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构建六大中华文明标识体系 让黄河文化畅全球
甘肃
站内

甘肃:构建六大中华文明标识体系 让黄河文化畅全球

自动播放

原标题:我省将构建六大中华文明标识体系

本报兰州讯(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张栎)12月25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获悉,我省将加大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工作,构建具有高辨识度的六大中华文明标识体系。

据悉,省文旅厅已会同文旅专责组成员单位,研究制定了《关于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甘肃段的实施方案》。《方案》明确,力争到2030年,全省黄河流域各级文物保护单位达到3800个以上,博物馆纪念馆186个以上,国家5A级旅游景区6个以上,国家级旅游度假区3个以上,黄河流域9市州年接待海内外游客4.5亿人次以上,旅游花费达到4000亿元以上。

我省将构建具有高辨识度的六大中华文明标识体系,分别是黄河流域人类史及文化史标识体系;始祖文化标识体系;先周文化标识体系;早期秦文化标识体系;黄河自然遗产与民族民俗文化标识体系和红色文化标识体系。

配合黄河上游地理地标高度集中的特点,我省还将重点推出一批黄河文化旅游精品线路。主要有:“九曲黄河、高原生态”游,打造黄河生态文化和民族风情旅游精品线路;“黄河很美、丝路畅享”游,打造黄河历史名城和丝路都会旅游精品线路;“始祖文脉、华夏古邑”游,打造全球华人寻根问祖旅游精品线路。

我省还将实施一批辐射带动强的重点工程。分别是黄河流域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程,通过推进黄河文化重大考古,打造黄河文化博物馆体系,让祖先的智慧和创造永励后人;黄河流域红色文化传承弘扬工程,加大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将甘肃打造成为国家红色文化学术高地和知名红色旅游目的地;黄河文化展示传播工程,提升黄河流域文化、旅游、娱乐、休闲、体育等设施建设配套水平,推出一批黄河文化题材的“大书”“大剧”“大作”“大片”“大赛”,对内对外讲好甘肃黄河故事;黄河流域文旅产品提质工程,打造一批世界级、国家级文化旅游景区、度假区;黄河流域文化旅游业培育工程,将建设黄河文化产业集聚区,培育一批黄河文旅龙头企业,引领带动黄河文化旅游带高质量发展。

(甘肃经济日报)

相关新闻

中国甘肃网:甘肃将采取多措并举 让黄河文化出国门畅全球

中国甘肃网12月25日讯(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孙珩力)“甘肃,作为黄河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我们将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致力于将黄河文化旅游带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12月25日,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闫永强在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详细阐述了甘肃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方面的战略规划。

闫永强介绍,甘肃的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将以保护和传承黄河文化为核心,通过构建高辨识度的文化标识体系,推动黄河流域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甘肃将重点打造六大文化标识体系,涵盖人类史、文化史、文明史等多个维度,以此彰显甘肃在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中的独特地位。

在旅游线路开发方面,甘肃将依托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推出一系列精品旅游线路,如“九曲黄河、高原生态”游、“黄河很美、丝路畅享”游和“始祖文脉、华夏古邑”游等,旨在让全球游客体验黄河文化的独特魅力。

此外,甘肃还将实施一系列重点工程,包括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程、红色文化传承弘扬工程、黄河文化展示传播工程、文旅产品提质工程和文化旅游业培育工程,以提升黄河文化旅游带的整体品质和国际竞争力。

闫永强表示,甘肃的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不仅是文化传承的需要,也是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这些措施,甘肃期望实现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让黄河文化故事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同时带动当地文化旅游产业的繁荣发展。

中国新闻网:甘肃已实施麦积山石窟等320余项黄河流域文物保护项目

中新网兰州12月25日电(记者 闫姣)“目前已实施麦积山石窟、五泉山古建筑群等320余项黄河流域文物保护项目,实施72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和8家纪念馆陈列展览改造项目。”甘肃省文旅厅副厅长闫永强25日说。

2024年10月24日,游客参观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资料图)闫姣 摄

2024年10月24日,游客参观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资料图)闫姣 摄

当日,甘肃省政府新闻办举办“感恩奋进,黄河之滨会更美”——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六场)。

“夏河县白石崖溶洞遗址将人类在青藏高原上的活动历史由4万年前推至19万年前,庆阳南佐遗址是目前国内所见5000年前黄河流域最大的都邑性遗址,为溯源中华文明提供了新的重要佐证。”闫永强称,近年来甘肃围绕中华文明标识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推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工程,构筑黄河上游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地的甘肃文化地标。

同时,甘肃聚焦黄河文化主题,充分运用舞台艺术、美术创作、文化遗产展览展示等方式,加大传播弘扬力度,大力彰显黄河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

甘肃精心打造了《天水千古秀》《花开临夏五千年》等一批演艺项目,兰州老街、临夏八坊十三巷、天水白鹿仓、平凉崆峒不夜城等一批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旅游休闲街区相继建成,演艺旅游、非遗旅游、研学旅游、康养旅游、体育旅游等文旅融合新业态更加丰富。

甘肃地处黄河上游,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景观多样,是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的重要省份。下一步,该省力争到2030年,黄河流域各级文物保护单位达到3800个以上,博物馆纪念馆达到186个以上,国家5A级旅游景区达到6个以上。

推荐1

甘肃名片

风直播

凰家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