮助解决群众诉求,用“小网格”推动“大治理”。2024年共排查化解矛盾纠纷5562起,化解5521起,化解率99.3%。
提质•“三调对接”更加顺畅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社会治理的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
“人民调解员就要‘多管闲事’‘多说几句’,沏上几杯热茶,倾听双方的诉求,将矛盾从早从小化解。”这是人民调解员张世栋常说的一句话。
张世栋,今年60岁,曾担任永昌县法院审判员,具有专业的法律知识和丰富的调解经验。退休以后,张世栋退休不褪色,继续在社区调节工作中发挥余热。2021年,永昌县城关镇宝河苑社区设立“张世栋个人调解工作室”;2024年,永昌县综治中心聘请张世栋为金牌调解员,并设立金牌调解室。他用独有的“三步调解法”(拉家常、摆道理、讲法律),协商调处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同时,推进“坐诊+巡诊”的调解模式,除解决居民反映的问题外,经常主动到辖区排查调处矛盾纠纷。
这是“枫桥经验”在新时代创新发展的生动体现。金昌市深入推进“诉调对接、警调对接、访调对接”矛盾纠纷化解新模式,明确将适宜调解的民商事诉前案件、警情类矛盾纠纷、申诉求决类信访事项中的矛盾纠纷分流至综治中心“一站式”集中调处化解,不断规范对接平台、健全制度机制、强化实战联动,深化矛盾纠纷源头治理,矛盾纠纷“倒金字塔”结构分布逐步扭转。全市受理的各类民商事纠纷、行政案件流转至综治中心调解数达到60%以上,调解成功率达到80%以上;警调、访调对接调解成功率分别达到99.1%、80%。
坚持“应调尽调、能调尽调”理念,做好人民调解、做实行政调解、做强司法调解、做优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发挥村规民约、家风家教在矛盾纠纷调解中的积极作用,最大限度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访前,确保矛盾纠纷排得出、接得住、调得好,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增效•信息平台提档升级
2024年6月,金川区广州路街道宝运里社区一位居民向网格员反映,其居住的楼栋下水管道堵塞后,自行疏通3次仍未彻底解决。网格员第一时间将居民反映的问题通过“金事e通”APP上报社区,社区迅速召集相关单位及居民代表召开协商议事会,充分了解问题症结、听取各方意见、商议解决办法,最终问题得以妥善解决,居民群众纷纷点赞处理结果。
这是金昌市运用信息化平台高效快速解决群众诉求的一个实例,这样的事件在平安金昌建设信息平台“金事e通”APP上还可以看到很多。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是社会治理难题的写照。如何巧用这根“针”,串起千条“线”,考量着制度设计者的智慧。
2024年,金昌市综治中心锚定信息平台整合这一目标,打造“金事e通”(陇情e通金昌版)信息平台,纵向联通省级信息平台,横向打通市级12345“接诉即办”、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对下覆盖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和网格员,实现平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共用、部门协同联动,使基层网格员真正使用“一个平台、一次录入、一网办理”,真正用大数据服务支撑维护安全稳定,有力提升信息化服务社会治理能力。2024年,信息平台收集汇总各类数据21.84万条。
深化“接诉即办”改革,不断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12345“接诉即办”平台市民诉求可直接转派乡镇(街道)“金事e通”信息平台流转、逐级办理,并同步推送省级平台,通过12345“接诉即办”平台流转至“金事e通”事件共7242件,办结7179件,办结率99.1%。
平安是街头巷尾安心漫步的身影,是家家户户窗口透出的温馨灯光,是校园内外无忧无虑的欢声笑语,是社区公园内悠然自得的休憩时光,是夜幕降临时分那份静谧与安宁……在平安的深处,凝聚着社会各界不懈的努力与奉献。2025年,金昌市综治中心将以全面提升主动创稳为目标,坚持“三条线”协同发力,全面推进“四个实战化”,聚力基层社会治理,以高水平平安护航高质量发展,为聚力打造和合善治的文明之城,营造安全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记者:刘伟业 通讯员 黄永涛
(镍都金昌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