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纪念兰州解放75周年
铭记“8·26” 追忆峥嵘岁月
窦家山战斗遗址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十五集团军解放兰州纪念亭
兰州战役营盘岭战斗遗址
兰州战役沈家岭战斗陈列展一角
编者按
今年8月26日,是兰州解放75周年纪念日。本报联合兰州战役纪念馆推出特别报道,向大家讲述兰州战役和英雄的故事,一同重温峥嵘岁月,追忆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在新征程上传承与弘扬兰州战役精神,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兰州实践中谱写新的篇章。
兰州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领导和指挥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在甘、青、宁、陕四省广大地域内组织实施的一次关键性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在大西北的一次战略大决战。
兰州战役的胜利,彻底摧毁了国民党军队在西北的战略防御体系,加快了青海、宁夏、新疆等省区的解放步伐,为彻底解放整个大西北奠定了胜利基础,也为我军进军大西南,彻底铲除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反动统治创造了有利条件,在解放战争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兰州战役从1949年8月21日开始,历时七个昼夜。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以伤亡8700余人的代价,消灭国民党马步芳军事集团主力2.7万余人,8月26日兰州宣告解放。今天,让我们一起回顾兰州战役和英烈事迹。
★勇往直前 拿下窦家山、十里山
窦家山位于兰州东十公里处,北与十里山相接,南面为古城岭,西兰公路由东向西穿过,山势陡峭,易守难攻,是兰州城东的天然屏障。国民党守军在窦家山筑有永久性防御工事,有两道外壕和约8米高的峭壁,外壕和峭壁中间设置铁丝网、埋设地雷和重磅炸弹;纵深各高地以钢筋水泥碉堡、地堡为主,配以掩盖式交通壕和地雷等设施,配备可以相互支援的火力、兵力,形成坚固防御阵地。扼守窦家山的是国民党军第八十二军第一〇〇师第二团和青海保安第一团。
第一野战军进攻窦家山的是第十九兵团六十三军。8月25日,总攻发起后,我军以强大的炮火轰击,摧毁敌前沿阵地碉堡工事,主阵地两条通道也被打开。在我军相继攻占敌1号、3号阵地后,敌军急忙调兵遣将,并组织了大刀敢死队、督战队、执法队,鼓动士兵们与我军决一死战。敌军先后组织了七次大的集团反冲击和无数次小反扑,均被解放军击退。接着敌军又组织了约一个团的兵力,向我军发起强力反冲击,敌军的士兵摇晃着大刀,一窝蜂冲上我军阵地。一阵拼杀之后,大部被解放军歼灭,一部逃往窦家山西侧沟洼里。至17时许,第六十三军一八九师占领了窦家山全部阵地,控制了西兰公路,随后主力直插东岗镇和兰州城东门。
在这场战斗中,第一八九师五六六团三连是尖刀连,承担着打开突破口,占领敌1号阵地,掩护二梯队进入阵地的作战任务。他们将连队分成三个排,其中第一、第二排为突击排,第三排为二梯队,负责送弹药和人员补充。第一排的突击班以一排一班为基础,补充二班、三班英勇善战的战士共10人组成,由一排副排长苏贤明为班长,一班长杜英魁任副班长。二班、三班副班长任战斗组长,每人带冲锋枪一支、子弹200发、手榴弹五个、飞雷三个。一班其余的战士归给二班、三班组成刺刀班,随一班跟进,各带手榴弹两个、飞雷两个。突击班后配轻机枪两挺,随一班跟进,任务为占领阵地掩护突击班向纵深猛插,作突破后防反击使用,并配备梯子组与爆破组。在火力组织方面,营配属重机枪两挺、六〇炮三门,由连长掌握。战前,连长召集排长、班长,不分昼夜地侦查了三次地形,并根据地形进行沙盘推演。突击班全体成员看地形,选择突进道路。战士们熟悉冲锋枪的使用、检查飞雷。同时,一起看地形、想办法、研究如何完成作战任务。战斗开始后,苏贤明光膀子带头冲锋,抱定只能进一尺,不能退一寸的决心,情况危急时,他喊道“我们一排是大功排,不能丢人”“不要紧,我们人上来了”,使得大家战斗意志高涨。战士们动作猛、勇、快,连续冲击,使敌军无法组织抵抗。在炮兵协助下,始终跟踪追击敌人,迫使敌人不能作持久抵抗。战斗中边战斗,边组织,突击班的人员及时补充弹药,始终保持旺盛的战斗意志,用超常的毅力坚持到战斗胜利。
战后,第一八九师受到第一野战军嘉奖,第五六六团三连荣立大功,被第六十三军授予“锋利尖刀连”称号。
★不畏牺牲 攻占马家山、古城岭
马家山是兰州防御体系中的主要阵地之一,古城岭核心工事有坑道贯通各支撑点,碉堡皆为水泥筑成,火力可以相互支援。核心阵地外围,借山脉低深,以人工削成二三丈高的绝壁,敌人居高临下,形成了坚固防御。守军是国民党军第八十二军第一〇〇师二九九团一个营、二九八团一个山炮营。
第一野战军进攻古城岭的是第十九兵团六十五军,第一九三、一九四师参加攻击作战,其中第一九三师五七七团担任主攻任务。攻击开始后,第一九三师五七七团和第五七八团二、三营冒着猛烈的炮火,进攻古城岭。8月25日9时许,第五七七团迅速攻占第一道堑壕,第五七八团攻占第二道堑壕,并与反扑之敌进行殊死搏斗。敌人冲上来,战士们打下去,往返拉锯多次,激战4个多小时,才巩固了阵地。12时许,第五七九团二、三营和第五七八团一营又投入战斗。部队迅速向第三道堑壕攻击。敌军虽伤亡惨重,可敌指挥官不断用手枪、马刀督促发起冲击,妄图夺回失去的阵地。我军英勇拼杀,一个壕沟、一个碉堡地展开争夺,击退敌人十多次反扑,巩固了阵地。17时许,第一九三师再次组织兵力出击,攻占第三道防线,并迅速向纵深发展,终于攻占马家山主峰古城岭。与此同时,第一九四师也从侧翼攻占马家山。
在这场争夺战中,指战员们在“宁愿前进一丈死,决不后退半寸生”的口号下,与敌人殊死搏斗在硝烟里。迫击炮手随着突击队前进,专打反扑之敌群,有力地支援了步兵战斗。山炮连炮手孙世发,以七发炮弹摧毁了敌人七个发射点。第五七八团三连一举攻占了第三道外壕前的两间房子阵地,冲在前头的二排长在抗击敌第六次反扑时头部负了重伤,三排长马上代替指挥,在打退敌第七次反扑时,他胸部受伤,副排长马上挺身而出,领着大家又打退敌人第八次反扑,并接近了主峰。一班刺杀英雄陈振忠带伤同敌人格斗,连长高呼:“向重伤不下火线的陈振忠同志学习!”一呼百应,全连越打越勇,连续打垮敌人十四次疯狂冲击,阵地前沿横七竖八地躺着百余具敌尸,没有丢失一寸阵地。大家忍饥耐渴,全连以几壶水顶了一天,每人以两个土豆充饥,一直坚持到战斗结束。第五七九团三连一班班长刘维民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指挥全班攻占敌第三道外壕后,抱起一捆手榴弹顺山势滚至敌堡塞了进去,炸毁敌堡,消灭敌人。战士王芝瑞耳朵被炮弹震聋,下半身埋在土里,他吃力地翻过身来,继续朝敌射击。六连在向敌阵地纵深猛插的时候,冲在最前头的战士任喜礼、李新、张有福、吴城英被敌人分割出去,处于三面受敌的危险境地,敌人的火力把他们的子弹袋、枪把、小炮都打坏了,甚至把刺刀也炸断了。四勇士意识到自己已插入敌人心脏,全然不顾生死,奋力向四处猛投手榴弹,吴城英临牺牲时还说“同志们顶住呀”!最后,他们在与一个营的敌人激战时,友邻部队从左右两侧上来了。第五七七团一连战士贾士安在战斗混乱中与连队失去了联络,便隐蔽在一个小土坎下,坚持人自为战,不时地向死守在第三道壕里的敌人放冷枪和扔手榴弹,直到把90发子弹和40多枚手榴弹用完,敌人都没发觉他。后来,他加入了第五七九团一连继续战斗。第五七九团四连二班班长杨顺文是大家公认的尖刀英雄。他带领全班冲杀在最前头,给部队杀开了一条冲锋的血路。在班里战友全部牺牲后,他两次负伤,把红旗插在无名高地上,独自作战,直至流尽最后一滴血……
在血战马家山、强攻古城岭的战斗中,第一九三师涌现出9个大功连队、12个大功排、5个大功班、75名大功功臣,1名特等功功臣。战后,第六十五军为纪念在这场战斗中牺牲的烈士,建造了一座纪念碑,上面写着“烈士英名与兰州长存”。
★浴血奋战 夺取营盘岭
营盘岭是皋兰山主峰,是兰州南山的最高峰,海拔2100米,其南坡沟壑纵横,陡峭挺拔,地形复杂,易守难攻,是兰州城南天然屏障,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国民党守军在山上修建以钢筋水泥碉堡为主的坚固防御工事,整个山梁构成了纵深十四公里的永久性防御体系,守军是国民党军第二四八师两个团,约5000人。
第一野战军把进攻营盘岭的任务交给第二兵团第六军。为了夺取营盘岭敌军主阵地三营子,第六军将42门山野炮及迫击炮组成炮群,猛烈轰击敌军阵地,支援步兵冲击。部队冲到主阵地时,由于峭壁又高又陡,敌军凭借钢筋水泥暗堡拼命抵抗,担任主攻任务的第十七师五十团几次攻击都未成功。运动到敌军阵地前沿的四个连队一时上不去、下不来,暴露在敌军的火力之下。在这紧急关头,七连指导员曹德荣抱着三个炸药包冲了上去,舍身炸开了突破口,用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道路。这时,“为烈士们报仇”“为曹德荣同志报仇”的喊声和枪声、炮声、手榴弹的爆炸声响成一片。二营副营长石长海率领四连和六连立即冲上突破口,和敌人拼手榴弹,连续打退敌人两次反冲锋后,在激战中英勇牺牲。敌军即退守二线阵地。第四十九团也加入了战斗,与第五十团分左右向敌人第二线进攻,经过激烈拼搏和争夺,夺取了该阵地。第五十一团三营在敌人的反扑中,被敌军一度突破防御阵地,当即又经过激战、拼杀,夺回阵地。敌指挥官亲自督战反扑,并给每个士兵奖赏银元,鼓动士气,以两个连、继以两个营反扑七次,均被我军炮火击退。五连三排排长赵良海乘势直插敌人纵深,一个箭步跃上敌指挥所上端,高声呐喊“缴枪不杀”,抓起手榴弹,从敌人背后打了起来,使敌人摸不着头脑,霎时乱作一团。刚刚赶来的敌军援兵,被后续部队迎头一棒,打得弃甲而逃。战斗十分残酷激烈,许多战士英勇牺牲在阵地上,在这些英雄部队里幸存者没有几人。战斗到8月25日16时,全部攻克了三营子,把胜利的红旗插上了营盘岭三营子最高峰。
为表彰第十七师五十团官兵的光辉战绩,第六军司令部、政治部授予第五十团三营“英勇顽强攻取皋兰山”战旗一面;授予七连“曹德荣连”光荣称号;第十七师司令部、政治部奖给曹德荣连“营盘山爆破英雄连”奖旗一面;追认曹德荣同志为“特级爆破英雄”。时任第二兵团六军军长罗元发在其革命回忆录《战斗在大西北》中这样记述:“掩埋烈士的同志对我讲:他们在曹德荣烈士的遗体上发现他的手指上缠满了手榴弹上的拉火线。这是他忠于党忠于人民而英勇杀敌的真实见证。其实,用鲜血和生命开辟胜利道路的何止他一人呢?真是凑巧,十六师四十六团,也是三营七连主攻,全连一百七十多人,下战场时只剩有七个同志。而曹德荣同志领导的十七师五十团七连,只剩下二十六个同志了。五十团三营共有十六名连级干部,下战场时仅剩下两人。这是一场名副其实的恶战。”
★激烈鏖战 猛攻沈家岭、狗娃山
沈家岭位于兰州西南方向,距市中心约7公里,居于营盘岭与狗娃山之间。这座山自南向北到达山顶后顺着山梁北下,经华林山直逼兰州西关,可以控制黄河铁桥,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因此,敌军在沈家岭构筑了坚固且复杂的工事:山头上修建了大量的明碉暗堡,阵地前沿设置了严密的铁丝网,周围布满了地雷,组成了三道防线,借助东西两侧的深沟大壑,构成了立体交叉火力网,形成了严密的屏障。
沈家岭战场上,守军是国民党军第八十二军一九〇师2个团、工兵营、特务连、工兵连,一二九军三五七师骑兵团,共约6500人参战。第五六八团2个营防守狗娃山。攻打沈家岭的是第一野战军第二兵团四军。根据部署,第四军十一师主攻沈家岭,第十师攻取狗娃山,第十二师作为预备队。担负沈家岭主攻任务的是第十一师三十一团,第十师二十八团主攻狗娃山。
第十一师三十一团在团长王学礼的指挥下,首先攻占了沈家岭阵地上的第一道堑壕及第1、2、3号碉堡,接着先头部队向第二道堑壕逼进。国民党马步芳军事集团趁解放军立足未稳,集中兵力反扑。第三十一团在第三十二团和第三十三团的密切配合下,击退了敌军第一次反扑,占领了第二道堑壕,并乘势向敌军的核心工事逼进。敌军投入整营整团的兵力进行反扑,漫山遍野的敌军光着膀子,挥着马刀,狂呼乱叫,横冲直闯;指挥官手举长刀,大呼大叫,进行督战。解放军全体干部和战士奋不顾身地与敌军展开搏斗。阵地上硝烟弥漫,战斗越来越烈。经过多次肉搏,终于打退了敌军的反扑,但部队也受到了严重损失,第三十一团只剩下170多人,干部绝大部分伤亡。在这种情况下,战士们仍顽强地坚守着既得阵地。这时,第四军指挥所急调第十师三十团前来支援,继续猛攻沈家岭;同时,命令第二十八、二十九团猛攻狗娃山。战斗进行得非常激烈,解放军每打垮敌军的一次反扑,随即乘胜出击,逐步向前发展。经过13个小时的激烈争夺,第四军终于攻占了沈家岭与下狗娃山等主要阵地,毙伤敌军3327人,我军伤亡1915人,第三十一团团长王学礼、第三十团政委李锡贵、第三十二团副团长马克忠等壮烈牺牲。
★断敌退路 围歼敌军
经过8月25日一整天的激战,南山主阵地被解放军相继占领,敌军见城郊阵地一日之内相继丢失,援兵不见踪影,遂对坚守兰州失去信心,决定于黄昏后趁夜幕全线秘密撤退。
在沈家岭左面较低的山梁狗娃山,为国民党军第二四八师扼守,用于阻隔我军进攻兰州的道路,解放军第三军七师奉命于午夜攻击狗娃山,进占兰州城。当第七师十九团摸上狗娃山时,发现敌人已逃走,仅俘敌4人,由俘虏口中得知:由于沈家岭和营盘岭等要地为我军攻占,敌人已全线崩溃,正向黄河逃窜。师领导见情况紧急,一面向军部和野战军司令部报告,一面主动直插西关,向敌军撤退的唯一通道黄河铁桥发起攻击。桥上,第七师十九团八连在第七、九连的掩护下,迅速逼向铁桥,敌守桥部队顽强抵抗。该连集中所有机枪、冲锋枪,以火力压制敌人,掩护突击队冲击。争先逃跑之敌大批涌上铁桥,一辆弹药车被打着起火,堵塞了交通,桥上一片混乱,不少敌兵落水或泅渡黄河被淹死。这时,攻上兰州西关外城的第三营九连利用占领的北城墙,集中火力,居高临下,袭击守桥敌军,以火力支援第八连占领并巩固了桥头阵地,终于切断了敌军的退路。同时,第三军攻入城内的部队与敌展开激烈巷战,占领城内多处据点,有两个连一直打到东关飞机场。第四、六军也从沈家岭、营盘岭压了下来,从南面先后攻入城内。第六十五、六十三军攻占东岗镇、拱星墩飞机场,从东稍门攻入城内。战斗进行到8月26日10时许,城内残敌基本肃清。11时,第三军越过黄河铁桥,占领了白塔山。至12时,城内之敌军残余亦被肃清,兰州战役胜利结束。
知所从来,思所将往,方明所去。75年来,在党的领导下,全市人民以前所未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兰州的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如今,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但兰州战役的胜利是无数优秀共产党员和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历尽艰险、艰苦奋斗的结果。这些用血与火及辛勤劳动谱写的史诗,为我们提供着宝贵的精神财富,也必将激励着我们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兰州实践中谱写新的篇章。
(兰州晚报)
相关新闻:三位老兵讲述兰州战役 “75年前,我们亲历胜利”
常治均
赵廷杰
庞雨水
1
司号员常治均:军号就是我手里的钢枪
曾在兰州战役营盘岭战斗中担任司号员的常治均虽然年事已高,但身体硬朗,每天关注着国内国际时政要闻。常治均爷爷1929年10月出生在陕北绥德县,1946年参军,后来他所在的部队担负了保卫毛主席的任务。在胡宗南部和国民党马步芳军事集团的“围剿”中,解放军西北野战部队成功地保卫了毛主席,还打退了敌军。常治均老人说:“见到毛主席时已经是9月下旬了,主席还穿着单衣。当时陕北条件不好,但主席很精神。”
现年95岁的常治均老人精神矍铄,除了听力有点退化外没有任何问题。常爷爷来到兰州战役纪念馆就开始仔细观看战场展区。在扶眉战役作战图前,老人激动地对着地图比划,用浓重的陕北方言讲起战场故事,自豪地跟前来参观的市民团队和纪念馆工作人员说:“兰州战役期间我担任第一野战军六军四十九团司号员,我们六军当时就是打下扶眉战役的部队。冲锋号一响,战士们闻号令而动,军号就是我手里的钢枪。”
来到兰州战役的沙盘场景前,他俯下身子仔细找着曾经他们部队战斗的地方,用手指着沙盘上的营盘岭,向纪念馆工作人员讲述他们六军曾在这里激烈战斗的场景。常爷爷向大家讲述了延安保卫战、六盘山战斗,讲进击兰州时四十九团住在后五泉,讲部队到兰州城以后供给紧张土豆成了战士们的主粮。
从老人的讲述中,当年的营盘岭战场上本来是五十团主攻,结果五十团伤亡太大,作为助攻团的四十九团冲上去担负起了主攻任务,二营五连的炊事班、小炮班都上去了,连长、指导员、副连长都牺牲了,战后这个连的干部只剩下了一个排长。
2
卫生兵赵廷杰:我们在和死神赛跑
赵廷杰老人1930年出生,1946年应征入伍,1953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兰州战役中,赵廷杰是一名卫生员。“自16岁参加革命后,我便和战友一起上了战场,头顶盘旋的敌人战机不断投下炸弹,战火把战壕周边的土地烧得滚烫。”这位有着70年党龄的老人,每次回忆起自己的革命生涯都感慨万分。赵廷杰老人还向大家说起了自己死里逃生的经历,“在一次战斗中,我们班意外遭遇了敌人,一个班8名战士,只有我一个幸存啊!”老人哽咽着说。后来,连队安排赵廷杰去学医,他的主要工作变成了给伤病员送水、送药、消毒、换药、包扎等。
8月26日是兰州胜利解放纪念日,作为曾经的见证者和参与者,94岁高龄的赵廷杰对战役中的场景记忆犹新。“解放兰州战役中,枪炮声不绝于耳,战士伤亡很多,不断有战士被抬下来。而当时卫生队医疗条件有限,药品十分紧缺,仅仅有盐水、碘伏、红药水、抗菌素、布绷带等最基本的医药用品,我们只能给伤员进行简单的包扎,再将他们转入后方救治……”即使在如此简陋的环境下,赵廷杰与众多战地军医和卫生员舍生忘死,与死神赛跑,挽救了很多战士的生命。
战争的硝烟虽已远去,但革命先烈的精神却永放光芒。沈家岭战斗历史事迹及遗址是兰州人民珍贵的革命遗产,在国家大力倡导红色文化宣传建设的背景下,保护恢复开发建设沈家岭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具有极强的历史及现实意义。
退伍后,赵廷杰被调往兰州电信卫生所工作。对于今天的幸福生活,老人感叹来之不易,“现在生活越来越好,特别感谢国家和社会还记得我们。我为曾是一名军人而感到荣耀,为曾经参加过兰州战役而骄傲!子孙后代一定要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踏实奋进。”
3
警卫排排长庞雨水:亲眼见证了彭总指挥解放兰州
庞雨水,生于1927年,河北曲阳人,现年97岁。庞爷爷13岁潜入日军少年团,为八路军提供情报。1943年,随部队前往延安。新中国成立后,进入西安解放军第一步兵学校上学。后支援大西北,转业至兰州。1986年,从兰州针织厂退休。
1940年,日军侵占了庞雨水的家乡河北曲阳。那年,庞雨水只有13岁。一天上午,日军以开会为由把全村人集中到一个大院子,用机枪扫射,杀害了1000多人,全村仅有4人侥幸逃生。而对于这场屠杀,鬼子的理由是野北村私通八路。
这场屠杀后不久,日军要求每个村子必须派出两名学生,成立所谓的少年团。此时,庞雨水早已是八路军的小联络员。经地下党组织研究,决定让庞雨水以此为机会,打入敌军内部搞情报。
进入少年团后,庞雨水很快取得了日本教官的信任,并被提升为少年团的副团长,为八路军提供了很多重要的情报。一年后,因身份暴露,庞雨水脱身后回到了当地区政府,继续做情报工作。一年的卧底生涯,庞雨水学到了四样“本领”:会背诵日语的字母、会说简单的日语、会唱日本歌、会喊日军的出操口令。
有一次,路过一个镇子时,突然遇到了一队日军,而周围却没有藏身之处。情急中,庞雨水站在路边,喊了几句日军的出操口令,又唱了几句日本歌,“鬼子看了看我,笑着过去了”,就这样,他躲过一劫,并顺利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
1942年,庞雨水加入了河北曲阳游击队。1943年,他随部队长途跋涉,来到延安。1947年,一野司令部为彭德怀寻找警卫员,政治素质好、年轻机灵的庞雨水被选中,任警卫排排长。此后3年多,他一直生活在彭总身边。解放兰州战役中,庞爷爷亲眼见证了彭总指挥解放兰州的全过程。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周靖博 文/图
重走胜利路 拥抱新时代
兰州战役胜利75周年志愿服务活动启动
志愿者、爱心人士陪同两位老兵参观兰州战役纪念馆
在志愿者团队的陪同下,老兵走进兰州市烈士陵园。在烈士纪念碑前,全体人员庄严地敬献了鲜花,并默哀致敬。
看着展柜中陈列的步枪,94岁的赵廷杰老人眼神亮了起来,为大家讲述起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
兰州,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在75年前的今天,经历了一场关乎命运的战役。1949年8月26日,兰州宣告解放,这一天,成为了这座城市新的起点。
在“8·26”解放兰州战役纪念日到来之际,兰州日报社、兰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主办,兰州晚报、兰州战役纪念馆、兰州市志愿服务联合会、观澜新闻、兰州普瑞眼科医院、中志协救援兰州减灾服务部、小草爱心、兰州奔马出租集团雷锋车队承办的“重走胜利路 拥抱新时代”兰州战役胜利75周年志愿服务活动启动,特邀亲历兰州战役的老兵,在30余位公益志愿者、爱心企业代表等社会各界人士的陪同下,重返沈家岭、营盘岭等战场遗址,参观兰州战役纪念馆,聆听英雄们浴血奋斗的辉煌事迹,探寻那段波澜壮阔的红色历史,共同追忆峥嵘岁月,向革命先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1
穿越时空重温烽火岁月
解放战争时期,兰州战役是解放大西北中最关键、最激烈的一次决战,第一野战军解放了兰州,为解放整个西北铺平了道路。
清晨的阳光如细碎的金子般洒落,给兰州战役纪念馆披上了一层柔和的金色外衣。参加活动的志愿团队队员怀着崇敬的心情齐聚在纪念馆的门前,等待着“特别嘉宾”的到来。
早上9时,94岁的赵廷杰、95岁的常治均,两位亲历过解放兰州战役的老兵在兰州奔马汽车出租有限公司雷锋车队驾驶员的护送下,来到活动现场。因身体不适,未能赶到现场的97岁老兵庞雨水通过视频参与了活动。
整洁的军装、瘦削的面庞、闪耀的勋章、颤颤巍巍的步伐……当老英雄的身影出现在纪念馆门前,四周响起热烈的掌声,在场所有人都自发为他们鼓掌致敬。此时无言,胜似千言万语。
“三位老英雄,感谢你们为民族独立和世界和平所作出的英勇奋斗,您是民族的脊梁,是我们心中永远的英雄。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我们向您致以最高的敬意和感激之情。”兰州晚报活动总监朱旭东满怀敬意地说。
奏响西进序曲、实施千里追击、浴血南山之巅、聚歼青马主力、欢庆西北解放……纪念馆内,350多件(套)文物、1000多张历史资料图片,默默诉说着那段血与火、生与死的岁月。看过一件件展品,老兵们的目光坚毅而深情,那段硝烟弥漫的峥嵘岁月也从记忆深处逐渐浮现、慢慢清晰。
“这把步枪是中正式步枪,当年我们也用过,它的枪管比较短,比敌人的武器要差一些,但是凭借顽强不屈、英勇牺牲的精神,我们还是战胜了敌人。”看着展柜中陈列的步枪,94岁的赵廷杰老人眼神亮了起来,为大家讲述起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
2
战场遗址上,老兵与战友隔空“重逢”
参观完兰州战役纪念馆后,在志愿者团队的陪同下,两位老兵走进兰州市烈士陵园,在烈士纪念碑前,全体人员庄严地敬献了花篮。抬头凝视庄严的纪念碑,老兵们缓缓举起右手,行了一个军礼,表达了对牺牲战友们的深切哀悼和崇高敬意。
兰州市烈士陵园内松柏青翠,鲜花环绕,显得格外庄严肃穆。老兵们在志愿者的搀扶下,逐一走过烈士墓碑,他们用颤抖的双手轻轻抚摸着墓碑上镌刻的名字——每一笔每一划都似乎在诉说着一个个英勇无畏的故事。志愿者们则默默地守护在一旁,感受着这份跨越时空的情感。
随后,两位老兵和志愿者团队沿着历史的印记,重返沈家岭、营盘岭等解放兰州战役的战场遗址,追寻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学礼团长,我们来看您了。75年过去了,我们没有忘记您,兰州的人民也没有忘记您……”站在沈家岭战役遗址上的“王学礼烈士牺牲地”纪念碑前,老兵常治均感慨万千。兰州战役期间,他担任第一野战军六军四十九团司号员并参加战斗,战斗期间,他用军号传达命令指挥杀敌,不幸被子弹击中,但他仍然坚持参加战斗,直到倒在阵地上,被战友抬进医院。
“看到我们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高兴得流泪,可以告慰我的战友们。”常治均老人说,“我们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幸存者。在解放兰州的战役中我们牺牲了不知多少的战友,他们都为祖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而我们还活着,就要把他们的故事讲给更多的年轻后辈听,让革命英烈的精神代代相传,不能忘却。”
“兰州战役的指挥部当时设在榆中县甘草镇,当年,彭总几乎不眠不休地指挥了这场战斗。作为警卫员,我一直在指挥部门口站岗值班。”今年97岁的老兵庞雨水在视频里说,好想参加今天的活动,给老友们敬一个军礼。
老人的话语让在场的志愿者都热心沸腾,站在沈家岭之巅,感受着75年的风雨兼程,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充满了红色的力量。
“英雄的胜利路,不仅是历史的印记,更是新时代奋斗者的指南针,引领我们不断前行。”兰州战役纪念馆副馆长李永强说,“如今,那些曾经在兰州战役中浴血奋战的老兵们逐渐减少,我们有责任和使命去追寻他们的足迹、铭记他们的牺牲付出。这场战役为我们的城市注入英雄的基因,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凝心聚力、培根铸魂的力量源泉。”
3
志愿者、爱心企业用爱心致敬英雄
当天一大早,兰州普瑞眼科医院、中志协救援兰州减灾服务部、小草爱心等团队的志愿者到达现场,积极配合本报公益记者组织活动,成为当天活动中最引人关注的中坚力量。
为了顺利接送两位老兵,兰州奔马出租集团雷锋车队的驾驶员郭小勇、王娟、徐春梅主动放弃营运时间,组成爱心车队。“能够护送老英雄参加致敬活动,是我们雷锋车队的光荣,保证完成任务。”队长郭小勇说。
“今天的活动是一场最深刻、最有意义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老英雄们不顾年迈也要亲临活动现场,他们的精神令所有人感动,活动全程,我们一定会悉心守护每一位老英雄的安全健康。”活动现场,中志协救援兰州减灾服务部队长、“甘肃好人”张建欣带领队员,全程为老兵保驾护航。
“看着老英雄身上当年出生入死时留下伤疤,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和平的珍贵和不易。老英雄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忠诚、什么是担当,他们的故事,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激励着我们为建设一个更加繁荣、美丽的兰州而努力奋斗。”活动中,退役军人范志鹏、高吉伟用标准的军礼向革命老前辈致敬。
兰州战役纪念馆讲解员魏婷说:“跟随着当年亲历解放兰州战役的老英雄们重返战场遗址,真的是一次非常宝贵的经历。”
爱心企业兰州普瑞眼科医院参与本次活动,其运营中心主任张妍说:“接下来,我们将和兰州晚报、观澜新闻一起来关爱这些可敬的民族英雄,回馈社会,铭记历史,让他们的故事永远流传下去。”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任泽昕/文 任泽昕 李庆/图
兰州战役赋
建国在即,天下既定。万里河山,四维问鼎。西北一隅,表里五省。悍匪藩镇,据险自重。中央军委,审时度势,决心发起兰州战役;一野部队,万钧雷霆,一举解放西北全境!
彼甘肃省府,汉隋置州。西北锁钥,丝路襟喉。用兵之地,商贾之道。南北歧路,东西汇流。两山夹峙,一水驿楼。沿谷筑城,通衢亚欧。昔汉武征西,兵起陇右;谡失街亭,亮退益州。漠南漠北,尝困于兵秣粮草;关内关外,往来于茶马丝绸。吐蕃治陇近三百年,始由安史之乱;西夏攻城间十个月,终究撤军罢休。
然战略要地,半壁江山;敌军盘踞,三省毗连。军阀统治,反动宣传;家族体系,世袭集团。思想灌输,气焰嚣张;敌意甚深,残暴凶顽。北有黄河天险,白塔可依;南据皋兰屏障,举世无坚。且工事坚固,攻防兼备;明堡暗道,蛛网连环。犬牙交错,互为犄角;地雷矩阵,沟壕机关。“云中炮阵”“山顶堡垒”;汤池铁城,妄自狂言;十万马仔,决一死战!
东方欲晓,四亿同胞迎曙色;西部将战,三个兵团开陇东。广州说梦,敌军部署“西北联防”“兰州决战”;虢镇点兵,彭总决胜“西北二马”“甘新宁青”。飞兵罗局,会师关中;扶眉大捷,西府消停。日烈烈兮月潇潇,山重重兮水滔滔。秦西偃旗,将士征鞍未歇;陇东军急,连天烽火开烧。天水关,景泰川,渭河塬;马狂飙,人弓刀,旌旗飘。“英雄好汉,兰州再见!”酷暑灼灼,暴雨萧萧;饥肠辘辘,士气嗷嗷!
毛主席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彭老总横刀立马,成竹在胸。战火历练,我军将领用兵如神;浴血沙场,一野官兵气势如虹。一声号令,三军雷动;排山倒海,各路先锋。总攻发起于拂晓,激战持续至昏曚。沈家岭激战惨烈,营盘岭硝烟雾笼;古城岭血流成河,窦家山困若铁筒。冲击受阻,因钢筋水泥之固,几攻难克;同仇敌忾,虽群堡削壁之坚,誓死强攻。推炮上山,百门大炮弹雨呼啸;集中爆破,千斤炸药势若雷鸣!七天七夜攻坚,部队水米未进;七落七升争夺,军旗鲜血染红!
两军交恶,荡涤云崤;天昏地暗,地动山摇。顽匪拼命,歃血念咒;赤膊白刃,困兽犹斗。狂徒猛扑,狼嚎熊吼;孤注一掷,乱如疯狗!我军各部向死而生,前赴后继;浴血南山,所向披靡。尖刀连长李应邦慷慨堵枪眼;七连政指曹德荣舍身炸削壁。主攻团长王学礼冲锋在前,身中数弹;炮兵连长滑宏坤抵近射击,单炮歼敌。一个阵地,一场血战;一条壕沟,一片尸体。突破口处,每米均有十人倒下;主攻团队,千人仅剩百余生机!
城市攻坚,兵团司令叹为前所未难;生死对决,攻城部队堪称盖世英豪!守敌被督战盲目卖命,匪首趁夜幕暗渡弃巢。剩勇巷战,我援军急进西关;穷途亡命,敌残部兵败山倒。黄河湍急,汇鲜血而东注;铁桥飞夺,断溃军之西逃。
噫唏乎!九千将士壮烈于皋兰山阙;也已矣!两万匪徒毙命于自掘坟穴。坚固城防,土崩瓦解;慓悍顽敌,灰飞烟灭。一野浴血,鏖战告捷;兰州解放,功垂惟厥!
后人有诗纪曰:
英雄城市沃兰山,血染黄河几道弯。
一雪十年西路恨,千军万马渡阳关。
□黄生勤
兰州日报:我市举行纪念兰州解放75周年乘游轮放河灯活动
【本报讯】8月25日晚上,兰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兰州水运集团有限公司在白塔山码头举行了“纪念兰州解放75周年乘游轮放河灯活动”,活动现场,五彩斑斓的河灯伴随着中山桥的灯光放入黄河之中,河中的点点灯光与黄河两岸的灯光交相辉映,璀璨绚烂。
记者了解到,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和兰州解放75周年,为此特别举行纪念兰州解放放河灯活动,旨在缅怀解放兰州浴血奋战的革命英烈,抒发爱党爱国的深厚情怀,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和自豪。
活动当晚,随着船舶的启航,兰州战役纪念馆的讲解员向参加活动的嘉宾们讲述了关于兰州铁桥的百年历史和战役故事。随后,船舶停在中山桥下,工作人员向乘船嘉宾发放河灯,伴随着《歌唱祖国》和《我爱你中国》等一系列经典红歌的旋律,河灯缓缓放入黄河之中,一路向东顺流而下。
“我们兰州水运集团联合兰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在黄河上举行放河灯活动,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我们兰州市民记住这段历史,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兰州水运集团经营管理部专员李彦君说。
“今天能参加这个活动,我的心情是激情澎湃的,通过这样的活动,让我们兰州市民记住这个日子,记住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和平生活来之不易,珍惜当下。”兰州市军队离退休干部服务站军休干部李凤鸣说。
当晚,由中共兰州市委、中共兰州市纪委、兰州市监委、兰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兰州战役参战部队官兵代表,最美退役军人代表、道德模范代表、功勋老兵代表共计70余人参与活动。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何怡璇
兰州日报:市民追忆历史缅怀先烈
8月26日,对于金城兰州来说,是个特别的日子。75年前的这一天,兰州战役取得胜利,兰州解放,历史翻开崭新的一页。75年来,硝烟已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但是先烈铁一般的意志、视死如归的信念,却依然铭记在每个人心中,兰州人民会永远记住这个日子。
在“8·26”这个特殊的日子到来之际,90后的小伙子刘立军专门从网上点播观看了有关兰州战役的纪录片,直观的画面让他体会到了书本文字上无法带来的震撼,他感慨地说:“特别没想到,纪录片里那些战争场面震撼人心,好多地方看得我忍不住流下了眼泪。而且,这也是我第一次真正发自内心地深切感受到那些革命先辈的伟大,这些故事在很多年前就发生在自己生活的这片土地上。”
现年46岁的腾先生是一位复转军人,多年的军旅生涯让他一直对历史、军事十分关注。他在观看电视上播放的一部关于兰州战役的纪录片时,不经意间发现正在上初中的儿子也坐在旁边目不转睛地看着。
“爸,原来这场仗打得这么惨烈,真是不敢想象牺牲了这么多人,看得我心里挺难受的。”听到儿子的心声,腾先生十分欣慰也颇感惊讶。他说:“这种跨越年龄的心灵共鸣十分难得,因为重温历史总归都面临一个难以逾越的屏障,那就是时间流逝带来的疏远和陌生感。但我们不应忘记这一切,尤其是兰州战役一定要被每一个兰州人所铭记,让更多正需要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年轻一代从历史中汲取到正能量的营养,新一代的成长不能少了这意义深远的一课。”
秋风送爽,天高云淡。如今,兰州市皋兰山东南约5公里处的营盘岭已是青山环抱,树木葱茏,悠然的时光在这里静静流淌。这里是兰州战役的主阵地之一,当年被我军攻克的敌碉堡、战壕依然可见。70多年过去了,人们依然可以在碉堡外壁触摸到如雨点般的弹痕,一组纪念营盘岭战役的黄铜雕像在山头昂首屹立。
走进位于兰州市七里河区华林山的兰州战役纪念馆展厅,大型浮雕“突破”气势恢宏。浮雕上,解放军战士正冲破硝烟、杀向敌阵。驻足凝视雕塑,耳畔仿佛再次响起了震耳欲聋的冲锋号声。奏响西进序曲、实施千里追击、浴血南山之巅、聚歼青马主力、欢庆西北解放……专题陈展的叙述沿着一条清晰的纵贯线前进,集中呈现了350多件(套)文物、1000多张历史资料图片,人们在这里细细品读历史的厚重,重温兰州战役那段不能忘却的记忆。
七里河小学四年级四班的学生王雨馨感慨地说:“馆内一册册书籍、一张张照片、一件件遗物、一座座设施形象地展示了兰州战役的激烈和革命先烈的伟大,让我感受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的战士们浴血奋战、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我深刻地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它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作为一名小学生、社会主义新接班人,我要好好学习,将来为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兰州战役纪念馆副馆长李永强表示:“近年来,纪念馆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着力点,发挥兰州战役红色资源在铸魂育人方面的独特作用,多次走进校园,开展‘清明祭英烈——小小讲解员讲述兰州战役故事’‘红色延时课——新时代楷模故事进课堂’等活动,培养少年儿童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少年儿童在人生起步阶段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
年近八旬的邓明是土生土长的老兰州人,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情感,他既是这段历史的研究者又是亲历者,对兰州战役也是了如指掌。
邓明认为:“兰州军事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有‘捍御秦雍,联络西域,襟带万里,控制强敌’的作用,是控制黄河渡口,开拓经营大西北的军事重镇。因此,《读史方域纪要》称‘河西雄郡,金城为最’。兰州战役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解放军解放兰州后正式打开了通往新疆、青海的锁钥,使其成为西北地区真正的最后一战。”
兰州史志专家胡国强也是土生土长的老兰州人,以前家就住在东岗镇甸子街,他由衷地告诉记者:“从平房、土路、马车,到如今高楼大厦以及川流不息的各种车辆,我们是亲身感受到了今天的繁荣富强,也因此对当年奠定城市和平未来的这些先烈们饱含着感情。我们铭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付出,也见证了今天幸福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希望当代青少年能够更多了解这方面的历史,这对于坚定文化自信、树立正确价值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如今,战争的硝烟虽已远去,但革命先烈的精神却永放光芒。兰州,这座75年前经过炮火洗礼的城市,如今已是高楼林立、生机盎然,宁静与幸福包围着这里的百姓。回望历史,向人民英雄致敬,我们将奋力谱写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李超