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024·人物志丨陈佳璐:让家乡特产有了“国际范”
你能想象吗?定西的洋芋可以瞬间变成“英式下午茶”。
在一片绿意盎然的洋芋地里,一位穿着西装的女孩正在演讲台上用标准流利的英语向网友推介定西洋芋,但下一秒,她却无缝切换成一口亲切的定西方言,“翠花,上洋芋!”
这个善于混搭的博主叫“猛璐”,本名陈佳璐,是定西市安定区融媒体中心的记者。作为一名怀揣着热爱回到家乡的媒体人,她在探寻如何以创新方式展现家乡的风土人情与特色产业上狠下功夫,终于,一次偶然的灵感闪现,“麻洋芋·猛璐”应运而生。
传统与现代交织、土味与洋气碰撞、温情与热烈共存、产业与专业融合,猛璐的短视频在网络上被广泛传播,这种巨大的反差感吸引了网友们的目光,也让“麻洋芋·猛璐”这个IP迅速出圈。
在猛璐的短视频里,她会开着三轮车带领观众走进田野,也会拿着红酒杯坐在洋芋地里分享家乡美食,生猛的“村头女王”形象俘获了众多网友。
“穿着燕尾服吃搅团的感觉上来了!”
“这洋芋吃了长英语,对吧?”
“土洋结合,形式独特,牛!”
“原来回到家乡也可以做这么酷的事”
……
作为一名新媒体短视频博主,也作为一名记者,猛璐通过短视频,让人们看到甘肃人民的勤劳、质朴与智慧。“我非常感谢记者这个职业,也永远铭记作为一名记者的使命。我会努力将这里的每一份改变、每一份成就、每一份付出、每一份努力,通过我们的作品表达出来,传播出去,让我们的家乡更有国际范!”今年的记者节分享会上,她这样说。
文丨奔流新闻记者 柴小艳
海报丨奔流新闻设计师 钟文静
(奔流新闻)
相关新闻:2024·人物志丨李义铭:他有一辆能留言的“心愿taxi”
在兰州的街头,跑着一辆“心愿 taxi”,司机是李义铭。
李义铭今年刚满三十岁,人勤快,平日里爱动脑筋。自从握上出租车的方向盘,他对兰州的大街小巷、景点美食更是滚瓜烂熟,遇见外地来兰州的游客,俨然成了贴心向导。
今年5月,兰州迎来了旅游的旺季。李义铭又动起了“小心思”,他决定把自己开的出租车打扮一番——在车厢里放上了心愿笔记本、免费矿泉水、大白兔奶糖以及爱心便利贴。
在他的倒饬下,出租车成了一个温馨驿站。副驾驶座位的后背,还贴着手写的温馨提示:“亲爱的乘客朋友们,欢迎乘坐李师傅的出租车,请写下您的心愿、心事、烦恼,或者任何您想说的话!”“后排,扶手箱有矿泉水,如果您有需要,可免费饮用。”“如果您有低血糖,请告知我,我常备大白兔奶糖。”
日积月累,李义铭车上的五本笔记本里,留下3000多名乘客的暖心话,有对兰州这座城市的点赞,有对自己前程的期许,也少不了对“的哥”的祝福。“第一次来兰州,美丽的不夜城,加油!兰州”“兰州是我第二故乡,愿年近四十的自己不断突破”“希望家人平安健康”“希望闺女明年成功上岸”“希望坐车的朋友们开心快乐”……这些留言本上不仅有熟悉的中文,还有英文、藏文等不同文字书写的深情话语。
因此,李义铭开的这辆具有“留言功能”的出租车,被乘客网友们形象地称作“心愿 taxi”。
“坐上李师傅的车,会被车里每个用心的细节深深感动。”兰州市民吴女士是“心愿taxi”的常客,还加了李义铭的微信,只要去外地出差乘飞机坐火车,都会提前约好李义铭,让他接送。
“李师傅开车稳当,坐他的车既安全,又温馨,体验感很好。”吴女士也在心愿本上留了言:第一次在兰州街头发现如此有温度的车辆,为李师傅点赞!
文丨奔流新闻记者 王夏菁
海报丨奔流新闻设计师 钟文静
2024·人物志丨李文丽:一个家政女工的“诗和远方”
“再颠簸的生活也要闪亮地过。”这是李文丽发在微信朋友圈的感慨,也是她生活状态的真实写照。
李文丽,甘肃省平凉市崇信县锦屏镇冉李村村民,今年56岁的她,也是一位曾经北漂7年的家政女工。
40岁之前,李文丽是个没出过远门没见过世面的农村妇女。改变发生在2005年。这一年,丈夫因车祸导致左腿截肢,家里没了经济来源,陷入了困境。看着无法工作的丈夫和正在读书的儿女,李文丽一个人扛起了家庭的重担,开过蒸馍店,在啤酒厂捡瓶子搬箱子,在银川医院当护工,一路走来,备尝打工艰辛。
2017年春天,崇信县妇联举办家政服务培训班,培训合格者可以去北京当家政工,李文丽当即报名。人生第一次,她买了一张390元的车票,踏上了北上的列车,她成为一名“北漂”的育儿嫂。
闲暇之余,独在异乡的孤独感始终包围着她,她需要倾诉,也需要排解情绪。偶然看到一篇名为《我是范雨素》的文章,“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读的书,命运把我装订得极为拙劣。”这句话深深打动了她,也如同一束光,照进了她的世界。
机缘巧合,她走进了“鸿雁之家”——一个专门为家政女工提供的公益平台,为自己的精神世界找到了休憩的港湾。“我就像飞出笼的鸟儿,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空间。唱歌跳舞,写作画画,成为我休息日不可缺少的内容。”
从小爱幻想、爱文艺、爱浪漫的她,给自己起了个诗意浪漫的笔名——“梦雨”,因为喜欢下雨,喜欢做梦。此后,“梦雨”频繁出现在内部刊物上。她的文字质朴,绘画意境深远,得到了诸多好评。
“我是一株不起眼的地丁花,想要努力绽放自己的光芒。”李文丽觉得自己如同地丁花,虽平凡却适应性极强,弱小的身体里蕴藏着坚强的生命力。
平凡的打工生涯中,李文丽实现了“诗和远方”:写出20万文字,画出500余幅画;领舞参演了法国导演杰罗姆·贝尔的舞蹈剧《盛会》;有5篇作品先后发表在《北京文学》等杂志上;以文学之名赴广州、澳门参加文学节;她的故事被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遇见你》娓娓讲述;新书《我在北京做家政》即将结集出版……她的追梦故事也成为许许多多“打工人”励志的榜样。
今年8月,因为家里老娘需要照顾,孙子也即将出生,李文丽离开了北京,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家乡的生活是全新的。对我的文学创作和画画也是另一个开始。以后要多写家乡故事,多宣传家乡。”
文丨奔流新闻记者 欧阳海杰
海报丨奔流新闻设计师 钟文静
甘肃网络广播电视台:甘肃新闻丨(新时代陇原先锋)牟业琼:为民服务 步履不停
兰州市西固区金沟乡小金沟村村主任牟业琼,扎根基层17年,扛起一名共产党员带领家乡父老谋发展的责任,凭借敏锐洞察力探寻发展机遇,和大家一起发展特色种植业,拓展电商销路,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
“狗剩”是牟业琼的小名,在村里乡亲们都亲切地喊他狗剩子。每天牟业琼都要来到作坊做直播,为创立的品牌“狗剩家的花馍馍”打call,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同时也为村里的妇女创造了就业机会,增加收入。
除了打造“狗剩家的花馍馍”品牌,依托兰州西固区金沟乡南部二阴山区山地丘陵的特殊地形地貌,牟业琼带领村民大力发展种植业,全力构建“千亩有机百合种植、千亩特色蔬菜、千亩绿色果园”的产业布局。2023年全村苹果、杏子、桃子、蔬菜收入超过20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1.8万元,村集体收益达15万元。
为民服务,步履不停。在牟业琼的带领下,兰州市西固区小金沟村先后被评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市级民族团结示范村。牟业琼也先后获得兰州好人、甘肃省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甘肃台报道。
记者:刘若男
兰州台 武婷 郭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